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19 lines (65 loc) · 9.47 KB

20190708_berwin_需求分析与开发时间评估.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19 lines (65 loc) · 9.47 KB

需求分析与开发时间评估

今天想谈一谈关于“需求分析”和“开发时间”这两个话题,工作这么些年还是头一次公然讨论这个话题,今天聊一下我对这两个话题的浅见。

需求分析

早些年在我刚开始工作时,我认为“需求分析”就是听一听产品经理提的需求,评估下开发可行性和难度,把实现不了的需求砍掉。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这是最Low Level的需求分析。

原因在于当时的我完全不知道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需求,我甚至压根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当时的我只关注这个需求如何实现,难度如何。所以我很难理解产品经理,甚至经常站在技术的角度认为产品经理提出的这个需求好SB啊,他是智障吗?

但其实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不应该是敌对关系,应该是“搭档”,现在我和我们的产品经理一直是搭档关系,我们的关系很融洽,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我们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但有时候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可能不是很正确,这个时候需要工程师进行辅助。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1. 产品经理可能对技术的边界不是很了解,所以无法充分利用技术解决用户需求
  2. 对用户原始需求的理解是很难传递的
  3. 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有误
  4. 其他

我们先讨论第一点:“产品经理可能对技术的边界不是很了解”

产品经理可能对技术的边界不是很了解

优秀的产品经理是需要有技术广度的,他不一定要深入了解技术的原理,但一定要理解技术的边界。某个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最近是不是又有新技术了,和我的产品有关系吗?

但通常大多数产品经理都比较缺乏技术广度,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工程师去补位。

但工程师去补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工程师真的理解产品经理,理解他在想什么。这就要谈到第二点:对用户原始需求的理解很难传递

对用户原始需求的理解很难传递

很多时候,产品只是发了个产品文档过来,然后就拉着技术做“需求评审”,但其实这份需求文档,是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理解的二次加工。工程师在这份需求文档里是很难看清用户的原始需求的。

比如:用户需要一个消息提醒。产品经理可能是不知道有Web Push Notifications这项技术,也可能是对用户需求理解有误,总之最终提出来的需求是在网页的最顶部添加一个消息通知功能。

所以工程师应该主动去了解用户的原始需求是什么,当工程师能理解用户的原始需求是什么时,也就能理解产品经理为什么提这个需求了,就可以在这个时候成为产品经理的搭档,提醒他,有一项技术叫做Web Push Notifications,它的能力边界是什么。

一个好的需求,应该是技术深度参与,而不是产品经理单方面输出一个产品需求文档,因为产品经理有时候也会犯错,这就是我们要谈论的第三点: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有误

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有误

有时候用户反馈需求,或者产品经理在推测用户想要什么的时候,往往得到的答案是不正确的。因为有时候用户自己也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有一句名言非常有名:你如果问用户想要什么,他的回答是“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汽车。

所以工程师要理解用户的原始需求,并且有自己的看法,这样不光可以给产品经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且还可以对技术方案进行“预判”,如何设计项目的架构?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判”,一方面要对未来的改动 “做足准备”,另一方面也要避免 “过度设计”

小结

总之需求分析不是简单的听一听产品经理提的需求,评估下开发可行性和难度,把实现不了的需求砍掉。而是去理解用户的原始需求,和产品经理成为“搭档”,在产品经理因为缺乏技术广度或其他原因导致提出坏需求时,给出提醒并提供建设性意见。

所以你会发现我的标题叫做“需求分析”而不是“需求评审”,因为“需求评审”的潜台词是:我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我只知道产品如果提出了SB需求我就给这个需求砍掉。

讨论完需求分析,接下来讨论下“开发时间评估”。

开发时间评估

工作这么些年,直到今天我依然无法“准确”评估开发时间。

我认为是我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某些评估开发时间的方法论,为此我找了组内的技术专家和我的Leader请教他们是如何评估开发时间的。技术专家告诉我,可以用自己估算出的时间,乘以一个系数。我的Leader告诉我,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评估某个需求需要开发多少个“工作日”。

比如评估了5个工作日,但实际开发可能需要一个10个工作日。因为每天不一定一整天都在开发,还会去开会和处理其他杂事。

我评估的不是自然日什么时间完成,而是这个需求要多少个“有效工作日”可以完成。

评估好了有效工作日数,就可以根据工作日看需求的类型,有些需求是绝对不允许延期的,比如618,双十一这种需求都是不可能延期的,对于不可以延期的需求,如果评估出的有效工作日已经超出Deadline,那么这时候需要让产品经理把这个需求需要完成的所有功能的“重要程度”列出来,优先开发最重要的功能。如果评估后发现连最重要的功能都无法在Deadline之前完成,那么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寻求更多的资源,另一种是这个需求就整个砍掉。

听完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除了预估开发时间,别的我都学会了”。无论是“用评估的时间乘以一个系数”还是“根据经验评估有效工作日”,都没有正面回答如何准确预估开发时间的问题。

后来我又看了一些书,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人可以准确估算出开发时间,准确估算开发时间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特别简单的需求,也是无法准确评估开发时间的,例如:我可以准确的评估出我用一个工作日可以封装一个JSONP,但我无法准确评估几个小时能完成。

这不是抬杠,这是一个道理,我虽然不知道我几个小时能完成,但是我知道我一天可以完成,我虽然不知道几天可以完成,但我知道一个星期肯定可以完成。

既然结论是评估的时间根本不准,那就不评估了么?和产品经理说我不知道需要多久,开发完了我再找你?肯定不行,产品经理一定会要一个开发时间,必须得给一个,哪怕不准。

既然开发时间是无法准确评估的,而我们又必须给一个开发时间,那么我们要做的事就不再是如何评估开发时间了,而是变成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最常用的方法叫:留点余地。

这种方法的思想是,我知道自己评估的工作日不准,那么为了应对各种意料之外的事发生,我需要安排一些额外的时间来以备不测。

可能遇到的风险:

  1. 这个功能比我预期的要难,需要更多的开发时间
  2. 团队成员有急事请了两天假
  3. 其他

用自己评估的工作日乘以一个系数,就属于这种类型。有一篇文章《我在淘宝做前端的这三年——第二年》里也介绍了一种方法也属于这种类型:

  • 需求非常明确而且经常这样做:评估的工作日*1.5
  • 需求不清晰,有可能变,但代码和技术方案熟悉:评估的工作日*2
  • 需求不清晰,代码和技术方案也不熟悉需要探索:评估的时间*2.5

越不确定的事,未知的东西越多,风险越高,所以需要留有更多的时间以备不测。

我一般会问产品经理一个问题,我会和他说:你想要保守点的时间还是正常点的时间?保守点的是我用系数乘后的结果,正常点的是我凭经验和感觉认为多久能完成。

然后我会和他说:正常的时间,不一定准,我不能保证这个时间一定会完成,我只能尽力去完成,但保守的时间一定会完成。

通常最终商量后的结果就是把时间定到保守的时间上,然后开发尽量提前完成,但是最晚也不会超过保守的时间。

如果连不准确的开发时间都评估不出来,上面的方案不就失效了,那怎么办?

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法:可以把需求难度分为三个等级:简单、中等、困难。

  • 简单需求:需要2~3个有效工作日
  • 中等需求:需要2~3周
  • 困难需求:需要2~3个月

对于简单和中等难度的需求,在需求有DeadLine并且评估后发现最重要的功能也无法在Deadline之前完成,那么可以靠“堆人”来换取时间,但只适用于简单和中等难度的需求。对于复杂的需求,人员的数量根本没用,唯一可以让开发时间提前两个月以上,并且技术方案和质量都有保障的方案是:需要一个该领域的专家。

小结

经过我自己的经验和我请教的各种专家来看,结论是:开发时间的评估完全靠感觉,感觉是不靠谱的,所以最重要的事是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