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919 lines (1380 loc) · 70.8 KB

ECMAScript6.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919 lines (1380 loc) · 70.8 KB

ECMAScript 6

ES6 跟 ES5 比起来就像是另一门语言

尼古拉斯的 Understanding ES6 都快第二版了,但国内第一版还没出来。那就不等啦。

阅读过程对重点做了相对精简的笔记,方便日后回顾。笔记目录如下:

  1. Block Binding
  2. String & Regular Expression
  3. Function
  4. Object
  5. Destructuring
  6. Symbol & Symbol Property
  7. Set & Map
  8. Iterator & Generator
  9. Class
  10. Array
  11. Promise & Asynchronous Programming
  12. Proxy & Reflection
  13. Module

其他附录如下:

Block Binding

使用 var 声明的变量,其声明部分会被提升至所在作用域的顶部。在没有块级作用域的情况下,变量提升(hoisting)会带来很多麻烦。因此 ES6 引入了块级作用域来改进。

在块内声明的变量无法在块外访问。块级作用域在两种情况下被创建:在一个函数内,或者在一个代码块内。使用 let 声明的变量只存在于当前代码块中,并且不存在变量提升。另外,也不能用 let 重复声明一个当前作用域已存在的标识符:

var str = 'hello'

let str = 'world'  // 语法错误

let 声明一样,const 声明的变量也是块级声明,因此同样不能再块外被访问,也不存在变量提升,标识符也不能被重复声明。唯一的区别是,使用 const 声明的变量被认为是一个常量,它不能被再次赋值,因此必须在声明时就完成初始化。但如果声明的是对象,则稍有不同:

const js = { edition: 'es5' }

js.edition = 'es6'       // 工作正常

js = { edition: 'es6' }  // 抛出错误

可以看出,const 只是阻止对变量绑定的修改,并不阻止对成员值的修改。

由于不存在变量提升,使用 letconst 声明的变量会被放在暂时性死区(temporal dead zone)内,在声明位置之前无法被访问。但在块级作用域外是可以被访问的:

console.log(typeof hi)    // 返回 'undefined'

{
  console.log(typeof hi)  // 引用错误
  let hi = 'world'
}

如果 var 声明在 for 循环内会很糟糕:计数器变量在循环外部仍能被访问。更糟糕的是,如果循环内创建了引用它的函数,所有的函数只能共享循环结束后的计数值:

var funcs = []

for (var i = 0; i < 10; i++) {
  funcs.push(() => { console.log(i) })
}

funcs.forEach((func) => { func() })  // 输出 10 次数值 '10'

在没有块级绑定的时候,我们会使用 IFFE 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将变量的副本(而非引用)传入函数:

for (var i = 0; i < 10; i++) {
  funcs.push(((val) => {
    return () => {
      console.log(val)
    }  
  }(i)))
}

有了块级绑定后,只需将 var 改为 let 即可实现预期。循环内的 lei 声明具有特殊的行为:每次迭代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i 变量并对它进行初始化,保证每次迭代的 i 都是一个独立的 i 副本。在 for-infor-of 循环中,let 声明也具有相同的行为。

与循环内的 let 声明不同的是,const 声明只能工作在只能在 for-infor-of 循环中,而不能工作在 for 循环中。原因很简单,前者在每次迭代中创建了新的变量绑定,而后者试图修改已绑定的变量的值:

for (const key in obj) { /* ... */ }          // 工作正常

for (const i = 0; i < 10; i++) { /* ... */ }  // 抛出错误

块级绑定在全局作用域也与 var 声明不同。在全局作用域使用 var 声明不仅会创建一个全局变量,也会成为全局对象的一个属性,这可能会无意间覆盖一个全局属性。而块级绑定只会创建全局变量,不会被添加到全局对象上。这意味着全局变量只会屏蔽全局属性,而不会覆盖它:

let hello = 'hello'
console.log('hello' in window)  // false

var world = 'world'
console.log('world' in window)  // true

块级绑定的最佳实践是不使用 var,默认情况下使用 const,只有在知道变量值需要被更改时才使用 let

String and Regular Expression

JS 的字符串一直以来都是以 16 位字符编码方式为基础的:每 16 bit 作为一个码元(code unit),用以表示一个字符。Unicode 为世界上所有的字符提供全局的唯一标识符,即代码点(code point)。由于 Unicode 在多语言基本平面外增加了扩展平面,单个 16 位的码元已经无法表示所有的代码点。

解决方式是允许两个 16 位码元来表示单个代码点。比如 Unicode 字符 𠮷 实际上是两个 16 位的字符,所以原来针对 16 位的操作,将出现很多正确但不合理的情况:

var text = '𠮷'
console.log(text.length);         // 2
console.log(/^.$/.test(text));    // false
console.log(text.charAt(0));      // ''
console.log(text.charAt(1));      // ''
console.log(text.charCodeAt(0));  // 55362
console.log(text.charCodeAt(1));  // 57271

ES6 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针对 32 位的字符串方法来应对。codePointAt() 方法接收字符串中 16 位码元的位置并返回代码点。如果该位置本身就是 16 位字符,或者是 32 位字符的后半部分,则返回值与 charCodeAt() 一致;如果该位置是 32 位字符的前半部分,则返回完整的代码点:

const is32Bit = (c) => c.codePointAt(0) > 0xffff

console.log(is32Bit('𠮷'))        // true
console.log('𠮷'.codePointAt(0))  // 134071
console.log('𠮷'.codePointAt(1))  // 57271

另外,String.fromCodePoint() 可以视为 String.fromCharCode() 的完善版本,或者说是 codePointAt() 的相反操作。

内容相同的字符可以有不同的代码点,比如 æae,但是直接比较并不会相等。必须先用normalized() 方法可以将字符标准化为相同的形式。

正则表达式也是基于 16 位码元来表示单个字符的。使用 u 标志可以将工作模式切换到针对代码点而非码元:

const codePointLength = (text) => {
  var result = text.match(/[\s\S]/gu)
  return result ? result.length : 0
}

console.log(codePointLength('𠮷'))  // 1

使用 u 标志前提前检查可用性也很有必要(稍微修改后也可以用于检测新的 y 标志):

const hasRegExpU = () => {
  try {
    var pattern = new RegExp('.', 'u')
    return true
  } catch (ex) {
    return false
  }
}

甚至还可以分别获取正则表达式的模式和标志:

const reg = /abcde/imguy

console.log(reg.source)  // 'abcde'
console.log(reg.flags)   // 'gimuy'

使用 str.indexOf(substr) !== -1 来判断 str 包含 substr 很不语义。新的方式是使用 includes() 方法,startsWith() 方法和 endsWith() 方法。它们的第一个参数是子串,第二个参数是首次匹配的索引位置,返回布尔值。

只有需要确切位置,或者需要使用正则表达式时才使用 indexOf() 方法和 lastIndexOf() 方法。另外,新的 repeat() 方法可以将字符串重复固定的次数,返回一个新字符串。

ES6 在字符串方面引入的最大改进是模板字面量(template literal)。它提供了领域专用语言(domain-specific language)的语法,用于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模板字面量使用一对反引号来包裹内容,且无需对 '" 转义(但反引号肯定是需要转义的)。

此前如果想要创建多行字符串,需要一些奇怪的方式。

const msg = ['multiline', 'string'].join('\n')

const msg = 'multiline\n' + 'string'

现在可以直接在模板字面量中换行了。不过要注意缩进的问题:

const msg = `multiline
string`

const msg = `multiline\nstring`

const html = `
<div>
  <p>paragragh</p>
</div>`.trim()

模板字面量的特点在于可以在 ${} 之间放入 JS 表达式,这被称为替换位。无论是变量、计算、函数调用,都可以放进替换位中。甚至可以嵌入另一个模板字面量(因为模板字面量本身也是表达式):

const name = 'world'
const msg = `hello, ${name}`

模板字面量最强大的功能是模板标签(template tag)。标签是在模板的第一个反引号之前被指定的函数。标签函数在调用时会接收模板字面量数据,并划分为独立片段,然后组合这些信息片段来输出最终的字符串。对于一个模板标签,其标签函数的形态如下:

const msg = tag`hello, world!`

function tag(literals, ...substitutions) { /* ... */ }

其中,literals 是个数组,包含了被替换位隔开的字面量字符串,substitutions 是剩余参数数组,包含了替换位的解释值。可以得知,literals.length === substitutions.length + 1。如果用标签函数来模拟模板字面量默认的转换操作,模拟实现将大致如下:

function defaultTag(literals, ...substitutions) {
  let result = ''

  for (let i = 0; i < substitutions.length; i++) {
    result += literals[i]
    result += substitutions[i]
  }

  result += literals[literals.length - 1]
  return result
}

可以看出模板字面量的默认标签行为是:交替拼接两个数组中的元素,最终创建出完整的结果字符串。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替换位是位于模板字面量的开始或结束,那么 literals[0]literals[literals.length - 1] 的值是空字符串。此外,literals 数组元素的值一定是字符串,但 substitutions 数组元素的值则由替换位的解释结果决定。

const product = 'AirPods'
let price = 159
let taxRate = 0.17
let exchangeRate = 6.925
const rmb = price * (1 + taxRate) * exchangeRate

let msg = `The ${product} costs ¥${parseInt(rmb)} in China.`
console.log(msg)  // 'The AirPods costs ¥1288 in China'

针对上面的例子,literals 数组的元素值分别为:'The '' costs ¥'' in China.',而 substitutions 数组的元素值分别为 'AirPods'1288

其实模板标签也可以访问字符串的原始信息,即转义之前的形式。具体而言,原始信息是存放在 literal.raw 属性里,即 literal[i] 的原始信息存放在 literal.raw[i] 中。内置的 String.raw() 标签默认具有获取原始字符串值的功能,模拟实现如下:

function rawTag(literals, ...substitutions) {
  let result = ''

  for (let i = 0; i < substitutions.length; i++) {
    result += literals.raw[i]
    result += substitutions[i]
  }

  result += literal.raw[literal.length - 1]
  return result
}

具体的使用上,rawTag()String.raw() 是等价的:

const msgOne = rawTag`multiline\nstring`
const msgTwo = String.raw`multiline\nstring`

console.log(msgOne)  // 'multiline\\nstring'
console.log(msgTwo)  // 'multiline\\nstring'

可以看出,转义字符是以原始形式返回的:作为换行字符的 \n 的代码形式是一个 \ 字符和一个 n 字符,即 \\n 的原始形式。

Function

JS 函数在调用时的参数数量可以不同于声明时的参数数量。如果调用时提供的参数过多,通常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调用时提供的参数过少,则需要考虑使用默认值。ES6 提供了既安全又简洁的初始化方式来提供默认参数:

// 不安全
function request(url, cb) {
  cb = cb || 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
}
// 太繁琐
function request(url, cb) {
  cb = (typeof cb !== 'undefined') ? cd : 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
}
// ES6 方式
function request(url, cb = 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 {
}

默认参数触发的条件是:没有传入该参数,或者显式的传入 undefined 赋值给参数。通常在参数声明中,默认参数排列在非默认参数的后面,但其实可以给任意参数指定默认参数,因为显式传入 undefined 可以保证占位,避免后面的非默认参数无法传入。

如果使用默认参数,arguments 对象将立即与具名参数分离,更不会反映具名参数后续的变化。即 arguments 对象将始终反映初始的调用状态。

function func(a, b = 1) {
  console.log(arguments[0] === a)
  console.log(arguments[1] === b)
  a = 2
  b = 2
  console.log(arguments[0] === a)
  console.log(arguments[1] === b)
}

func()  // true false false false

参数的默认值未必是基本类型的值,也可以是函数引用,或者函数调用。

let value = 5

const getValue = () => value++

const add = (one, two = getValue()) => one + two

add(1, 1)  // 2
add(1)     // 6
add(1)     // 7

默认参数甚至也可以引用前面的参数:

const getValue = (value) => value + 5

const add = (one, two = getValue(one)) => one + two

add(1, 1)  // 2
add(1)     // 7
add(2)     // 9

但是唯独不能引用后面的参数,因为存在暂时性死区:和块级绑定类似,参数声明会创建一个新的标识符绑定,在参数初始化之前不允许被访问。参数初始化过程发生在函数调用时,无论是给参数传递一个值,还是使用参数的默认值,都属于参数初始化:

const add = (one = two, two) => one + two

add(1, 1)          // 2
add(undefined, 1)  // 抛出错误

函数调用时实际发生的初始化过程如下:

// 调用 add(1, 1)
let one = 1
let two = 1

// 调用 add(undefined, 1)
let one = two
let two = 1

很明显,one 在进行初始化时,two 尚未被初始化,因此它处在暂时性死区内。另外,函数参数的作用域与函数体的作用域相分离,即参数无法访问函数体内声明的变量。

前面提到,实参(arguments)的数目可以不同于形参(parameters)的数目。如果说默认参数(default parameters)让实参数目偏少时让代码书写更清晰,那么剩余参数(rest parameters)则可以让实参偏多时让代码书写更清晰。实际上,这是为了减少对 arguments 对象的依赖:

function pick(obj, ...args) {
  const = result = Object.create(null)

  for (let i = 0, len = args.length; i < len; i++) {
    result[args[i]] = obj[args[i]]
  }

  return result
}

可以看出,剩余参数实际上表示的是其余参数组成的一个数组。剩余参数的限制条件有两个:函数只能有一个剩余参数,且必须被放在最后;不能在对象字面量的 setter 中使用,因为 setter 只能使用单个参数。

Function 构造器中也可以使用默认参数和剩余参数了(尽管几乎没人用)。

有一个与剩余参数十分类似的扩展运算符:与剩余参数相反(将多个参数合并为一个数组),扩展运算符是将一个数组分离为多个参数。实际上,它可以减少对 apply() 方法的依赖:

const arr = [1, 2, 3, 4]

// apply 方法
Math.max.apply(Math, arr)

// spread 运算:单独使用
Math.max(...arr)
// spread 运算:混合参数
Math.max(5, ...arr)

由于 JS 中函数的形式千变万化,为了识别一个函数以方便在调用栈中调试(并不是用来获取对函数的引用),所有的函数都将有一个 name 属性。基本情况如下:

function a() { /* ... */ }

var b = function() { /* ... */ }

var c = function d() { /* ... */ }

a.name               // 'a'
b.name               // 'b'
c.name               // 'd'
d.name               // 引用错误
b.bind().name        // 'bound b'
c.bind().name        // 'bound d'
new Function().name  // 'anonymous'

如果是对象中的 gettersetter 方法,则不能直接获取 name 属性:

var person = {
  get age() { return this.age },
  sayName: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ame) }
}

person.sayName.name  // 'sayName'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person, 'age').get.name  // 'get age'

大部分函数具有两个内部方法:当函数不使用 new 进行调用时,[[Call]] 方法被执行并运行函数体内的代码;当函数使用 new 进行调用时,[[Construct]] 方法被执行并创建一个新的实例,函数体内的 this 指向这个新对象,并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在 JS 中通常使用首字母大写的函数名来说明它是个构造器,但这种约定并不靠谱。ES6 通过引入 new.target 元属性来消除这种函数调用方面的不确定性。元属性是指非对象上的属性,用来提供关联目标的附加信息。new.target 只能在函数内使用:

function Person(name) {
  if (new.target === Person) {
    this.name = name
  } else {
    throw new Error(`please use 'new' with Person`)
  }
}

var a = new Person('Tom')         // 正常
var b = Person('Tom')             // 出错
var c = Person.call(this, 'Tom')  // 出错

在 ES6 之前,通常不推荐在代码块中声明函数(更好的选择是函数表达式),但现在也可以使用函数声明了。如果是严格模式,函数声明将被提升至代码块顶部(包括函数名和函数体),并在代码块执行完毕后被回收。非严格模式下,函数声明将被提升至所在函数(或全局环境)的顶部。

箭头函数(arrow function)是一种新的函数风格。为了减少错误和不确定性,以及更好的引擎优化,箭头函数做了很多精简:没有 thissuperargumentsnew.target,它们将有最靠近的非箭头函数来决定;不能更改 this 值;不能使用 new 调用;没有原型;不能有重复的具名参数。

箭头函数语法很简单:参数,箭头,函数体。如果但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变体:

// 函数体只有返回语句
const reflect = value => value

// 参数为空
const getName = () => 'es6'

// 多个参数,多条语句
const sum = (num1, num2) => {
  return num1 + num2
}

// 空函数
const empty = () => {}

// 返回对象
const getObject = (id, name) => ({ id: id, name: name })

立即调用函数(IIFE)有两种括号包裹的方法。如果用箭头函数来写,将只有一种写法:

// 可以包裹后调用,或者调用后包裹
(function() { /* ... */ })()
(function() { /* ... */ }())

// 只能包裹后调用
(() => { /* ... */ })()

没有 this 绑定其实可以避免很多错误。比如绑定事件监听时,回调函数中的 this 会被绑定在事件的目标对象上。如果用箭头函数,就能避免这种错误:

const handler = {
  id: '123'

  init: function()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this.dosomething(event.type)
    }, false)
  }

  doSomething: function(type) {
    console.log(`handling ${type} for ${this.id}`)
  }
}

由于箭头函数本身没有 this,因此会沿着作用域链查找,使用最近的非箭头函数的 this 值(arguments 对象同理)。因此 this 被绑定在 handler 对象上,而非 document 对象上。另外,尽管 doSomething 方法没有返回值,但由于函数体内只有一条语句,因此花括号其实可以省略。

虽然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有很多区别,但本质上仍是个函数。因此,也具有 name 属性;也能被 typeofinstanceof 识别;也能使用 call()apply()bind()(但不影响 this 绑定)。箭头函数最大的用途在于替代匿名函数,尤其是回调函数,比如各种数组方法。

最后,JS 引擎对函数进行了尾调用优化。像普通的函数调用一样,尾调用也会创建新的栈帧(stack frame)然后压入调用栈(call stack)中。由于所有的栈帧都被保留在内存中,如果调用栈过大会导致栈溢出,尤其是尾递归的情况下。

严格模式下,引擎可以进行尾调用优化:发生尾调用时,不再创建新的栈帧,而是清空当前栈帧后再次使用它。但尾调用优化的条件也十分苛刻:

// 未优化:尾调用的结果需要作为当前函数的返回值
function one() { another() }

// 未优化:尾调用返回后不能有额外操作
function one() { return 1 + another() }

// 未优化:调用不在尾部
function one() {
  var result = another()
  return result
}

// 未优化:尾调用函数不能是闭包(不能引用当前栈帧中的变量)
function one() {
  var val = 1
  var another = () => val
  return another()
}

只有真正的尾调用才会被优化:

// 被优化
function one() { return another() }

Object

ES6 明确了对象的类别:

  • 普通对象:拥有 JS 对象所有默认的内部行为
  • 奇异对象:其内部行为在某些方面不同于默认行为
  • 标准对象:在 ES6 中被定义的对象,可以是普通的或奇异的
  • 内置对象:由 JS 运行环境提供的对象,标准对象都是内置的

在对象的字面量语法中,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可以简写。其中,属性的简写本质上是将作用域内的变量赋值给对象的同名属性:

// 完整写法:
function createPerson(name) {
  return {
    name: name,
    sayName: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ame)
    }
  }
}
// 简写形式:
function createPerson(name) {
  return {
    name,
    sayName() {
      console.log(this.name)
    }
  }
}

对于对象字面量中的属性名,如果是合法标识符(仅含字母、数字和下划线)则可以直接书写;如果有特殊字符则需要以字符串字面量形式书写。如果属性名事先并不明确,需要通过计算获得,或者被包含在变量中,则可以使用需计算属性名:

const suffix = ' name'

const person = {
  age: 18,
  'first name': 'Tim',
  ['last' + suffix]: 'Cook'
}

为了防止类型转换带来的困扰,在做值比较时通常会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但它依然有两个残留缺陷,而 Object.is() 方法完善了它:

Object.is(+0, -0)    // false
Object.is(NaN, NaN)  // true

如果一个对象要获取另一个对象的属性,除了使用继承,还可以使用混入(Mixin) 模式,将供应者的自有属性浅复制到接收者:

function mixin(receiver, supplier) {
  Object.keys(supplier).forEach((key) => {
    receiver[key] = supplier[key]
  })
  return receiver
}

ES6 使用 Object.assign() 方法接收了这个流行的模式。区别是该方法可以有很多个供应者,这也意味着靠后的供应者的同名属性会覆盖靠前的供应者。此外,由于此方法的原理是使用赋值运算符,因此供应者的访问器属性会转变为数据属性。

自有属性的枚举顺序此前并未纳入规范,但很多方法确实涉及顺序(比如 Object.assign())。现在规范定义的顺序是:首先 number 类型的键升序排列;然后 string 类型的键按被添加到对象的顺序排列;最后是 symbol 类型的键按被添加到对象的顺序排列。

对象的原型是在创建该对象时被指定的,即通过构造器或者 Object.create())完成原型的初始化。对象的原型被存储在内部属性 [[Prototype]] 上,可以通过 Object.getPrototypeOf() 来获取这个属性值。现在也可以通过 Object.setPrototypeOf() 来修改这个属性值了。

针对原型的另一项易用性改进是引入了 super 引用,不过它只能在上面提及的对象方法的简写形式中使用。super 是指向当前对象原型的指针,或者说是 Object.getPrototypeOf(this) 的简写形式。super 的最大用途是调用原型上的方法,同时保证该方法内部的 this 值被正确绑定在原型上。它在继承中十分有用:

const person = {
  say() { return 'hello' }
}

const friend = {
  say() { return super.say() + ', world!' }
}

Object.setPrototypeOf(friend, person)
const relative = Object.create(friend)

person.say()    // 'hello'
friend.say()    // 'hello, world!'
relative.say()  // 'hello, world!'

“方法”一词也被 ES6 明确了下来。此前方法是指对象的函数属性(而非数据属性),如今的定义是拥有 [[HomeObject]] 内部属性的函数,该属性指向该方法所属的对象。在使用 super 引用时会使用到该属性,比如上例中的 friend.say() 调用时涉及到的 super.say() 调用,会有如下步骤:

  • 获取 friend.say[[HomeObject]] 值,即 friend
  • 使用 Object.getPrototypeOf(friend) 获取方法所属对象的原型,即 person
  • 在原型中查找同名方法,创建 this 绑定后调用它,即执行 person.say.call(this)

另外,对象字面量中的重复属性名不会再抛错,而是直接后者覆盖前者。

Destructuring

对象和数组的字面量是 JS 中最常用的表示法,而解构可以使它们分解为更小的部分,从而简化数据的提取过程。

对象的解构赋值本质上是将对象的同名属性赋值给本地变量。可以用在任何期望有个值的位置:

const person = {
  name: 'Cook',
  age: 40
}

// 用于变量声明
let { name, age } = person

// 用于变量赋值
({ name, age }) = person

// 用于传递参数
someFunc({ name, age } = person)

如果没有找到同名属性,左侧的本地变量将被赋值为 undefined。此时可以选择使用一个默认值,该默认值会在对应属性缺失(或对应属性值是 undefined)时生效:

const person = { name: 'Cook' }

const { name, age = 40 } = person

解构赋值的属性和变量是同名的,但其实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变量名。冒号前的标识符表示赋值位置,冒号后的标识符表示赋值目标:

const person = { name: 'Cook' }

// 使用不同的变量名
const { name: localName, age: localAge} = person

// 使用不同的变量名,同时设定默认值
const { name: localName, age: localAge = 40} = person

console.log(localName)  // 'Cook'
console.log(localAge)   // 40

最复杂也最强大的结构赋值是嵌套语法,它可以深入到对象的内部结构中去提取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区分赋值的位置和目标。解构语法中,冒号前的标识符表示位置,冒号后的标识符表示目标,而花括号表示目标在下一层:

const profile = {
  name: 'Cook',
  location: {
    country: 'US',
    city: 'California'
  }
}

// 将 profile.location.city 赋值给 place
const { location: { city: place } } = profile

需要注意的是,解构赋值表达式的右侧不允许是 nullundefined,否则会报错。左侧的赋值目标也最好不要是空的花括号,尽管不会报错(但什么都不会发生)。

数组解构的语法与对象解构十分类似。不过因为数组没有具名属性,所以会直接作用在位置上,而变量名则没有要求。可以借助占位的方式来提取相应位置的值:

const fruit = ['apple', 'banana', 'orange']

// 将 'banana' 赋值给 lunch
let [, lunch] = fruit

// 将 'apple' 赋值给 lunch
[lunch] = fruit

排序算法中经常用到互换变量值。数组解构可以在避免使用临时变量的情况下实现,原理是等号右侧创建了临时数组:

let a = 1
let b = 2

[a, b] = [b, a]

默认值和嵌套也同样可以用在数组的解构赋值中。其中方括号和逗号用于定位:

const arr = ['one', ['two', 'three'], 'four']

// 将 'two' 赋值给 num1,将 'five' 赋值给 num2
const [, [num1], , num2 = 'five'] = arr

数组解构中可以使用一个叫做剩余项(类似于剩余参数)的方式,可以将某位置后的所有剩余项目赋值给一个变量。主要功能是取出特定位置的项后,保留剩余的项:

let arr = [1, 2, 3, 4]

const [, item, ...restItem] = arr

console.log(item)      // 2
console.log(restItem)  // [3, 4]

需要注意的是,剩余项必须是解构语法中的最后一项(即之后不允许有逗号出现)。剩余项的常见用途是拷贝数组:

const arr = [1, 2, 3, 4]

// 多种克隆数组的方式
const clone1 = arr.slice()
const clone2 = arr.concat()
const [...clone3] = arr

对象和数组混合而成的解构中,可以使用混合解构。这对于提取 JSON 数据来说会十分方便:

const profile = {
  name: 'Cook',
  location: {
    country: 'US',
    city: 'California'
  },
  friends: ['Jobs', 'Ive']
}

let {
  location: { city: place },
  friends: [, designer]
} = profile

console.log(place)     // 'California'
console.log(designer)  // 'Ive'

当函数需要接收大量可选参数时,可以使用参数解构。这在此前会十分麻烦,而且无法反映具体的参数项。使用参数解构后,就可以分离必需参数和可选参数,并且明确了可选参数的项。

setCookie('name', 'Cook', {
  secure: false,
  expires: 10000
})

// 普通方式
function setCookie(key, value, options) {
  // 接收 options
  opts = options || {}

  let secure = opts.secure
  let domain = opts.domain
  let path = opts.path
  let expires = opts.expires

  // ...
}

// 参数解构
function setCookie(key, value, { secure, domain, path, expires }) {
  // ...
}

如果调用时未提供可选参数的某项,将被设定为 undefined(在解构语法的等号右侧没有查找到对应项);如果调用时未提供可选参数,将会报错(解构语法的等号右侧不能是 nullundefined)。因此最佳方案是提供完整的默认值:

// 包含完整默认值的参数解构
function setCookie(key, value,
  {
    secure = false,
    domain = '/',
    path = 'es6.com',
    expires = 999999999
  } = {}
) {
  // ...
}

Symbol and Symbol Property

Symbol 是继 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 之后,一种新的基本类型。它的早期设计意图是为了创建非字符串类型的属性名,因为字符串属性名可以被轻易访问,缺乏私有性。使用符号可以创建不可枚举的属性,如果不引用符号将无法访问对应的属性。

尽管符号值是基本类型,但它没有字面量形式,只能使用全局的 Sysbol() 函数来创建符号值。创建的符号值可以交由一个变量来引用自身,并且可以附带描述信息以便调试:

const firstName = Symbol('first name')

console.log(firstName)         // 'Symbol(first name)'
console.log(typeof firstName)  // 'symbol'

符号值可以在任何能使用需计算属性名的场合使用:

const firstName = Symbol('first name')

const person = {
  [firstName]: 'es5'
}

Object.defineProperties(person, {
  [firstName]: {
    value: 'es6',
    writable: false
  }
})

console.log(person[firstName])  // 'es6'

如果需要在不同的对象中使用相同的符号属性,就要通过共享符号值来创建唯一的标识符。原理上,是在全局符号注册表中按照给定的键创建一个符号值:

let uid1 = Symbol.for('uid')
let uid2 = Symbol.for('uid')

console.log(uid1 === uid2)        // true
console.log(Symbol.keyFor(uid1))  // 'uid'
console.log(Symbol.keyFor(uid2))  // 'uid'

JS 中的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但是符号类型与其他类型缺少合理的等价,因此一般不进行类型转化。例子中的输出是个符号值的字符串形式,实际上是调用了 String() 方法来展示其描述信息。另外,在逻辑运算中会被当做 true

符号属性无法通过普通的方法检索,但可以通过另一个方法来检索它:

const uid = Symbol.for('uid')
const obj = {
  age: 20,
  name: 'es6',
  [uid]: '123'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name', { enumerable: false })

console.log(Object.keys(obj))                   // ['age']
console.log(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obj))    // ['age', 'name']
console.log(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obj))  // [Symbol(uid)]

ES6 将一些语言层面的内部操作暴露为一些知名符号,每个知名符号都对应了全局 Symbol 对象的一个属性。使用知名符号可以完成一些内部操作,比如:

Array[Symbol.hasInstance](obj)  // 等价于 obj instanceof Array

对象在进行隐式转换时会被转换为基本类型值。如果是数值模式,则会先尝试 valueOf() 方法,如果不能返回一个基本类型值就再尝试 toString() 方法,依然不行就抛错。如果是字符串模式,两个方法的尝试顺序是相反的。除了 Date 类型,所有的常规对象默认采用数值模式。ES6 提供的 Symbol.toPrimitive() 方法则可以重写转换行为。

知名符号扩展了对常规对象的操作,但一般很少用到。

Set and Map

Set 是不包含重复值的集合,通常我们会用它来检查某个值是否存在;Map 是键值对的集合,通常我们会用它来缓存数据,以便后续的快速访问。但过去 JS 的集合类型只有数组,它甚至还承担了队列和栈的功能。

ES5 中需要模拟 Set 和 Map:

let set = Object.create(null)
set.foo = true
if (set.foo) {
 // 检查属性存在性后的操作
}

let map = Object.create(null)
map.foo = 'bar'
let value = map.foo
// 提取属性值后的操作

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对于 set 来说, if (set.foo) 其实也无法检查属性的存在性,只能检查属性是否是非零值,如果使用 in 操作符,会检索它的原型(当然例子中使用 null 避开了这个问题)。对于 map 来说,由于对象的键只能是字符串,map[5] 会被转化为 map['5'],如果是把对象作为键,会被转化为 map['[object Object]']

好在 ES6 提供了 Set 和 Map。

Set 是没有重复值的有序列表。其构造器可以接收任意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

let set = new Set([1, 1, 2])  // set 初始化为:1, 2

set.add(3)
set.has(4)                    // false
set.delete(3)
set.size                      // 2
set.clear()

Set 使用 forEach() 方法可以进行迭代。像数组一样,第一个参数为回调函数,第二个参数是可选的上下文。但为了与 Array 和 Map 保持一致,回调函数的三个参数分别是:valuekeyowner

Set 擅长检查值的存在性(has() 方法使用 Object.is() 方法来比较键),但无法直接访问值。如果有此需求,可以用扩展运算符最好将其转化为数组,因为扩展运算符可以作用于任何可迭代的对象:

let set = new Set([1, 1, 2, 3])

let arr = [...set]

注意到 Set 是不含重复值的,因此也可以借助一个临时的 Set 来进行数组去重:

let arr = [1, 1, 2, 3]

let noDuplicates = [...new Set(arr)]

Set 的一个问题在于,如果存储了一个对象,它将持有一份引用。即使原有对象的引用已经被消除,它依然会持有该对象的引用。这份唯一的引用阻止了垃圾回收,这会造成一些问题。因此 ES6 提供了 WeakSet。它具有 add()delete()has() 方法,但只接收引用类型的值,并且对它们是弱引用:

let set = new WeakSet()
let key = {}

set.add(key)

key = null

此时 set 将不再持有 key(如果是通过 Set() 构造将依然持有),尽管无法验证:因为已经没有对象的引用了,has() 方法无法使用,而且 WeakSet 也不具有 size 属性。

Map 是键值对的有序列表。其构造器与 Set 一样,也可以接收一个数组,但是数组的每一项都是一个数组。这是因为它的键和值都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值,因此需要将每一项存在数组中(如果是存在对象中,键会被强制转换):

let map = new Map([['name', 'es6'], ['age', 20]])

map.forEach((value, key, owner) => {
  // 按属性被添加的顺序
})

map.set('city', 'Shanghai')
map.has('city')              // true
map.get('city')              // 'Shanghai'
map.delete('name')
map.size                     // 2
map.clear()

可以看出,Map 的 forEach() 方法和 Array 与 Set 保持一致。另外,也可以发现 Map 和 Set 实际上共享了许多方法和属性:has()delete()clear()size

与 WeakSet 相对应,WeakMap 也是具备弱引用能力的类型。但是只有它的键是弱引用,它的值如果是对象,依然会阻止垃圾回收,即使该对象的其他引用都被移除。

WeakMap 是键值对的无序列表,其键是非空对象,其值是任意类型。它具有 set()get()delete()has() 方法。类似于 WeakSet,也无法确认 WeakMap 是否为空:其他引用被移除后,对键的引用不再有残留,get()has() 方法无法使用,而且也不具有 size 属性。同 WeakSet 一样,由于没必要枚举,WeakMap 也没有 clear() 方法。

WeakSet 和 WeakMap 的最大用途是在内存管理方面,但它们在数据的类型和访问性上有一定的限制。

Iterator and Generator

for 循环是容易出错的语法,因为需要追踪索引。使用迭代器(iterator)可以降低错误:

function createIterator(items) {
  let i = 0
  return {
    next: function() {
      let done = (i >= items.length)
      let value = done ? undefined : items[i++]
      return {
        done: done,
        value: value
      }
    }
  }
}

const iterator = createIterator([1, 2, 3])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2,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然而迭代器写起来很麻烦。因此又有了能返回迭代器的生成器(generator)。生成器返回的迭代器在调用 next() 时,遇到 yield 会停止运行,再次执行 next() 依然会执行到 yield 后停止:

function* createIterator(items) {
  for (let i = 0; i < items.length; i++) {
    yield items[i]
  }
}

const iterator = createIterator([1, 2, 3])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1,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2,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erator.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 需要放在 function 和圆括号之间,无法用于箭头函数,但可以用于对象的方法。而 yield 关键字只能严格用在生成器函数内部,即使是生成器内嵌套的函数也无法使用。yield 这种无法穿越函数边界的特性与 return 很像:函数执行中遇到 return 并不会返回到包含函数,而是完全退出。

ES6 中的 Array、Set、Map 和 String 都是可迭代对象(当然生成器创建的迭代器本身也是一个可迭代对象),可迭代对象包含了 Symbol.iterator 属性,该属性存放了能够返回迭代器的方法。

for-of 循环默认调用可迭代对象的 Symbol.iterator 方法,并返回一个迭代器。每次循环过程会默认调用迭代器的 next() 方法,并将 next().value 存储在给定变量中。循环会默认持续到 next().done 变为 true 为止:

const items = [1, 2, 3]

for (let item of items) {
  console.log(item)
}

如果是没有迭代器的不可迭代对象,或者想更改迭代器的可迭代对象,则可以直接针对 [Symbol.iterator] 属性。下例的 obj 是个对象,不具有迭代器,但可以借用 obj.items 的迭代器:

const obj = {
  items: [1, 2, 3],
  *[Symbol.iterator]() {
    for (let item of items) {
      yield item
    }
  }
}

ES6 的集合对象(Array、Set、Map)具备三个可以生成迭代器的方法,分别用于迭代不同的内容:

  • entries():返回一个处理键值对的迭代器
  • values():返回一个处理值的迭代器
  • keys():返回一个处理键的迭代器

而默认迭代器会反映了对象的初始化过程。对于 Array 来说:

const arr = ['a', 'b', 'c']

for (let item of arr) {
  console.log(item) // 依次打印:'a' 'b' 'c'
}

for (let item of arr.entries()) {
  console.log(item) // 依次打印:[0, 'a'] [0, 'b'] [0, 'c']
}

for (let item of arr.values()) {
  console.log(item) // 依次打印:'a' 'b' 'c'
}

for (let item of arr.keys()) {
  console.log(item) // 依次打印:1 2 3
}

Weak Set 与 Weak Map 没有内置任何一种迭代器(默认迭代器也没有)。原因是它们使用了弱引用,无法获知集合内部有多少值,因此也无法迭代它们。

数组结构在 for-of 循环中也可以使用:

const map = new Map()
map.set('name', 'es6')
map.set('age', 20)

for (let [key, value] of map) { /* ... */ }

for (let [key, value] of map.entries()) { /* ... */ }

String 在很多行为上与 Array 相似。而且 for-of 循环支持 Unicode 双字节字符:

const msg = 'a𠮷b'

for (let char of msg) {
  console.log(char)  // 依次打印:'a' '𠮷' 'b'
}

NodeList 与 Array 也很相似,但仅局限于:使用 length 属性表示项的数量,使用方括号表示法访问各个项。之前是无法直接被迭代的 NodeList 现在也可以了:

const div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iv')

for (let div of divs) { /* ... */ }

由于扩展运算符的本质是调用可迭代对象的迭代器,因此所有的可迭代对象(Array、Set、Map、String、NodeList),都可以转换为数组:

const arr = [1, 2]
const set = new Set([3, 4])
const map = new Map([['5', 5], [6, '6']])
const str = '78'

console.log([0, ...arr, ...set, ...map, ...str])
//  [0, 1, 2, 3, 4, ['5', 5], [6, '6'], '7', '8']

除了 for-of 循环和扩展运算符,迭代器和生成器还有很多复杂的能力。比如 iterator.next() 实际上可以传参;iterator.throw() 可以抛错;甚至还可以尝试 return 语句和委托功能。

传统的异步操作是基于回调的:

const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config.json', (err, data) => {
  if (err) throw err
  doSomething(data)
  console.log('done')
})

但如果存在嵌套的回调(需顺序执行的异步任务),情况将会变得复杂。使用生成器构建异步 task runner 可以简化这种情况。

Class

JS 过去不存在类,通常采用的面向对象的基本模式是,实例属性放进构造器,这使得实例的自有属性(own properties)很集中;原型方法放进原型,这使得所有实例可以共享方法:

function Person(name) {
  this.name = name
}

Person.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ame)
}

由于很多开发者喜欢模拟类,ES6 最终提供了类。类的声明如下:

class Person {
  constructor(name) {
    this.name = name
  }

  sayName() {
    console.log(this.name)
  }
}

这种类的声明可以将对象的相关内容封装在一起,语法像对象字面量一样简洁,而且实例构造器与原型方法之间既不需要逗号,也不需要分号。但其实类声明只是一个语法糖:

let Person = (function() {
  'use strict'

  const Person = function(name) {
    if (typeof new.target === 'undefined') {
      throw new Error('constructor must be called with new.')
    }

    this.name = name
  }

  Object.defineProperty(Person.prototype, 'sayName', {
    value: function() {
      if (typeof new.target !== 'undefined') {
        throw new Error('Method cannot be called with new.')
      }

      console.log(this.name)
    },
    enumerable: false,
    writ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

  return Person
}())

通过观察语法糖背后实际的代码,可以有几点关于 ES6 class 的结论:

  • 类声明的代码自动运行在严格模式中
  • 类的方法不可以被枚举
  • 不使用 new 调用类的构造器会抛错,使用 new 调用类的方法会抛错
  • 类名在内部用 const 声明,因此在内部无法被重写;类名在外部用 let 声明,因此在外部可以被重写,且不存在提升

除了可以使用类声明,还可以使用类表达式:

// 匿名类表达式
let Person = class { /* ... */ }

// 具名类表达式
let Person = class PersonClass { /* ... */ }

不同于函数声明与函数表达式的区别(前者存在提升),类声明与类表达式几乎完全一致,因为二者都不存在提升。唯一的差异出在具名类表达式:内部由 const 声明的类名(PersonClass),与外部由 let 声明的类名(Person)将不再一致。

JS 的特别之处在于将函数作为一等公民(first-class citizen),即函数能被当做值来使用:可以作为参数传给函数、可以作为函数的返回值、可以用来给变量赋值。

而 ES6 将类也作为了一等公民。除了参数、返回值和赋值的用途,还能通过立即调用类的构造器来创建一个单例:

let person = new class {
  constructor(name) {
    this.name = name
  }

  sayName() {
    console.log(this.name)
  }
}('es6')

由于匿名类表达式的类引用只存在于内部(由 const 创建绑定),外部不存在类引用,因此可以保证实例的唯一性。

在原型上定义访问器属性也十分简单,同时也可以使用需计算的属性名(一般的原型方法同样可以):

let methodName = 'html'

class CustomHTMLElement {
  constructor(element) {
    this.element = element
  }

  get [methodName]() {
    return this.element.innerHTML
  }

  set [methodName](val) {
    this.element.innerHTML = val
  }
}

也可以为一个集合类型的类定义一个默认的迭代器:

class Collection {
  constructor() {
    this.items = []
  }

  *[Symbol.iterator]() {
    yield this.items.values()
  }
}

上述的方法和访问器属性之所以可以被实例访问,是因为它们被定义在类的原型上。如果只想让方法和访问器属性不依赖任何实例就可以访问,则需要定义静态方法:

class Person {
  // 构造器: Person
  constructor {
    this.name = name
  }

  // 实例方法: Person.prototype.sayName
  sayName() {
    console.log(this.name)
  }

  // 静态方法: Person.create
  static create(name) {
    return new Person(name)
  }
}

前面提到,类的所有方法默认都是不可枚举的。这里的方法是指所有的方法,既包括绑定在原型上的实例方法,也包括绑定在构造器上的静态方法。

过去如果要实现对象继承,需要写冗长的代码。如果使用类的话,将会简单很多。只需用 extends 指定继承(不用再显式的将原型指向一个实例),用 super() 访问基类的构造器(不用再使用 call 方法):

class Rectangle {
  constructor(length, width) {
    this.length = length
    this.length = width
  }

  getArea() {
    return this.length * this.width
  }

  static create(length, width) {
    return new Rectangle(length, width)
  }
}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constructor(length) {
    super(length, length)
  }
}

派生类如果指定了构造器,则必须使用 super();如果没有指定构造器,将自动调用 super()。即 super() 方法必然会被调用,除非构造器会返回一个对象。非派生类(没有 extends 关键字的类)不允许使用 super()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派生类中的构造器是通过 super() 调用基类的构造器,因此派生类的 new.target 将不再指向自身的构造器,而是指向基类。

// 空的派生类,调用基类的构造器,继承基类的实例方法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 屏蔽同名的实例方法 Rectangle.prototype.getArea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constructor(length) {
    super(length, length)
  }

  getArea() {
    return this.length * this.length
  }
}

// 形式上屏蔽方法,实际上显式调用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constructor(length) {
    super(length, length)
  }

  getArea() {
    return super.getArea()
  }
}

// 派生类将直接拥有静态方法
Square.create(2, 2)

另外,调用 super() 之前不允许使用 this,因为 super()this 的初始化有关:基类创建 this 后,派生类才能继续访问或修改 this,这也使得内置对象可以被继承。

// 派生类可以继承基类的所有功能
class CustomArray extends Array {}

const items = new CustomArray()
const subitems = items.slice()

// 由于 Symbol.species 属性, 基类的实例方法将返回了派生类的实例
console.log(items instanceof CustomArray)     // true
console.log(subitems instanceof CustomArray)  // true

extends 关键字的后面不一定是基类,也可以是一个表达式,只要表达式能够返回一个函数,该函数具有 [[constructor]] 属性和原型即可:

function Rectangle(length, width) {
  this.length = length
  this.width = width
}

Rectangle.prototype.getArea = function() {
  return this.length * this.width
};

function getBase() {
  return Rectangle
}

class Square extends getBase() {
  constructor(length) {
    super(length, length)
  }
}

这使得混入模式(mixin)得以实现:

const serializeMixin = {
  serialize() {
    return JSON.stringify(this)
  }
}

const areaMixin = {
  getArea() {
    return this.length * this.width
  }
}

const mixin(...mixins) {
  const base = function() {}
  Object.assign(base.prototype, ...mixins)
  return base
}

class Square extends mixin(serializeMixin, areaMixin) {
  constructor(length) {
    super()
    this.length = length
    this.width = length
  }
}

Array

此前创建一个数组有两种方式:字面量,构造器。ES6 增加了创建数组的新方法:Array.of()Array.from()

Array.of() 是为了规避构造器的意外情况:

// 使用 constructor
let items = new Array(1)  // 生成数组:[]
items = new Array('1')    // 生成数组:['1']
items = new Array(1, 2)    // 生成数组:[1, 2]

// 使用 Array.of()
let items = Array.of(1)  // 生成数组:[1]
items = Array.of('1')    // 生成数组:['1']
items = Array.of(1, 2)    // 生成数组:[1, 2]

Array.from() 是为了简化把非数组对象转化为数组的方式:

// 过去
const args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rayLike)

// 现在
const args = Array.from(arrayLike)

其实 Array.from() 有三个参数。第一个是类数组对象(或者可迭代对象),第二个是映射方法,第三个是映射方法的上下文:

const helper = {
  diff: 1,
  add(val) {
    return val + this.diff
  }
}

function translate() {
  return Array.from(arguments, helper.add, helper)
}

console.log(translate(1, 2, 3))  // 2, 3, 4

ES6 为数组新增的 find()findIndex() 可以查找满足特定条件的元素,条件由回调参数指定:

const items = [10, 20, 30]

console.log(items.find(n => n > 10))       // 20
console.log(items.findIndex(n => n > 10))  // 1

当然查找特定的元素值最好还是用 indexOf()lastIndexOf()

ES6 为数组新增的 fill() 可以用特定值来填充数组的一个或多个元素,参数分为是填充值、起始和结束位置:

const items = [1, 2, 3, 4, 5]

items.fill(0)        // [0, 0, 0, 0, 0]
items.fill(3, 1)     // [0, 3, 3, 3, 3]
items.fill(5, 2, 4)  // [0, 3, 5, 5, 3]

ES6 为数组新增的 copyWithin 可以复制特定范围的数据并覆盖原数组,参数分为是覆盖的起始位置、复制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const items = [1, 2, 3, 4, 5, 6]

items.copyWithin(1, 0)        // [1, 1, 2, 3, 4, 5]
items.copyWithin(3, 1, 2)     // [1, 1, 2, 1, 4, 5]

JS 使用 64 位来存储一个数值的浮点数形式。这种形式同时用来表示整数和浮点数,存在位的浪费。如果数值发生变化,会频繁的发生整数与浮点数之间的格式转换。而类型化数组允许存储和操作 8 种数值类型:int8int16int32uint8uint16uint32float32float64

类型化数组是基于数组缓冲区(内存中包含一定数量字节的区域)构建的,使用类型化数组需要先创建一个数组缓冲区来存储数据:

let buffer1 = new ArrayBuffer(10)  // 分配 10 个字节给 buffer1
console.log(buffer1.byteLength)    // 10

let buffer2 = buffer1.slice(4, 6)  // 提取 buffer1 的字节给 buffer2
console.log(buffer2.byteLength)    // 2

ArrayBuffer 代表了一块内存区域,view 是操作这块区域的接口。其中 DateView 是 ArrayBuffer 的通用视图,可以对 8 种数值类型进行操作:

le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10)

let view1 = new DataView(buffer)        // view1 可操作 buffer 的所有字节
let view2 = new DataView(buffer, 4, 2)  // view2 可操作 buffer 位置 4 开始的 2 个字节

console.log(view1.buffer === buffer)  // true
console.log(view2.buffer === buffer)  // true
console.log(view1.byteOffset)         // 0
console.log(view2.byteOffset)         // 4
console.log(view1.byteLength)         // 10
console.log(view2.byteLength)         // 2

视图创建后,就可以进行数据读写了。完整操作如下:

le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2)
let view = new DataView(buffer)

view.setInt8(0, 7)  // 0000 0111 0000 0000
view.getInt8(0)     // 7
view.getInt16(0)    // 1792

可以看出,一个视图可以有多种类型的书写读写。如果只针对一种数值类型,就可以选择特定类型视图,即类型化数组:

// 使用 ArrayBuffer 创建类型化数组
let view1 = new Int16Array(new ArrayBuffer(2))
console.log(view1.length)      // 1
console.log(view1.byteLength)  // 2

// 使用 constructor 创建类型化数组
let view2 = new Int16Array(2)
console.log(view2.length)      // 2
console.log(view2.byteLength)  // 4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还可以通过给构造器传递一个对象参数来创建类型化数组。可以传递的对象类型有:类型化数组、可迭代对象、数组以及类数组对象。

类型化数组与数组有很多相同点,比如具有 length 属性(但是只能读不能写),还可以用数值索引访问对应项。此外,还有很多相同的方法,也有相同的迭代器。但类型化数组并不是数组,它只能存储数值,而且长度固定无法伸缩,因此也不能使用会改变其长度的方法。

此外,类型化数组具有两个独有的方法:set() 方法从数组复制元素到类型化数组,subarray() 方法从自身提取一部分作为新的类型化数组。

Promise and Asynchronous Programming

JS 引擎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段代码,即单线程(single-threaded)。需要被执行的代码会被放进作业队列(job queue)中,统一交给一个叫做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内部处理线程处理。

在 browser 环境中,事件模型(event)是基础,当然也可以使用 addEventListener

const butt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
button.onclick = (ev) => {
  console.log(ev.type)
}

在 node 环境中,回调模式(callback)很普遍,但容易出现回调嵌套过深的情况。

readFile('demo.txt', (err, data) => {
  if (err) throw err
  console.log(data)
})

异步编程不够自然的原因是,回调的逻辑需要等待异步的结果。如果能提前为异步操作的结果准备一个占位符,就不需要订阅事件或者传入回调了。

这个占位符就是 Promise,它的声明周期是从未决状态(unsettled)到已决状态(settled)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应了两种状态变化的可能性:从 pending 状态到 fulfilled 状态,或者从 pending 状态到 rejected 状态。

这三种状态并没有在 Promise 对象上暴露出来,但可以使用 then() 指定在状态改变时需要执行的操作,两个可选参数分别代表已决状态的两种情况(完成和拒绝),也可以用 catch() 只传递拒绝参数:

let promise = readFile('demo.txt')

// 两个参数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err) => {
  console.log(err.message)
})

// 只有完成参数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 只有拒绝参数
promise.then(null, (err) => {
  console.log(err.message)
})

promise.catch((err) => {
  console.log(err.message)
})

每次调用 then()catch() 都会创建一个新的任务,任务将在 Promise 已决时被执行。具体而言,这些任务是被添加到一个为 Promise 保留的队列中,因此即使是在某种已决状态下,依然可以继续添加一个新的任务:

let promise = readFile('demo.txt')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

通过 Promise 构造器可以将一个异步调用封装为一个 promise。构造器的参数是一个执行器函数,它指定了两个用于已决状态的函数,其中 resolve() 接收内容,reject() 接收错误:

let fs = require('fs')

function readFile(filenam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uect) => {
    fs.readFile(filename, (err, data) => {
      if (err) {
        reject(err)
        return
      }
      resolve(data)
    })
  })
}

let promise = readFile('demo.txt')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err) => {
  console.log(err.message)
})

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器函数是立即执行的: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
})

promise.then(() => { console.log('resolved') })

console.log('test')

// 输出依次为: promise test resolved

Promise 构造器可以构造一个未决的 promise,而通过另外两个静态方法(Promise.resolve()Promise.reject())也可以创建已决的 promise。就像构造器的 resolve()reject() 参数一样,这两个静态方法也同样是接收完成的数据和拒绝的数据,并需要 then()catch() 来提取这些数据。

如果传入这两个静态方法的参数依然是一个 Promise,则情况稍有不同:给 Promise.resolve() 传入的是未决态或完成态,或者给 Promise.reject() 传入的是拒绝态,则返回原 promise;其他的组合情况均会在原 promise 上包装一个新的 promise 再返回。

如果传入这两个静态方法的参数不是 promise,但是个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会将该对象转化为一个已决的 promise 再返回。这对于一个不确定是否为 promise 的对象十分有用:可以放心的传入静态方法中,无论它是否是 promise,最终都会返回一个 promise。

另外,执行器内部如果抛错,那么拒绝处理函数即 catch() 会负责捕获:

// 执行器抛错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row new Error('oh, shit')
})

// 其实相当于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ry {
    throw new Error('oh, shit')
  } catch (err) {
    reject(err)
  }
})

promise.catch((err) => { console.log(err.message) })  // 'oh, shit'

一个 promise 如果缺少拒绝处理函数,将会导致静默失败。所以需要有全局的兜底方式来识别并处理这些已被拒绝但没有被处理的 promise。而 node 和 browser 都提供了类似的机制进行处理:unhandledrejection 事件和 rejectionHandled 事件。

区别在于,node 是在 process 对象上关联这两个事件,而 browser 是在 window 对象上。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 promise 的处理函数(完成或拒绝)都是在 event loop 的当前 tick 中执行的。

promise 可以进行串联。这是由于 then()catch() 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而新的 promise 对象同样具有 then()catch() 方法:

le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resolved')
})

// 分开的版本
let p2 = p1.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p2.then(() => {
  console.log('finished')
})

// 串联的版本
p1.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then(() => {
  console.log('finished')
})

promise 链中的处理函数可以捕获上一个处理函数中的错误。因此链尾应该添加一个拒绝处理函数 catch()。promise 链中的处理函数也可以返回一个值,该值将会被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函数,该值也可以是一个 promise。

ES6 提供了监视多个 promise 的静态方法。Promise.all()Promise.race() 接收包含多个 promise 的可迭代对象(如数组),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Promise.all() 如果所有成员都完成则新的 promise 为完成态,完成处理函数将会接收一个所有完成值组成的数组;如果任意成员被拒绝则新的 promise 为拒绝态,拒绝处理函数将会接收这个拒绝值。

Promise.race() 如果任意成员已完成则新的 promise 为完成态,完成处理函数将会接收这个完成值;如果任意成员被拒绝则新的 promise 为拒绝态,拒绝处理函数将会接收这个拒绝值。

最后,promise 也可以作为基类被继承从而自定义派生类,还可以与生成器结合从而简化异步任务的运行。

Proxy and Reflection

目前用不到,暂时先跳过。(感觉比 Symbol 还麻烦)

Module

JS 最糟糕的地方是所有的脚本文件都在全局作用域被共享。其他语言通常使用包(package)来确定代码的作用域,而 ES6 选择了模块(module)。

模块深刻的改变了 JS 代码的加载和执行,并具备了按需导入和导出代码的能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 模块的代码自动运行在严格模式下,且无法更改
  • 模块的顶级作用域的 this 值为 undefined
  • 在模块顶级作用域创建的变量,不会被自动添加到共享的全局作用域
  • 模块可以导出内容供其他模块使用,或者导入内容供自己使用

模块语法的基础是导出和导入,使用的关键字是 exportimport

导出语法既可以用于导出声明(变量、函数,或者类),也可以用于导出引用:

// 导出声明
export let name = 'es6'
export function sum(n1, n2) { return n1 + n2 }
export class Rectangle { /* ... */ }

// 导出引用
function multiply(n1, n2) { return n1 * n2 }
export { multiply }

导入语法有两个部分:要导入的绑定和要导入的模块。

导入绑定的形式类似于对象解构。被导入的绑定表现的就像使用了 const 定义:不能导入另一个同名绑定,不能定义另一个同名变量,导入前不能使用这个标识符,导入后不能修改它的值。

导入模块的形式的是个模块说明符。如果是浏览器中导入模块,说明符必须包含文件扩展名;而 node.js 中有扩展名表示本地文件,无扩展名表示包(package)。另外需要显式的使用 /./../ 来保证 web 浏览器和 node.js 的兼容性,但在 script 标签的 src 属性中并不需要(因为已经明确了环境)。

// 单个导入
import { sum } from './demo.js'

// 多个导入
import { sum, multiply } from './demo.js'

// 完全导入
import * as demo from './demo.js'

完全导入后 demo 将作为 demo.js 所有导出成员的命名空间对象。如果一个模块被多次导入(无论是在同一个模块中被多次导入,还是在多个模块中被多次导入),实际的导入只会被执行一次,该模块被实例化后保留在内存中,供所有的 import 引用。

模块语法是需要被静态分析的。因此 exportimport 必须在语句和表达式的外部使用,即只能在模块的顶级作用域内使用。

正常的变量引用通常是原始绑定,支持读和写。但 import 只创建只读绑定,不能修改绑定值。也就是说,导入的变量是一份只读引用,导出模块的任何变动都会反映到导入模块中。这种只读的绑定关系使用不会被破坏,即使使用特殊的技巧,比如导出模块为:

export var name = 'es6'
export function setName(val) {
  name = val
}

导入模块为:

import { name, setName } from './demo.js'

setName('es5')  // name 从 'es6' 变为了 'es5'
name = 'es4'    // 抛出错误

虽然导入模块不能修改绑定值(正如最后的语句抛错了),但在导出模块中确实可以的。setName('es5') 的实际执行地点是导出模块,并将这种变化反映到导入模块:导入模块的 name 作为一个只读引用,会忠实的反映导出模块的 name 的值。

尽管它们的名称相同,但确实是两个不同的 name。这也引出了另一个主题,导入和导出的重命名。

如果在导出时更改名称:

let sum = (n1, n2) => n1 + n2
export { sum as add }  // 本地名称是 sum,导出名称是 add

那么导入这个模块时必须使用 add,除非导入也更改名称:

import { add as sum } from './demo.js'  // 导入名称是 add,本地名称是 sum
sum(1, 1)

导入和导出也可以使用默认值。导出的默认值只能设置一个:

// 声明的默认导出 (无需标识符)
export default function(n1, n2) { return n1 + n2}

// 引用的默认导出
export default sum

// 重命名的默认导出
export { sum as default }

导入时如果不写花括号就是使用默认导入,即导入一个被默认导出的成员:

// 导入默认值
import sum from './demo.js'

// 混合导入默认值和其他值 (默认值必须在前)
import sum, { other } from './demo.js'

// 混合导入时对默认值重命名
import { default as sum, other } from './demo.js'

其实默认值的最大用途,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形式:模块的提供者将常用成员默认导出,而模块的使用者又无需知道成员的精确名称。

被导入的模块也可以被再次导出,此时需要在使用 export 的同时使用 from。实际原理是进入指定模块查找标识符定义,然后将其导出。多个模块互相依赖时,导入再导出可以在语法层面简化依赖关系。

import { sum } from './demo.js'

// 普通的导入再导出
export { sum } from './demo.js'

// 重命名的导入再导出
export { sum as add } from './demo.js'

// 完全的导入再导出(若 demo.js 含默认值,意味着当前模块不能再有默认导出)
export * from './demo.js'

模块语法的导出和导入,可以避免模块自身被其他模块修改,因为模块内的变量不会被自动纳入全局环境。尽管保护了自己,但无法保护全局: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直接修改全局环境,并且被其他模块直接感知到。

但有时候这也是需求:比如一个 JS 文件的目的就是通过扩展原生对象(比如 polyfill 和 shim)。如果它不含导入和导出,也没有作为脚本被加入到 html 中,那么使用它的唯一方式就是直接被导入:

import './polyfill.js'

通过这种简单导入方式,就可以直接影响当前模块对全局的使用,并且所有的模块都能感知到全局的变化,但又不会再当前模块中引入任何不必要的绑定。

ES6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模块的语法层面,但并未定义模块的加载机制,这将由 web 浏览器和 node.js 自行决定。

和使用脚本的方式一样,web 浏览器也是在 script 标签中使用模块的:

<!-- 内联模块 -->
<script type="module">
// ...
</script>

<!-- 文件模块 -->
<script type="module" src="./demo.js"></script>

真正复杂的地方是加载的顺序和执行的顺序。复杂的原因是模块默认具备 defer 属性,并且模块可能会含有 import 语句。HTML 解析过程是按顺序的:

如果 HTML 解析到文件模块,会立即加载文件(从网络或缓存)并解析文件,如果解析到 import 语句,就继续加载语句想要导入的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加载和解析是递归的,因为 import 语句导入的模块可能仍有 import 语句。

如果 HTML 解析到内联模块,就同理进行递归的加载和解析,区别在于少了第一次的加载。

当所有的模块(内联模块和文件模块)及其递归导入的资源全部被加载并解析完毕,并且整个 HTML 文档的解析也完毕后,才会开始脚本的执行过程。代码的执行是顺序的,可以理解为将所有加载到的代码拼接为内联形式后的代码。

相对于 defer 属性带来的特性( 立即加载和解析,但文档解析完才执行),async 属性的特性是立即加载和解析,并且解析完就执行。如果将 async 用在模块上,带来的效果是:递归的加载和解析完所有的依赖,然后立即执行。

另外,模块也可以作为 worker 加载。

Minor Improvements

JS 统一使用 number 类型来表示整型和浮点型,但它们的存储方式是不同的。ES6 的 Number.isInteger() 方法可判断一个值是否能表示整型,Number.isSafeInteger() 方法可判断一个值是否是安全整型(未超过安全边界):

console.log(Number.isInteger(25.0))                 // true
console.log(Number.isSafeInteger(Math.pow(2, 53)))  // false

Math 对象扩充很多方法,比如识别数值符号的 Math.sign(x) 和移除浮点数小数部分的 Math.trunc()

console.log(Math.sign(-10))    // -1
console.log(Math.trunc(9.99))  // 9

Unicode 字符可以作为合法的标识符了:

let \u0061 = 'hello'
let \u{62} = 'world'

console.log(a)  // hello
console.log(b)  // world

对象可以使用 __proto__ 来访问或设置该对象的原型,实际上类似于 Object.getPrototypeOf()Object.setPrototypeOf() 两个方法的效果。

ES7

ES7 有三项更新:

第一项是幂运算符 **,它的优先级是二元运算符中最高的。左侧是底数,右侧是指数:

console.log((-5) ** 2 === Math.pow(-5, 2))  // true

第二项是 Array.prototype.includes() 方法,用来检查数组是否包含某项。它类似于 String.prototype.includes() 方法,同样是传入待检查项和起始位置:

const arr = [1, 2, 3, 4]

console.log(arr.includes(1, 2))  // false

第三项是一个语法错误:只有是简单参数列表时,函数作用域内才能使用 'use strict';如果是参数列表中存在解构或者默认值,将会报错。

参考

1.Understanding ECMAScript 6 - Nicholas C. Zakas | translated by sagittarius-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