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docs/feed.xml b/docs/feed.xml
index 1b9b8644d..1f93aa8fc 100644
--- a/docs/feed.xml
+++ b/docs/feed.xml
@@ -1,4 +1,4 @@
-Jekyll 2025-01-15T10:00:27+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feed.xml 零博客 Read blog on demand. 省港盃實為川港盃? 2025-01-15T09:52:17+08:00 2025-01-15T09:52:17+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media/2025/01/15/INMEDIA-%E7%9C%81%E6%B8%AF%E7%9B%83%E5%AF%A6%E7%82%BA%E5%B7%9D%E6%B8%AF%E7%9B%83 <img src="https://www.inmediahk.net/files/column_images/473596892_1016437933854413_807647931263717984_n.jpg" /><div class="field field-name-body field-type-text-with-summary field-label-hidden"><div class="field-items"><div class="field-item even"><p><em>題為編輯所擬。</em></p>
+Jekyll 2025-01-15T15:00:25+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feed.xml 零博客 Read blog on demand. 省港盃實為川港盃? 2025-01-15T09:52:17+08:00 2025-01-15T09:52:17+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media/2025/01/15/INMEDIA-%E7%9C%81%E6%B8%AF%E7%9B%83%E5%AF%A6%E7%82%BA%E5%B7%9D%E6%B8%AF%E7%9B%83 <img src="https://www.inmediahk.net/files/column_images/473596892_1016437933854413_807647931263717984_n.jpg" /><div class="field field-name-body field-type-text-with-summary field-label-hidden"><div class="field-items"><div class="field-item even"><p><em>題為編輯所擬。</em></p>
<p><strong>【公社一週雜記(2025/1/14)】</strong></p>
<p><strong>省港盃?</strong></p>
<p>首回合的公開售票要抽簽,令人大惑不解。上年越秀山的次回合賽事,入場人數就是幾千人,入座率大約是五成。而今次抽籤是真的有人會抽不到的。難道因為翻新過就要像啟德那樣要演練演練?</p>
@@ -13,7 +13,177 @@
<p>經常有報道指NFL球隊因為負責射球的Place kicker射失就棄用該球員。始終這門技術要找替工比較容易。Zane Gonzalez踢出這一球如果向右多偏一英寸,是否就會令他下場無法留隊?</p>
<p>英雄和被解僱之距離,可能只有幾十公分。</p>
<p><em>(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em></p>
-</div></div></div> 運動公社 題為編輯所擬。 【公社一週雜記(2025/1/14)】 省港盃? 首回合的公開售票要抽簽,令人大惑不解。上年越秀山的次回合賽事,入場人數就是幾千人,入座率大約是五成。而今次抽籤是真的有人會抽不到的。難道因為翻新過就要像啟德那樣要演練演練? 廣州隊過不了准入,忠實球迷極為不滿。陰謀論指抽簽制度是要防他們的。信不信由你。去年多次看過廣州隊中甲主場的,據網絡消息,有人抽到,也有人抽不到。 話說回來,今屆省港盃的粵味頗低。廣東隊的班底是深圳新鵬城。這支球隊陣中本就沒有多少粵籍或廣東青訓出身球員的。如非梅州客家因為滄州散班而留在中超,來季中超唯一的廣東球隊就是深圳新鵬城。找這支球隊出戰,似乎合理。不過,不少原深圳隊的球迷也不認這支球隊。主因是這支球隊本是四川九牛,去年年初才搬到深圳並易名。難怪有人認為省港盃變成了川港盃。 深圳新鵬城是城市足球集團旗下。眾所周知,集團總部在英國曼城,而大股東是阿聯酋阿布扎比。也許叫今次比賽做曼港盃或者酋港盃也可以? 不退役 澳網竟然見到Danielle Collins上陣。去年她一早宣布會在季後退役,以求懷孕。其實她這一、兩年成績冒起,在大滿貫是有力以黑馬姿態挑戰女單冠軍的。但人各有志。她覺得生育比較重要,也是她的選擇。 原來早前她也宣布過暫時不退役。她沒有將原因講得很清楚。但似乎是因為她本身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而患此症者要生育是有些麻煩。很可能她和其醫療團隊暫時未能夠找到解決方法,所以就繼續打球。或者,身體上的不幸可以讓她有機會在網球事業中攀上更高的位置。 英雄和被炒之間的距離 NFL外卡賽華盛頓指揮官最後關頭射入三分球,以三分之微險勝坦帕灣海盜。致勝球的射程是三十七碼,難度不算高。Zane Gonzalez的射球中內柱彈入,有驚無險。 經常有報道指NFL球隊因為負責射球的Place kicker射失就棄用該球員。始終這門技術要找替工比較容易。Zane Gonzalez踢出這一球如果向右多偏一英寸,是否就會令他下場無法留隊? 英雄和被解僱之距離,可能只有幾十公分。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日报|美出台AI新规管政策;“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港警要钟剑华妻儿助查 2025-01-14T21:28:00+08:00 2025-01-14T21:28:00+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itium/2025/01/14/INITIUM-%E6%97%A5%E6%8A%A5-%E7%BE%8E%E5%87%BA%E5%8F%B0ai%E6%96%B0%E8%A7%84%E7%AE%A1%E6%94%BF%E7%AD%96-tiktok%E9%9A%BE%E6%B0%91-%E6%B6%8C%E5%85%A5%E5%B0%8F%E7%BA%A2%E4%B9%A6-%E6%B8%AF%E8%AD%A6%E8%A6%81%E9%92%9F%E5%89%91%E5%8D%8E%E5%A6%BB%E5%84%BF%E5%8A%A9%E6%9F%A5 <blockquote><p><em>传TikTok或售马斯克;尹锡悦弹劾案庭审首场辩论结束;蓝绿再围绕陆配入籍年限争论</em></p></blockquote> <figure><img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104/2025/01/63235/7f2c505afd6038087ee233d8b22da042-193632965_b969c1.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figcaption>2025年1月12日,印度阿拉哈巴德,人们在亚穆纳河畔观赏水上雷射表演。地球上规模最大朝圣集会、为期6周的印度教“大壶节”(Kumbh Mela)定于2025年1月13日至2月26日举行,吸引数百万信徒在恒河、亚穆纳河和神秘的萨拉斯瓦蒂河的交汇处进行沐浴仪式。2025年的节日与普通的大壶节相比具有更重大的意义。摄:Ritesh Shukla/Getty Images</figcaption> </figure>
+</div></div></div> 運動公社 題為編輯所擬。 【公社一週雜記(2025/1/14)】 省港盃? 首回合的公開售票要抽簽,令人大惑不解。上年越秀山的次回合賽事,入場人數就是幾千人,入座率大約是五成。而今次抽籤是真的有人會抽不到的。難道因為翻新過就要像啟德那樣要演練演練? 廣州隊過不了准入,忠實球迷極為不滿。陰謀論指抽簽制度是要防他們的。信不信由你。去年多次看過廣州隊中甲主場的,據網絡消息,有人抽到,也有人抽不到。 話說回來,今屆省港盃的粵味頗低。廣東隊的班底是深圳新鵬城。這支球隊陣中本就沒有多少粵籍或廣東青訓出身球員的。如非梅州客家因為滄州散班而留在中超,來季中超唯一的廣東球隊就是深圳新鵬城。找這支球隊出戰,似乎合理。不過,不少原深圳隊的球迷也不認這支球隊。主因是這支球隊本是四川九牛,去年年初才搬到深圳並易名。難怪有人認為省港盃變成了川港盃。 深圳新鵬城是城市足球集團旗下。眾所周知,集團總部在英國曼城,而大股東是阿聯酋阿布扎比。也許叫今次比賽做曼港盃或者酋港盃也可以? 不退役 澳網竟然見到Danielle Collins上陣。去年她一早宣布會在季後退役,以求懷孕。其實她這一、兩年成績冒起,在大滿貫是有力以黑馬姿態挑戰女單冠軍的。但人各有志。她覺得生育比較重要,也是她的選擇。 原來早前她也宣布過暫時不退役。她沒有將原因講得很清楚。但似乎是因為她本身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而患此症者要生育是有些麻煩。很可能她和其醫療團隊暫時未能夠找到解決方法,所以就繼續打球。或者,身體上的不幸可以讓她有機會在網球事業中攀上更高的位置。 英雄和被炒之間的距離 NFL外卡賽華盛頓指揮官最後關頭射入三分球,以三分之微險勝坦帕灣海盜。致勝球的射程是三十七碼,難度不算高。Zane Gonzalez的射球中內柱彈入,有驚無險。 經常有報道指NFL球隊因為負責射球的Place kicker射失就棄用該球員。始終這門技術要找替工比較容易。Zane Gonzalez踢出這一球如果向右多偏一英寸,是否就會令他下場無法留隊? 英雄和被解僱之距離,可能只有幾十公分。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难治的“法国病”:政局动荡背后,是无以为继的福利财政与沉重的代际不公 2025-01-15T07:00:00+08:00 2025-01-15T07:00:00+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itium/2025/01/15/INITIUM-%E9%9A%BE%E6%B2%BB%E7%9A%84-%E6%B3%95%E5%9B%BD%E7%97%85-%E6%94%BF%E5%B1%80%E5%8A%A8%E8%8D%A1%E8%83%8C%E5%90%8E-%E6%98%AF%E6%97%A0%E4%BB%A5%E4%B8%BA%E7%BB%A7%E7%9A%84%E7%A6%8F%E5%88%A9%E8%B4%A2%E6%94%BF%E4%B8%8E%E6%B2%89%E9%87%8D%E7%9A%84%E4%BB%A3%E9%99%85%E4%B8%8D%E5%85%AC <blockquote><p><em>法国到底染上了什么样的疑难重症?它又能对我们理解当代福利国家的困境提供怎样的启示和告诫?</em></p></blockquote> <figure><img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104/2025/01/63247/5720100592e18a6b7f46a0be151d06bb--1933424269-copy.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figcaption>2024年1月17日,法國巴黎,一名來尋求庇護者在他居住的帳篷外觀看塞納河。 攝:Samuel Aranda/Getty Images</figcaption> </figure>
+ <p>即使到了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法国依然“孜孜不倦”反复登上国际新闻头条,且并不总是以正面的形象呈现。</p>
+<p>一边厢,经历2019年大火损毁的巴黎圣母院完成最终修复工作,在教俗两界、各国政要和数百万现场与电视观众的注视下<a href="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41209-whatsnew-international-notre-dame-de-paris">正式重开</a>,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皇冠顶端的这枚宝石以惊人的速度和工程质量实现了“浴火重生”的涅槃。</p>
+<p>另一边厢,夏初欧洲议会选举和国民议会选举的震荡过后,被寄予厚望的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的少数派政府在施政短短3个月后,便遭遇议会左右两翼的反对派<a href="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41206-whatsnew-international-french-government-falls">联合通过不信任案</a>而垮台,巴尼耶成为第五共和国史上在任最短的总理。与内阁同时倒掉的还有对恢复市场信誉至关重要的2025财年政府预算案,各大债务评级机构随之下调法国的信用评级和前景展望,德法10年期国债利差一度上扬到差于希腊的水平。</p>
+<p>政府倒台次日,在2024年12月5日晚间的<a href="https://www.elysee.fr/emmanuel-macron/2024/12/05/adresse-aux-francais-5" rel="noopener">电视讲话</a>中,马克龙神情严峻,严厉谴责反对派的“不负责任”。他指控“极右翼和极左翼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反共和阵线”,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RN)的议员投票支持一项“侮辱他们自己选民”的不信任案,而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Nouveau Front Populaire, NFP)的其他政党、尤其是曾为法国两大执政党之一的社会党则负有“共犯”之责。</p>
+<p>不同于今夏败选后的迟缓,他迅速任命了执政联盟成员“民主运动”(Mouvement democrate, MoDem)的创党主席、从政半个世纪的中间派元老贝鲁(François Bayrou)为总理,委托其组阁。同时,政府在议会通过了临时预算案,暂时复制2024年的财政收支方案,以确保国家正常运转。12月23日,贝鲁公布了新一届<a href="https://www.lemonde.fr/les-decodeurs/article/2024/12/23/gouvernement-bayrou-qui-sont-les-36-nouveaux-ministres_6464464_4355770.html" rel="noopener">内阁名单</a>,除马克龙派的往届或现任议员、部长以外,也有不少执政联盟之外的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两位受托再度“出山”的前总理:伊丽莎白·伯恩(Élisabeth Borne)和玛努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但新政府究竟能维持多久,尤其是能否在来年扛过反对派阻击,通过新版预算,削减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仍是个未知数。</p>
+<p>与莱茵河彼岸的经济和政治困局一道,德法“欧盟双引擎”的不振正在拖累全欧洲的长期发展前景。法国到底染上了什么样的疑难重症?它又能对我们理解当代福利国家的困境提供怎样的启示和告诫?</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yMTg4OTEwMjkzLWNvcHk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525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24年12月12日,波兰华沙,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摄:Klaudia Radecka/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1">“意大利化”:加速流动的破碎政局</h2>
+<p>正如笔者此前文章<a href="https://theinitium.com/opinion/20240716-opinion-french-parliamentary-election-result-analysis">所述</a>,今夏的议会选举出现了“没有比例代表制却选出了比例代表制效果”的结果。这一方面源于政党联盟和选民的策略性投票,另一方面也根植于法国社会本身的意见分歧。也就是说即使重新大选,各个主要政党的议席比例也未必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实现破局。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三大阵营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第五共和固有的“多数主义”传统强烈抵触任何跨党派的合作与妥协,都令议会中无法浮现一个能有效施政的过半多数。法国政局正在加速“意大利化”。不无反讽的是,曾以政局破碎、内阁走马灯般换届出名的意大利,如今却在欧盟主要成员国中拥有最稳定的政府,总理梅洛尼成为了欧洲<a href="https://www.politico.eu/list/politico-28-class-of-2025/giorgia-meloni/" rel="noopener">最有权势</a>的政治人物之一。</p>
+<p>叠加在选民和政党分裂之上的,是法国高度中央集权、中央政府以半总统半议会制组织起来的制度限制。按照第五共和国宪法,总统在一年内只能最多解散一次国民议会,这意味着直到今年夏天之前,议会“三分天下”(tripartition)的格局都无从改变。此外,法国式的“帝王总统”拥有极大的实质权力,政治博弈的热点集中在总统个人身上,政治的高度个人化(hyper-personification)使得公共辩论往往不是围绕政党、政策和理念展开,而是关注总统和各路潜在总统候选人的言行,以及这一众“政治巨头”在舞台上的搏斗。</p>
+<p>在12月5日晚间的电视讲话中,马克龙指责左右反对派之所以联手倒阁,正是因为“他们并不关心你们……都诚实点吧,他们只关心一件事:总统选举。他们想为总统选举作准备,想策动它,想加速其到来。为此,他们不惜抱着一种犬儒主义的心态制造混乱。”这出人意料的“诛心之论”虽然颇具挑衅意味,却不无真实。“天下大乱,形势大好”的格言本就深深印刻在激进左翼政党“不屈法国”(La France insoumise)领袖、前毛主义者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的哲学中;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Marine Le Pen)则深陷虚假呈报欧洲议会议员助理、挪用欧盟公共资金的刑事官司,可能被法庭定罪并<a href="https://www.leclubdesjuristes.com/justice/affaire-le-pen-ineligibilite-et-execution-provisoire-ce-que-dit-vraiment-le-droit-7978/" rel="noopener">禁止参选公职</a>长达五年,有个人利益加快总统选举到来。</p>
+<p>多数主义的执政理念和集中于总统职位和总统个人的政争,造就的是一种高度对抗性的政治文化,与法国的政体相互强化,构成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战后法国社会相对同质、阶级政治在选举动员中占支配地位的年代,这一政体-文化组合仍能相对运转良好。然而,经济与文化的变迁使法国社会不可避免地与其他西方民主国家一样日趋多元,2017年的马克龙旋风更是将左右两大传统执政党打入了冷宫,二者在2022年大选中仅能赢得个位数百分点的选票。选民和政治精英的双重碎片化,如泥土变为流沙,伫立其上的政治结构之林也就越发水土不服。</p>
+<p>于是,尽管近二十年来,西方民主国家普遍出现民粹主义高涨的现象,迫使主流执政党作出调整,但在法国这一切却演变为了一场彻底打破现状的体制性危机。2022年总统选举中,接近一半的法国选民在第一轮把选票投给了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激进候选人;同年议会选举中,总统的阵营丢掉了绝对多数;今夏的选举更是令议会中连一个相对多数都不复存在。事实证明,马克龙的崛起虽然打破了左右两大党对政治的垄断,却未能成功塑造新的、稳定的二元政局,而是加速恶化了法国“无法治理”(ungovernable)的特征。</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xNDU3Njg1NDM2LWNvcHk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525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23年1月19日,示威者在法国巴黎街头游行,抗议总统马克龙的退休金改革和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 摄:Kiran Ridley/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2">“成本病社会主义”:法式福利财政的失败</h2>
+<p>然而,令法国困局难解的根源并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半个世纪以来“法国社会模式”(modèle social français)的失败。无论是马克龙执政七年来多项不受欢迎的改革,还是触发巴尼耶政府倒台的财政预算案,都是这一失败的直接后果。</p>
+<p>从1974年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在“滞胀”(stagflation)危机背景下当选总统以来,法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从15%<a href="https://www.lepoint.fr/economie/de-giscard-a-macron-50-ans-d-explosion-de-la-dette-09-12-2023-2546347_28.php" rel="noopener">爆炸性增长</a>到了114%。马克龙出生至今47年中,政府从未实现过预算平衡或盈余。根据国家审计院的<a href="https://www.lefigaro.fr/conjoncture/la-france-serait-le-seul-pays-europeen-a-ne-pas-avoir-un-deficit-sous-les-3-en-2026-20230629" rel="noopener">报告</a>,到2026或2027年,法国将是唯一一个赤字率超过3%的欧洲国家,偿还债务利息的开支将超过国民教育,成为最庞大的政府支出项。同时,尽管历届中间派和右派政府数次推行“减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却有增无减。从2010到2022年,法国财政的所得税总收入<a href="https://x.com/legeniehumain/status/1804158875022639405/">翻了一番</a>,而同期GDP只增长了30%。无论从收入还是开支占GDP的比例来看,法国都有着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最庞大的政府。</p>
+<p>财政收入、公共开支与公共债务同时迅速增长,这看似悖论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是所谓<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umol_effect" rel="noopener">“鲍莫尔效应”</a>(Baumol effect):在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同的情况下,增长停滞的部门为了与其他部门竞价获得足够的劳动力供给,被迫提高工资,致使这个部门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产品和服务越发昂贵。在发达经济体,这往往体现为劳动力密集的服务行业如医疗、育儿、教育成本不断攀升,而这些行业最触动选民的神经,形成极大的政治压力。然而,由于市场设计、鼓励新技术应用和组织革新等着眼于供给端的改革,面临行业协会和工会等有组织游说活动的强大阻挠,政府往往改用监管、公共保险项目和额外政府补贴,来把个体家庭面临的成本“社会化”亦即转移到国家财政上,此类开支因此通常占据政府支出的一大半。</p>
+<p>然而,这一路径若形成依赖,可能会产生种种不良激励(perverse incentives):政府补贴人为拉高了对相关服务的需求,同时减少了市场发现低成本替代品的动力;而监管如果设计不当,也可能阻碍创新。这正是困扰法国和许多欧洲福利国家的<a href="https://americanaffairsjournal.org/2022/02/cost-disease-socialism/" rel="noopener">“成本病社会主义”</a>(cost disease socialism)现象:对需求端的单一关注导致制度和技术锁定(institu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lock-in),压制行业效率提高,造成本可避免的开支增加和收入损失,二者同时恶化财政状况,并陷入一种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换言之,意图降低成本的政策反而令成本失控。</p>
+<p>在增长迟缓的今日法国,一方面有大量失业、不充分就业或低收入的群体需要政府的财务支持,另一方面却缺乏支持这些开支的财力基础。法国国家曾在战后“辉煌三十年”(les Trentes Glorieuses)成功扮演的鼓励生产率提升的角色退居次位,沦为一个主要向社会各个角落“派钱”的<a href="https://www.lefigaro.fr/vox/economie/jerome-fourquet-l-etat-guichet-un-modele-a-bout-de-souffle-dans-une-france-qui-a-cesse-de-produire-20240512" rel="noopener">现金柜台</a>;财政收入的税基因经济停滞而枯竭,此类“派钱”行为便日益依赖国债的扩张,一步步增加着法国和欧元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yMTg3NTAzMTA1LWNvcHktMS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528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24年12月3日,法国巴黎,国民议会议员在向政府提问。 摄:Benjamin Girette/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3">“表演性悲惨”:脱离现实的经济话语</h2>
+<p>公平而论,“成本病”绝非法国独有的难题。新冠大流行和俄乌战争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都走上了<a href="https://www.lefigaro.fr/vox/economie/jerome-fourquet-l-etat-guichet-un-modele-a-bout-de-souffle-dans-une-france-qui-a-cesse-de-produire-20240512" rel="noopener">大量举债</a>并用于经常性社会开支的道路。但法国的特殊问题,在于朝野普遍误解甚至无视经济现实,使得必要的务实改革得不到多数选民的稳定支持,因而缺乏足够的民主合法性背书,极易在一场选举的政党轮替后被轻易废除。</p>
+<p>作为一个有漫长的政治激进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传统的国家,法国的经济辩论受制于一系列意识形态化的假定,造成一种独特的、脱离实际的经济话语。无论其背后有如何重要的历史渊源或是怎样可敬的智识传统,在当今法国,这一话语生态的主要影响是扭曲了公众对事实的认知、污染了基于证据的政策辩论。</p>
+<p>事实上,法国经济在<a href="https://www.economist.com/europe/2023/07/27/beneath-frances-revolts-hidden-success" rel="noopener">某些方面</a>有相当亮眼的成功。<a href="https://x.com/arpitrage/status/1797696448126947557">横向对比来看</a>,法国在同类经济体中有更充分的住房供给和相对较低的房价,更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更廉价而清洁的电力,相当低且仍在下降的碳排放,以及较低的育儿成本和较高的生育率。新冠大流行和能源危机以来,法国实现了<a href="https://www.spiegel.de/wirtschaft/wirtschaftsstandort-frankreich-das-bessere-deutschland-a-610d0d84-da0c-478d-8322-ae67303993e5" rel="noopener">比德国好得多</a>的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在欧洲主要经济体中有最多的<a href="https://ec.europa.eu/eurostat/databrowser/view/NAMQ_10_A10_E__custom_609925/default/table?lang=en" rel="noopener">新增就业</a>、最低的累计通胀和最低的能源价格累计增幅。纵向变化来看,法国连续多年蝉联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具吸引力的欧洲国家,<a href="https://www.franceinvest.eu/wp-content/uploads/2023/03/Etude-dactivite-2022_France-Invest_VDEF.pdf" rel="noopener">企业融资额</a>和“独角兽”初创公司数量屡创新高;制造业衰落数十年之后,“再工业化”(réindustrialisation)终于<a href="https://www.lesechos.fr/economie-france/conjoncture/en-france-les-premiers-signaux-fragiles-de-la-reindustrialisation-1968616" rel="noopener">有所起步</a>,2023年法国的<a href="https://www.entreprises.gouv.fr/files/files/Publications/2024/themas/2024-themas-dge-n20.pdf" rel="noopener">工厂数量</a>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工业就业岗位总数(近250万)达到2010年以来最多。</p>
+<p>然而,所有这些成绩在法国国内的经济辩论中几乎无一例外遭到无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持久的悲观主义语言。法国常年在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调查中占据民众对国家现状不满、对未来悲观之首;但民调同时又常年稳定显示<a href="https://x.com/elabe_fr/status/1666459459776925696">六到七成</a>的法国人对自己的个人生活感到满意。哪怕这种<a href="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commentisfree/2023/may/01/france-gone-to-hell-politics-nostalgia" rel="noopener">“表演性悲惨”</a>(performative miserabilism)在促使人们关注不幸和弱势群体处境的意义上不无益处,它在当今法国的实际作用是以不分青红皂白的灾难叙事遮蔽了对真实经济问题的具体理解。</p>
+<p>例如,与常见的误解不同,法国是发达经济体中最平等的国家之一,“80、90年代减税、去监管和财政紧缩(austerity)的潮流导致不平等扩大”的命题并不适用于法国。且不论几十年来有增无减的政府规模、应对新冠和能源危机的强力救济如何显而易见否定了所谓“新自由主义转向”(the néoliberal turn)的脸谱化叙事;从实际结果来看,不同于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著名论题,在初次分配层面,法国人的税前收入不平等程度战后以来<a href="https://www.kaggle.com/datasets/willianoliveiragibin/economic-disparity" rel="noopener">基本保持稳定</a>,2008年以来甚至在降低;从1988到2021年,法国企业<a href="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65360455_Le_partage_de_la_valeur_ajoutee_des_entreprises_francaises_entre_salaires_et_profits" rel="noopener">附加值的分配</a>更有利于、且越来越偏向雇员工资(劳动)而不是股东利润(资本);近几年的通胀浪潮中,法国是少有的人工成本增幅<a href="https://www.lesechos.fr/monde/enjeux-internationaux/les-profits-progressent-bien-plus-que-les-salaires-dans-les-pays-riches-1961175" rel="noopener">高于</a>企业利润增幅的OECD国家。如果把税收和各式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府补贴和公共服务——的<a href="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5371275?sommaire=5371304" rel="noopener">再分配效应</a>纳入考虑,法国稳居<a href="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inequality-of-incomes-before-and-after-taxes-and-transfers-scatter" rel="noopener">最有效减少收入不平等</a>(income inequalities)的OECD国家之一。</p>
+<p>而与之相反,法国经济在收入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收入水平普遍过低,且过于平等——甚至在税前阶段<a href="https://www.aeaweb.org/articles?id=10.1257/app.20200703" rel="noopener">便已如此</a>。在生产率提升缓慢的情况下,由于最低工资根据通胀调整,拿最低工资的劳动者比例高达15%到20%且逐年增加,构成“最低工资化”(smicardisation)的问题。同时,所得税和社保缴纳金不合理的累进结构对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负面激励,严重压低中产阶级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让“多劳多得”对大多数法国人遥不可及。</p>
+<p>与收入相比,法国的财富不平等(wealth inequalities)要显著得多,但其病态之处既非不平等本身,也非相关的再分配政策如房产税、财富税和遗产税的力度不足,而是“婴儿潮世代”(baby boomers)与后代之间<a href="https://x.com/sc_cath/status/1802286226654875841">严重的代际不公</a>。在当下,这也表现为阶层流动性不足。在法国,财富不但显著集中在老年人手中,而且极高比例的巨富阶层源自王朝式的多代家族继承,而非企业家式的劳动或创业。悖论的是,这一现象恰恰源于名义上减少不平等的财税政策:在税后收入不平等过低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尤其中青年人难以通过劳动、创业、投资和置业等形式致富,那么继承遗产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富人出身。换言之,法国的重税体制本身就是社会阶层固化的主要来源之一。</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yMTkxOTQ2NDI0LWNvcHk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52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25年1月2日,法国尼斯,两名老人坐在蓝色椅子上望著大海。摄:Nicolò Campo/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4">“长者为王”:代际不公与养老金体系的重担</h2>
+<p>除了因打压新兴财富而巩固了现有阶层结构以外,法国的养老金体系更是以牺牲劳动者尤其年轻人的经济福祉为代价来维持退休人士的高生活水准,而这实际上构成了近年围绕养老金改革和削减赤字之激烈政争的最重要背景。为明了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法国养老金体系的如下三个关键特征:</p>
+<p>第一,不同于昂格鲁-撒克逊国家和许多欧陆国家,在法国,行业养老基金(pension funds)、企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险等“第二、第三支柱”的比重极为有限,大部分退休人士几乎完全依赖“第一支柱”亦即国家养老金的赡养,使得改革在政治上格外敏感。</p>
+<p>第二,由于二战前后法国现代养老金体系建立时的特殊情形及随后的<a h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744740" rel="noopener">历史路径依赖</a>,国家养老金基本完全采用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 system / système par répartition),而鲜少以养老基金的形式实行部分资本化(capitalisation)。换言之,当前劳动人口缴纳的强制养老保险并不是一笔存入资本市场账户的投资,可用于在年老时取出,而是被直接用于支付当前退休人口的养老金。</p>
+<p>长期以来,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养老基金,其资产——从银行定期付息储蓄、国家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到债市和股市等各类风险不等的投资——的增值速度都稳定高于劳动收入增速,因而能以更低的缴纳金换取更高的未来养老金回报,且面临更小的赤字风险。从2001到2021年,OECD国家公共养老基金和私人养老储蓄<a href="https://x.com/xjfontanet/status/1640426174588305408/photo/1">总资产规模</a>相对GDP的平均比例从59%增长到了105.1%,而法国2021年这个数字仅有12.7%。缺乏资本化意味着法国劳动者面临<a href="https://www.lepoint.fr/debats/comment-la-retraite-par-repartition-empeche-les-ouvriers-et-leurs-enfants-de-devenir-millionnaires-15-03-2023-2512153_2.php" rel="noopener">沉重的负担</a>,平均要把超过五分之一的工资用于缴纳养老保险,可支配收入和致富机会严重受限,增加了他们未来对国家养老金的依赖;体系的可持续性极度依赖于人口结构,而当法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出生率持续下降,它便迅速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大量吞噬源自一般性税收和公共债务的政府补贴。</p>
+<p>第三,法国的“婴儿潮世代”在这个体系中获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a href="https://www.lemonde.fr/en/economy/article/2024/10/21/in-france-seniors-are-almost-king_6729967_19.html" rel="noopener">特殊红利</a>。2024年,21.5%的法国居民超过65岁,即生于1959年前。他们成长于战后的重建、复苏和繁荣时期,出生率高,因此在人口结构中占比格外之重,且有更高的住房拥有率。1982年,社会党籍总统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把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降至60岁,本世纪以来历届政府又逐渐将之推迟,使得这一代人无论在国际上横向比较、还是与前后世代纵向相比都退休得异常之早。即使在退休后,法国老年人从国家养老金和其他来源——例如向中青年租客收取的房租——获得的退休收入在同类国家中名列前茅,出现罕见的经济福祉“倒挂”现象:退休人士的平均物质生活水平高于公营部门的雇员,后者又高于私营部门的雇员;老年人贫困率在同类国家中垫底,而20%的未成年人和16%的18-29岁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p>
+<p>如今,养老金已占到法国公共开支的四分之一。按照经济学家Sylvain Catherine的<a href="https://x.com/sc_cath/status/1831210834766307472">估算</a>,同时考虑其低退休年龄和高养老金水平,法国的当前退休人群人均获得11.52万欧元的额外转移支付,总额达1.843万亿欧元,相当于法国公共债务规模的60%。养老金之外,还有面向老年人的医疗开支:从2010到2022年,法国总人口增长5%,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了19%,公立医院的开支随之增长44%。由于老年人大多已退出经济生产活动,或仍在劳动力市场中但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远不如前,老人的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较低,习惯于储蓄余钱而不是消费等因素,上述开支几乎不可能提供经济、财政或其他正外部性意义上的未来回报,同时却挤出了面向下一代的教育、科研、住房、基建、能源与生态转型等公共投资项目的可用资金。</p>
+<p>在各种意义上,无论法国经济的停滞,还是当前的财政危机,其核心矛盾都是这一深植于体系内的、严重的代际不公。</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5184" "3456"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xNTI1MjM0ODIwLWNvcHktMS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528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23年7月7日,太阳落在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后。摄:Alexander Hassenstein/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5">“集体不负责制”:政治精英阶层的失败</h2>
+<p>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程度不同,几乎所有发达民主国家的经济模式都有偏向老年人利益的问题。例如,尽管有发达的私人养老金市场,英国的公共财政仍受到国家养老金“三重锁定”(triple lock)政策和国民健保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的沉重拖累:前者是指国家养老金年度涨幅取通胀率、平均薪资涨幅和2.5%三个数中的最高者,使养老金负担相对于劳动人口收入和整个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加;后者是由于NHS的单一保险支付者、单一服务提供者<a href="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857763/" rel="noopener">体制</a>(singer-payer single-provider system)面对“鲍莫尔成本病”和老龄化趋势同样脆弱,成为了让历届政府头疼不已的开支无底洞。在英、美、加、荷兰等国,旨在增加住房供给的土地市场去监管举步维艰,因为老年人往往持有更多房产,受益于房价上涨,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加新住建项目的咨询听证会以阻挠其审批。此外,老年选民不但占比迅速增加,而且投票率往往数倍于年轻人,令触动其利益的改革在政治上格外困难。</p>
+<p>但法国还受到两大独有问题的困扰,第一个问题是法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如前文所述,法国社会中经济话语与现实的脱节,法国多数公众对现行体制中的代际不公缺乏认识,退休人群在社会文化层面受到格外的宽容。</p>
+<p>类似地,尽管养老金体系极度碎片化和不均衡,包括公立大学和中小学雇员在内的国家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劳动强度更低、退休更早、养老金更多——如今每年向巴黎大众运输公司(RATP)和法国铁路公司(SNCF)退休员工支付的养老金<a href="https://www.ccomptes.fr/system/files/2019-07/20190716-rapport-regimes-speciaux-retraite.pdf" rel="noopener">超过了</a>其交通网设施的维护费用——但主流舆论对国家干预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services publics)的推崇,令政府雇员的特权待遇难以摆上台面。在公营部门覆盖率极高的工会不但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而且与其他国家不同,工会以“社会公正”名义发动长时间大规模罢工得到的同情更多,因打乱人们日常生活而触发民意反弹的风险更低。</p>
+<p>面对格外困难的舆论环境,政治领导人勇敢承担改革的责任,清晰解释改革的逻辑和必要性,说服民意的努力与技巧就更为关键。然而,法国的第二个独有问题,正是其民选政治阶层的集体不负责。左翼和极右翼政党的选民较为年轻,却完全不承认现行体系需要任何伤筋动骨的结构性改革;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和中右派执政大党虽主张改革,却因选民基本盘中老年人占比较高,而不愿触动其既得利益。更不用说在这样一个总统身处政治舞台绝对中心的国家,马克龙“傲慢”、“不近人情”的公众形象自然对形势毫无助益。</p>
+<p>于是,尽管在2019年,掌握议会压倒多数的政府提出“统一的、积分制的、基于保险缴纳贡献的养老金体系”方案,这一改革因突如其来的新冠危机搁浅;但到2023年,仅在议会占相对多数的政府重提改革时,新的法案版本<a href="https://www.lefigaro.fr/vox/economie/les-pensions-de-retraite-ou-l-angle-mort-du-debat-sur-les-finances-publiques-20240328" rel="noopener">大为缩水</a>,仅仅推迟了退休年龄,增加了保险缴纳年限,行业之间的极大差异、过高的养老金水平、缺乏资本化等等需要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无一得到关注,遑论解决。而在去年底的预算案之争中,仅仅是提出暂停一年国家养老金随通胀调整,就足以成为压垮巴尼耶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yMTkzMTM0MzUyLWNvcHktMS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531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25年1月11日,一名顾客在法国巴黎的市场用欧元硬币付款。摄:Cyril Marcilhacy/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6">“边飞行边造飞机”:危机中的结构性改革</h2>
+<p>在经济事务中,“形势比人强”往往是一条铁律;而一旦进入政治的领域,对形势的无知、无视、否认和扭曲就成了规则而非例外。然而,躲闪形势的政治腾挪术无论多么高超,终究有其限度。在发达民主国家普遍放松曾坚不可摧的财政纪律之际,法国的前车之鉴足以说明当一国政治体制的设计和政治精英的素质有欠,政府只是一味满足应付危机的短期需要,未能以长期主义的纪律明智地规划公共开支,对不同支出项作出必要的选择和牺牲,那么结果将会是一个在经济中无处不在、<a href="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24/09/23/governments-are-bigger-than-ever-they-are-also-more-useless" rel="noopener">庞大却低效</a>的政府。无论这样的政府怎样重演向全社会“派钱”的故伎,选民的不满都只会与日俱增。</p>
+<p>幸运的是,法国金融市场暂时并未显示出恐慌迹象,负责执行欧元区赤字规则的欧盟委员会也保持了低调。2025年,欧洲央行预计将继续降息,法国经济将保持增长,且法国的债务并不像14年前的葡萄牙和希腊那样过分仰赖国际债权人的善意。这些都给了新一届法国政府短暂的<a href="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eu-markets-michel-barnier-european-commission-cac40-german-political-risk-global-finances-monetary-affairs/" rel="noopener">喘息之机</a>。</p>
+<p>但2025年的世界已不是2011年的世界。乌战当前,法国和所有北约成员国一样需要大幅<a href="https://www.economist.com/international/2023/05/23/the-cost-of-the-global-arms-race" rel="noopener">增加国防开支</a>。而要想不在中美的科技竞赛和经济竞争中彻底出局,法国和欧盟需要<a href="https://theinitium.com/zh-hans/opinion/20240919-eu-economy-draghi-report">巨额公共投资</a>支持产业转型。长期来看,欧盟缺乏共同财政政策使南欧国家的经济受到抑制,无法可持续地执行严苛的财政纪律,但如果它们要争取包括德国在内的北欧国家让步,把已经迈出步伐的欧洲财政一体化推向深处,就必须首先证明恢复自身经济健康的政治意志。如今,时势倒转,法国成了欧元区的“坏学生”,信誉恶化到经济前景不如西班牙、政治稳定不如意大利、赤字债务不如希腊的程度,又拿什么来说服同侪?正如布鲁塞尔圈子里流传已久的那句话所云:“要治欧洲病,先治法国病。”</p>
+<p>这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逃避经济和财政现实的法式闹剧已经走到了它的极限。每过去一天,公众不满的“水温”就会升高一度;结构性改革每拖延一天,就距离下一个危机更近一步。法国的政治领导人需要完成的是一件“边飞行边造飞机”(build the plane as you fly it)一般的艰巨任务,因为无论这个国家的选民和政治精英们是否愿意直面脚下的高空,唯一的另外选项只有机毁人亡的空难。</p>
+
+ <figure><small>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a data-ancho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href="mailto:editor@theinitium.com" class="copyright-link">端传媒编辑部</a>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 </small></figure> 矛如 法国到底染上了什么样的疑难重症?它又能对我们理解当代福利国家的困境提供怎样的启示和告诫? 2024年1月17日,法國巴黎,一名來尋求庇護者在他居住的帳篷外觀看塞納河。 攝:Samuel Aranda/Getty Images 即使到了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法国依然“孜孜不倦”反复登上国际新闻头条,且并不总是以正面的形象呈现。 一边厢,经历2019年大火损毁的巴黎圣母院完成最终修复工作,在教俗两界、各国政要和数百万现场与电视观众的注视下正式重开,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皇冠顶端的这枚宝石以惊人的速度和工程质量实现了“浴火重生”的涅槃。 另一边厢,夏初欧洲议会选举和国民议会选举的震荡过后,被寄予厚望的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的少数派政府在施政短短3个月后,便遭遇议会左右两翼的反对派联合通过不信任案而垮台,巴尼耶成为第五共和国史上在任最短的总理。与内阁同时倒掉的还有对恢复市场信誉至关重要的2025财年政府预算案,各大债务评级机构随之下调法国的信用评级和前景展望,德法10年期国债利差一度上扬到差于希腊的水平。 政府倒台次日,在2024年12月5日晚间的电视讲话中,马克龙神情严峻,严厉谴责反对派的“不负责任”。他指控“极右翼和极左翼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反共和阵线”,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RN)的议员投票支持一项“侮辱他们自己选民”的不信任案,而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Nouveau Front Populaire, NFP)的其他政党、尤其是曾为法国两大执政党之一的社会党则负有“共犯”之责。 不同于今夏败选后的迟缓,他迅速任命了执政联盟成员“民主运动”(Mouvement democrate, MoDem)的创党主席、从政半个世纪的中间派元老贝鲁(François Bayrou)为总理,委托其组阁。同时,政府在议会通过了临时预算案,暂时复制2024年的财政收支方案,以确保国家正常运转。12月23日,贝鲁公布了新一届内阁名单,除马克龙派的往届或现任议员、部长以外,也有不少执政联盟之外的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两位受托再度“出山”的前总理:伊丽莎白·伯恩(Élisabeth Borne)和玛努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但新政府究竟能维持多久,尤其是能否在来年扛过反对派阻击,通过新版预算,削减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仍是个未知数。 与莱茵河彼岸的经济和政治困局一道,德法“欧盟双引擎”的不振正在拖累全欧洲的长期发展前景。法国到底染上了什么样的疑难重症?它又能对我们理解当代福利国家的困境提供怎样的启示和告诫? 2024年12月12日,波兰华沙,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摄:Klaudia Radecka/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意大利化”:加速流动的破碎政局 正如笔者此前文章所述,今夏的议会选举出现了“没有比例代表制却选出了比例代表制效果”的结果。这一方面源于政党联盟和选民的策略性投票,另一方面也根植于法国社会本身的意见分歧。也就是说即使重新大选,各个主要政党的议席比例也未必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实现破局。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三大阵营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第五共和固有的“多数主义”传统强烈抵触任何跨党派的合作与妥协,都令议会中无法浮现一个能有效施政的过半多数。法国政局正在加速“意大利化”。不无反讽的是,曾以政局破碎、内阁走马灯般换届出名的意大利,如今却在欧盟主要成员国中拥有最稳定的政府,总理梅洛尼成为了欧洲最有权势的政治人物之一。 叠加在选民和政党分裂之上的,是法国高度中央集权、中央政府以半总统半议会制组织起来的制度限制。按照第五共和国宪法,总统在一年内只能最多解散一次国民议会,这意味着直到今年夏天之前,议会“三分天下”(tripartition)的格局都无从改变。此外,法国式的“帝王总统”拥有极大的实质权力,政治博弈的热点集中在总统个人身上,政治的高度个人化(hyper-personification)使得公共辩论往往不是围绕政党、政策和理念展开,而是关注总统和各路潜在总统候选人的言行,以及这一众“政治巨头”在舞台上的搏斗。 在12月5日晚间的电视讲话中,马克龙指责左右反对派之所以联手倒阁,正是因为“他们并不关心你们……都诚实点吧,他们只关心一件事:总统选举。他们想为总统选举作准备,想策动它,想加速其到来。为此,他们不惜抱着一种犬儒主义的心态制造混乱。”这出人意料的“诛心之论”虽然颇具挑衅意味,却不无真实。“天下大乱,形势大好”的格言本就深深印刻在激进左翼政党“不屈法国”(La France insoumise)领袖、前毛主义者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的哲学中;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Marine Le Pen)则深陷虚假呈报欧洲议会议员助理、挪用欧盟公共资金的刑事官司,可能被法庭定罪并禁止参选公职长达五年,有个人利益加快总统选举到来。 多数主义的执政理念和集中于总统职位和总统个人的政争,造就的是一种高度对抗性的政治文化,与法国的政体相互强化,构成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战后法国社会相对同质、阶级政治在选举动员中占支配地位的年代,这一政体-文化组合仍能相对运转良好。然而,经济与文化的变迁使法国社会不可避免地与其他西方民主国家一样日趋多元,2017年的马克龙旋风更是将左右两大传统执政党打入了冷宫,二者在2022年大选中仅能赢得个位数百分点的选票。选民和政治精英的双重碎片化,如泥土变为流沙,伫立其上的政治结构之林也就越发水土不服。 于是,尽管近二十年来,西方民主国家普遍出现民粹主义高涨的现象,迫使主流执政党作出调整,但在法国这一切却演变为了一场彻底打破现状的体制性危机。2022年总统选举中,接近一半的法国选民在第一轮把选票投给了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激进候选人;同年议会选举中,总统的阵营丢掉了绝对多数;今夏的选举更是令议会中连一个相对多数都不复存在。事实证明,马克龙的崛起虽然打破了左右两大党对政治的垄断,却未能成功塑造新的、稳定的二元政局,而是加速恶化了法国“无法治理”(ungovernable)的特征。 2023年1月19日,示威者在法国巴黎街头游行,抗议总统马克龙的退休金改革和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 摄:Kiran Ridley/Getty Images “成本病社会主义”:法式福利财政的失败 然而,令法国困局难解的根源并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半个世纪以来“法国社会模式”(modèle social français)的失败。无论是马克龙执政七年来多项不受欢迎的改革,还是触发巴尼耶政府倒台的财政预算案,都是这一失败的直接后果。 从1974年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在“滞胀”(stagflation)危机背景下当选总统以来,法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从15%爆炸性增长到了114%。马克龙出生至今47年中,政府从未实现过预算平衡或盈余。根据国家审计院的报告,到2026或2027年,法国将是唯一一个赤字率超过3%的欧洲国家,偿还债务利息的开支将超过国民教育,成为最庞大的政府支出项。同时,尽管历届中间派和右派政府数次推行“减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却有增无减。从2010到2022年,法国财政的所得税总收入翻了一番,而同期GDP只增长了30%。无论从收入还是开支占GDP的比例来看,法国都有着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最庞大的政府。 财政收入、公共开支与公共债务同时迅速增长,这看似悖论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是所谓“鲍莫尔效应”(Baumol effect):在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同的情况下,增长停滞的部门为了与其他部门竞价获得足够的劳动力供给,被迫提高工资,致使这个部门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产品和服务越发昂贵。在发达经济体,这往往体现为劳动力密集的服务行业如医疗、育儿、教育成本不断攀升,而这些行业最触动选民的神经,形成极大的政治压力。然而,由于市场设计、鼓励新技术应用和组织革新等着眼于供给端的改革,面临行业协会和工会等有组织游说活动的强大阻挠,政府往往改用监管、公共保险项目和额外政府补贴,来把个体家庭面临的成本“社会化”亦即转移到国家财政上,此类开支因此通常占据政府支出的一大半。 然而,这一路径若形成依赖,可能会产生种种不良激励(perverse incentives):政府补贴人为拉高了对相关服务的需求,同时减少了市场发现低成本替代品的动力;而监管如果设计不当,也可能阻碍创新。这正是困扰法国和许多欧洲福利国家的“成本病社会主义”(cost disease socialism)现象:对需求端的单一关注导致制度和技术锁定(institu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lock-in),压制行业效率提高,造成本可避免的开支增加和收入损失,二者同时恶化财政状况,并陷入一种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换言之,意图降低成本的政策反而令成本失控。 在增长迟缓的今日法国,一方面有大量失业、不充分就业或低收入的群体需要政府的财务支持,另一方面却缺乏支持这些开支的财力基础。法国国家曾在战后“辉煌三十年”(les Trentes Glorieuses)成功扮演的鼓励生产率提升的角色退居次位,沦为一个主要向社会各个角落“派钱”的现金柜台;财政收入的税基因经济停滞而枯竭,此类“派钱”行为便日益依赖国债的扩张,一步步增加着法国和欧元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2024年12月3日,法国巴黎,国民议会议员在向政府提问。 摄:Benjamin Girette/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表演性悲惨”:脱离现实的经济话语 公平而论,“成本病”绝非法国独有的难题。新冠大流行和俄乌战争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都走上了大量举债并用于经常性社会开支的道路。但法国的特殊问题,在于朝野普遍误解甚至无视经济现实,使得必要的务实改革得不到多数选民的稳定支持,因而缺乏足够的民主合法性背书,极易在一场选举的政党轮替后被轻易废除。 作为一个有漫长的政治激进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传统的国家,法国的经济辩论受制于一系列意识形态化的假定,造成一种独特的、脱离实际的经济话语。无论其背后有如何重要的历史渊源或是怎样可敬的智识传统,在当今法国,这一话语生态的主要影响是扭曲了公众对事实的认知、污染了基于证据的政策辩论。 事实上,法国经济在某些方面有相当亮眼的成功。横向对比来看,法国在同类经济体中有更充分的住房供给和相对较低的房价,更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更廉价而清洁的电力,相当低且仍在下降的碳排放,以及较低的育儿成本和较高的生育率。新冠大流行和能源危机以来,法国实现了比德国好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在欧洲主要经济体中有最多的新增就业、最低的累计通胀和最低的能源价格累计增幅。纵向变化来看,法国连续多年蝉联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具吸引力的欧洲国家,企业融资额和“独角兽”初创公司数量屡创新高;制造业衰落数十年之后,“再工业化”(réindustrialisation)终于有所起步,2023年法国的工厂数量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工业就业岗位总数(近250万)达到2010年以来最多。 然而,所有这些成绩在法国国内的经济辩论中几乎无一例外遭到无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持久的悲观主义语言。法国常年在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调查中占据民众对国家现状不满、对未来悲观之首;但民调同时又常年稳定显示六到七成的法国人对自己的个人生活感到满意。哪怕这种“表演性悲惨”(performative miserabilism)在促使人们关注不幸和弱势群体处境的意义上不无益处,它在当今法国的实际作用是以不分青红皂白的灾难叙事遮蔽了对真实经济问题的具体理解。 例如,与常见的误解不同,法国是发达经济体中最平等的国家之一,“80、90年代减税、去监管和财政紧缩(austerity)的潮流导致不平等扩大”的命题并不适用于法国。且不论几十年来有增无减的政府规模、应对新冠和能源危机的强力救济如何显而易见否定了所谓“新自由主义转向”(the néoliberal turn)的脸谱化叙事;从实际结果来看,不同于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著名论题,在初次分配层面,法国人的税前收入不平等程度战后以来基本保持稳定,2008年以来甚至在降低;从1988到2021年,法国企业附加值的分配更有利于、且越来越偏向雇员工资(劳动)而不是股东利润(资本);近几年的通胀浪潮中,法国是少有的人工成本增幅高于企业利润增幅的OECD国家。如果把税收和各式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府补贴和公共服务——的再分配效应纳入考虑,法国稳居最有效减少收入不平等(income inequalities)的OECD国家之一。 而与之相反,法国经济在收入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收入水平普遍过低,且过于平等——甚至在税前阶段便已如此。在生产率提升缓慢的情况下,由于最低工资根据通胀调整,拿最低工资的劳动者比例高达15%到20%且逐年增加,构成“最低工资化”(smicardisation)的问题。同时,所得税和社保缴纳金不合理的累进结构对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负面激励,严重压低中产阶级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让“多劳多得”对大多数法国人遥不可及。 与收入相比,法国的财富不平等(wealth inequalities)要显著得多,但其病态之处既非不平等本身,也非相关的再分配政策如房产税、财富税和遗产税的力度不足,而是“婴儿潮世代”(baby boomers)与后代之间严重的代际不公。在当下,这也表现为阶层流动性不足。在法国,财富不但显著集中在老年人手中,而且极高比例的巨富阶层源自王朝式的多代家族继承,而非企业家式的劳动或创业。悖论的是,这一现象恰恰源于名义上减少不平等的财税政策:在税后收入不平等过低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尤其中青年人难以通过劳动、创业、投资和置业等形式致富,那么继承遗产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富人出身。换言之,法国的重税体制本身就是社会阶层固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5年1月2日,法国尼斯,两名老人坐在蓝色椅子上望著大海。摄:Nicolò Campo/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长者为王”:代际不公与养老金体系的重担 除了因打压新兴财富而巩固了现有阶层结构以外,法国的养老金体系更是以牺牲劳动者尤其年轻人的经济福祉为代价来维持退休人士的高生活水准,而这实际上构成了近年围绕养老金改革和削减赤字之激烈政争的最重要背景。为明了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法国养老金体系的如下三个关键特征: 第一,不同于昂格鲁-撒克逊国家和许多欧陆国家,在法国,行业养老基金(pension funds)、企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险等“第二、第三支柱”的比重极为有限,大部分退休人士几乎完全依赖“第一支柱”亦即国家养老金的赡养,使得改革在政治上格外敏感。 第二,由于二战前后法国现代养老金体系建立时的特殊情形及随后的历史路径依赖,国家养老金基本完全采用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 system / système par répartition),而鲜少以养老基金的形式实行部分资本化(capitalisation)。换言之,当前劳动人口缴纳的强制养老保险并不是一笔存入资本市场账户的投资,可用于在年老时取出,而是被直接用于支付当前退休人口的养老金。 长期以来,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养老基金,其资产——从银行定期付息储蓄、国家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到债市和股市等各类风险不等的投资——的增值速度都稳定高于劳动收入增速,因而能以更低的缴纳金换取更高的未来养老金回报,且面临更小的赤字风险。从2001到2021年,OECD国家公共养老基金和私人养老储蓄总资产规模相对GDP的平均比例从59%增长到了105.1%,而法国2021年这个数字仅有12.7%。缺乏资本化意味着法国劳动者面临沉重的负担,平均要把超过五分之一的工资用于缴纳养老保险,可支配收入和致富机会严重受限,增加了他们未来对国家养老金的依赖;体系的可持续性极度依赖于人口结构,而当法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出生率持续下降,它便迅速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大量吞噬源自一般性税收和公共债务的政府补贴。 第三,法国的“婴儿潮世代”在这个体系中获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红利。2024年,21.5%的法国居民超过65岁,即生于1959年前。他们成长于战后的重建、复苏和繁荣时期,出生率高,因此在人口结构中占比格外之重,且有更高的住房拥有率。1982年,社会党籍总统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把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降至60岁,本世纪以来历届政府又逐渐将之推迟,使得这一代人无论在国际上横向比较、还是与前后世代纵向相比都退休得异常之早。即使在退休后,法国老年人从国家养老金和其他来源——例如向中青年租客收取的房租——获得的退休收入在同类国家中名列前茅,出现罕见的经济福祉“倒挂”现象:退休人士的平均物质生活水平高于公营部门的雇员,后者又高于私营部门的雇员;老年人贫困率在同类国家中垫底,而20%的未成年人和16%的18-29岁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如今,养老金已占到法国公共开支的四分之一。按照经济学家Sylvain Catherine的估算,同时考虑其低退休年龄和高养老金水平,法国的当前退休人群人均获得11.52万欧元的额外转移支付,总额达1.843万亿欧元,相当于法国公共债务规模的60%。养老金之外,还有面向老年人的医疗开支:从2010到2022年,法国总人口增长5%,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了19%,公立医院的开支随之增长44%。由于老年人大多已退出经济生产活动,或仍在劳动力市场中但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远不如前,老人的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较低,习惯于储蓄余钱而不是消费等因素,上述开支几乎不可能提供经济、财政或其他正外部性意义上的未来回报,同时却挤出了面向下一代的教育、科研、住房、基建、能源与生态转型等公共投资项目的可用资金。 在各种意义上,无论法国经济的停滞,还是当前的财政危机,其核心矛盾都是这一深植于体系内的、严重的代际不公。 2023年7月7日,太阳落在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后。摄:Alexander Hassenstein/Getty Images “集体不负责制”:政治精英阶层的失败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程度不同,几乎所有发达民主国家的经济模式都有偏向老年人利益的问题。例如,尽管有发达的私人养老金市场,英国的公共财政仍受到国家养老金“三重锁定”(triple lock)政策和国民健保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的沉重拖累:前者是指国家养老金年度涨幅取通胀率、平均薪资涨幅和2.5%三个数中的最高者,使养老金负担相对于劳动人口收入和整个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加;后者是由于NHS的单一保险支付者、单一服务提供者体制(singer-payer single-provider system)面对“鲍莫尔成本病”和老龄化趋势同样脆弱,成为了让历届政府头疼不已的开支无底洞。在英、美、加、荷兰等国,旨在增加住房供给的土地市场去监管举步维艰,因为老年人往往持有更多房产,受益于房价上涨,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加新住建项目的咨询听证会以阻挠其审批。此外,老年选民不但占比迅速增加,而且投票率往往数倍于年轻人,令触动其利益的改革在政治上格外困难。 但法国还受到两大独有问题的困扰,第一个问题是法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如前文所述,法国社会中经济话语与现实的脱节,法国多数公众对现行体制中的代际不公缺乏认识,退休人群在社会文化层面受到格外的宽容。 类似地,尽管养老金体系极度碎片化和不均衡,包括公立大学和中小学雇员在内的国家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劳动强度更低、退休更早、养老金更多——如今每年向巴黎大众运输公司(RATP)和法国铁路公司(SNCF)退休员工支付的养老金超过了其交通网设施的维护费用——但主流舆论对国家干预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services publics)的推崇,令政府雇员的特权待遇难以摆上台面。在公营部门覆盖率极高的工会不但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而且与其他国家不同,工会以“社会公正”名义发动长时间大规模罢工得到的同情更多,因打乱人们日常生活而触发民意反弹的风险更低。 面对格外困难的舆论环境,政治领导人勇敢承担改革的责任,清晰解释改革的逻辑和必要性,说服民意的努力与技巧就更为关键。然而,法国的第二个独有问题,正是其民选政治阶层的集体不负责。左翼和极右翼政党的选民较为年轻,却完全不承认现行体系需要任何伤筋动骨的结构性改革;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和中右派执政大党虽主张改革,却因选民基本盘中老年人占比较高,而不愿触动其既得利益。更不用说在这样一个总统身处政治舞台绝对中心的国家,马克龙“傲慢”、“不近人情”的公众形象自然对形势毫无助益。 于是,尽管在2019年,掌握议会压倒多数的政府提出“统一的、积分制的、基于保险缴纳贡献的养老金体系”方案,这一改革因突如其来的新冠危机搁浅;但到2023年,仅在议会占相对多数的政府重提改革时,新的法案版本大为缩水,仅仅推迟了退休年龄,增加了保险缴纳年限,行业之间的极大差异、过高的养老金水平、缺乏资本化等等需要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无一得到关注,遑论解决。而在去年底的预算案之争中,仅仅是提出暂停一年国家养老金随通胀调整,就足以成为压垮巴尼耶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5年1月11日,一名顾客在法国巴黎的市场用欧元硬币付款。摄:Cyril Marcilhacy/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边飞行边造飞机”:危机中的结构性改革 在经济事务中,“形势比人强”往往是一条铁律;而一旦进入政治的领域,对形势的无知、无视、否认和扭曲就成了规则而非例外。然而,躲闪形势的政治腾挪术无论多么高超,终究有其限度。在发达民主国家普遍放松曾坚不可摧的财政纪律之际,法国的前车之鉴足以说明当一国政治体制的设计和政治精英的素质有欠,政府只是一味满足应付危机的短期需要,未能以长期主义的纪律明智地规划公共开支,对不同支出项作出必要的选择和牺牲,那么结果将会是一个在经济中无处不在、庞大却低效的政府。无论这样的政府怎样重演向全社会“派钱”的故伎,选民的不满都只会与日俱增。 幸运的是,法国金融市场暂时并未显示出恐慌迹象,负责执行欧元区赤字规则的欧盟委员会也保持了低调。2025年,欧洲央行预计将继续降息,法国经济将保持增长,且法国的债务并不像14年前的葡萄牙和希腊那样过分仰赖国际债权人的善意。这些都给了新一届法国政府短暂的喘息之机。 但2025年的世界已不是2011年的世界。乌战当前,法国和所有北约成员国一样需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而要想不在中美的科技竞赛和经济竞争中彻底出局,法国和欧盟需要巨额公共投资支持产业转型。长期来看,欧盟缺乏共同财政政策使南欧国家的经济受到抑制,无法可持续地执行严苛的财政纪律,但如果它们要争取包括德国在内的北欧国家让步,把已经迈出步伐的欧洲财政一体化推向深处,就必须首先证明恢复自身经济健康的政治意志。如今,时势倒转,法国成了欧元区的“坏学生”,信誉恶化到经济前景不如西班牙、政治稳定不如意大利、赤字债务不如希腊的程度,又拿什么来说服同侪?正如布鲁塞尔圈子里流传已久的那句话所云:“要治欧洲病,先治法国病。” 这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逃避经济和财政现实的法式闹剧已经走到了它的极限。每过去一天,公众不满的“水温”就会升高一度;结构性改革每拖延一天,就距离下一个危机更近一步。法国的政治领导人需要完成的是一件“边飞行边造飞机”(build the plane as you fly it)一般的艰巨任务,因为无论这个国家的选民和政治精英们是否愿意直面脚下的高空,唯一的另外选项只有机毁人亡的空难。 2025年10大期待台剧:新一年豁出去了?危机里,什么才是台剧最强DNA 2025-01-15T06:59:00+08:00 2025-01-15T06:59:00+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itium/2025/01/15/INITIUM-2025%E5%B9%B410%E5%A4%A7%E6%9C%9F%E5%BE%85%E5%8F%B0%E5%89%A7-%E6%96%B0%E4%B8%80%E5%B9%B4%E8%B1%81%E5%87%BA%E5%8E%BB%E4%BA%86-%E5%8D%B1%E6%9C%BA%E9%87%8C-%E4%BB%80%E4%B9%88%E6%89%8D%E6%98%AF%E5%8F%B0%E5%89%A7%E6%9C%80%E5%BC%BAdna <blockquote><p><em>后疫情红利期早已过去,台剧因国际平台资金缩减陷入危机?这10部台剧能带来一个气象不同的2025年?</em></p></blockquote> <figure><img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104/2025/01/63250/2461f00687b8748654a31d163917c22a-223TangKH158-W_1.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figcaption>《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影后》、《不够善良的我们》、《我们与恶的距离2》剧照。网上图片</figcaption> </figure>
+ <p>又到一年之初,回顾2024年的台剧,可说有年初年末两大高峰,分别是第一季的《不够善良的我们》和第四季的《影后》。两部剧都在台湾Google趋势上成为热搜关键字、观众评价居高不下,其中,《不够善良的我们》赢过《繁花》成为MyVideo平台最多人观看的华语剧,《影后》则在台湾Netflix霸居榜首逾月。</p>
+<p>两部剧的女性编导徐誉庭和严艺文背景不同,却都写了相爱相杀的双女主故事,走的是女性情谊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路线,探讨生存写实情感并打动人心。转眼2025年,台剧又会有怎样的样貌?产业发展的背后潜藏着什么样的危机?</p>
+<blockquote class="wp-block-quote is-layout-flow wp-block-quote-is-layout-flow">
+<p>至今仍有约20部至40部台剧尚未找到平台播映,也因造价过高,制作方卖了作品便基本上赔本。由此而来,似乎整个台剧产业必须进入“冷静期”,重新找到自己的平衡。</p>
+</blockquot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1">台剧出海?走了半路打回来</h2>
+<p>其实数年来行业内部,“台剧出海”已是主要的争议与产业困境。自2017年国际串流平台HBO投资《通灵少女》,2018年Netflix入场购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后数年,Netflix、Disney+、HBO这样的国际大平台曾踊跃下订台湾原创剧目,如HBO购买《我们与恶的距离》(2019),Netflix购买《华灯初上》(2021)与《谁是被害者》(2020),Disney+主力投资《正义的算法》(2022)《台北女子图鉴》(2022)⋯⋯这些剧集在2019至2022年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进而进入台剧高峰期,许多热钱进场,引致2022到2023年高规格(超过6集以上且单集成本600万-1000万新台币)的台剧产制数量突然大增。</p>
+<p>然而也差不多自2023年起,Disney+、HBO等母公司开始连番调整,行业于疫情红利消失后进入低潮期,惨况应是数年来最低谷。这情形台湾也非唯一例子,国际平台是于整个东南亚纷纷减缩购剧数量与预算,也因此造成两年来台剧缺乏通路、找不到买家、未能定档的普遍状况,甚至有剧集已拍完超过三年仍然无法播映。</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GYkxET3dqVUVBSVZ6QTAtVy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547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网上图片</figcaption></figure>
+<blockquote class="wp-block-quote is-layout-flow wp-block-quote-is-layout-flow">
+<p>行业于疫情红利消失后进入低潮期,惨况应是数年来最低谷。这情形台湾也非唯一例子,国际串流平台是在调整整体东南亚策略,纷纷减缩购剧数量与预算。</p>
+</blockquote>
+<p>出于对亚洲内容政策的调整,HBO(现在为MAX)直到2024年11月才落地台湾,除购买《何百芮的地狱毒白》(2024)外,近期宣布投资的只有台版《梨泰院》的《来吧!金来号》。Disney+则集中对日韩内容勇于投资,但投资数量整体萎缩,虽有如《内景唐人街》的亚裔内容,对于亚洲市场仍暂时观望。</p>
+<p>国际大平台之外,2023年,香港ViuTV平台也仅仅投资了跨台港制作的剧集《岛屿协奏曲》,其他台湾OTT串流平台也是小买小投,走非独家路线。若论非台湾的串流平台购买台剧大宗还数爱奇艺国际站,但除先前《逆局》(2021)、《第9节课》(2022)、《不良执念清除师》(2023)之外,暂时无下一步动作。</p>
+<p>而台湾本土平台MyVideo、CATCHPLAY+与中华电信算是很有诚意再购买与投资台湾影视内容,只是三大平台一年各自“购买+投资”到三至四部以上已是极限,单部成本其实超过千万新台币,而台湾最大的平台购买量加总也不过12-15部,至今仍有约20部至40部台剧尚未找到平台,可谓现有通路无法吃下这样的产量。也因这样过高的造价,台剧制作方卖了作品便基本上赔本。由此而来,似乎整个台剧产业必须进入“冷静期”,重新找到自己的产销平衡。</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2">台剧最强DNA跟Netflix不一样</h2>
+<blockquote class="wp-block-quote is-layout-flow wp-block-quote-is-layout-flow">
+<p>2019年Netflix开始有华语剧上架,随即产生了一系列Netflix台剧爆款,这让全台湾影视创作者一窝蜂想要制作国际平台规格剧。如同韩国也是在爆款《鱿鱼游戏》后陷入全韩都想做Netflix剧的局面。</p>
+</blockquote>
+<p>事实上这情形并非台湾独有,韩国也类似,究其实应肇因于国际串流平台出现而令地区工业产生的转型动机与焦虑。2016年1月,Netflix正式进入亚洲市场,那还是Netflix“大洒币”的时期,曾大声表示将在亚洲制作在地内容。进入台、韩、日等地后,Netflix不断寻找当地团队制作高规格、高品质、接近美剧规格质感的影视剧,这对于各地来说,与过去自己的影视剧只能倚赖本土电视台与日益老化的家庭观众完全不同,算是打开了一扇全新可能性大门。</p>
+<p>此外,再加上Netflix全球独家与非独家策略所造成的更大价差,本土创作团队可谓面临着从金钱投资、到作品质感提升,再到能将作品直接面对全球190国观众的三重诱惑。2019年Netflix开始有华语剧上架,随即产生了一系列Netflix台剧爆款:2020年的《谁是被害者》、2021的《华灯初上》,再到2023年打进国际Top 10的《模仿犯》,这些都让全台湾影视创作者一窝蜂地想要制作国际平台规格剧。如同韩国也是在爆款《鱿鱼游戏》之后陷入全韩都想做Netflix剧的局面,只是2023年开始制作的《鱿鱼游戏2》预算过高,整体故事并不协调,第二季跟第三季之间基本上直接将故事切开,播映后整体口碑不佳。</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xR0lMYUdyUjBPYzlkM2xWcHdaNk03eVdxNXotVy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548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模仿犯》剧照。网上图片</figcaption></figure>
+<p>不过要能成功上到国际平台并取得国际市场的成功,显然有心有热血并不足够。既有产制经验仍以本土市场为主的影视工作者,群起学习并试图复制《谁是被害者》和《华灯初上》的模式,认为自己先找投资者,以高规格预算拍摄完毕后,就有机会卖给国际平台。这种情况下,2024年Netflix购买的三部台剧算是真的成功“出圈”——《正港分局》走华丽卡司路线加喜剧类型,《影后》以演艺圈内幕、新式“悲喜剧”再带点追爱主线,《爱爱内含光》探讨年轻人性生活与性议题。这三部以及探讨婚姻与三角关系的台湾公视的《不够善良的我们》有相对热烈的讨论与流量,而其余台剧其实并不如预期成功,起码投资与讨论的浪潮都相对淡薄。</p>
+<p>此外,先前爆款台剧不少以Netflix热爱的悬疑类型获得成功,但那毕竟不是台剧最强的DNA,少数成功案例很难持续复制。从2024年市场看来,台剧倘若没有卖到国际平台,在台湾内需市场上表现并不差,这或说明了未来台湾影剧工业不仅需要先回归华语剧原本的内需市场,国际平台剧也需要重新回到先拿到国际平台订单才开拍的制作逻辑。</p>
+<p>其实,美剧中的科幻与史诗剧、推理与刑侦就本来就不是华语戏剧擅长的,反而是社会议题跟家庭剧更能与本土观众共感。2024年,时代剧《听海涌》、推理刑侦《谁是被害者2》这些类型剧的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市场喜爱的却是女性生活剧和职场剧(如《影后》跟《不够善良的我们》),可谓回归亚洲戏剧原本主流,而连Netflix推出的原创剧也是由刘若英导演的女性生活家庭剧《忘了我记得》。</p>
+<blockquote class="wp-block-quote is-layout-flow wp-block-quote-is-layout-flow">
+<p>先前爆款台剧不少以Netflix热爱的悬疑类型成功,但那毕竟不是台剧最强的DNA,少数成功案例也很难复制。其实美剧中的科幻与史诗剧、推理与刑侦也本不是华语戏剧擅长的,反而社会议题跟家庭剧更能与本土观众共感。</p>
+</blockquot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3">2025,豁出去了?</h2>
+<p>来到2025年,自笔者业内观察,经历行业危机的台剧似乎有种豁出去的感觉——以更尖锐的切入角度,挑战具有禁忌性的议题,不少作品基本在企划阶段就瞄准具有讨论度的议题,如关于台海战争的《零日攻击》、探讨记者黑暗面与娱乐圈性丑闻的《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横跨20年台湾司法政治的《我们与恶的距离2》、针对青少年毒品问题的《邮票与舒芙蕾》。同时,也能看到台剧制作方正在力图回稳,趋势是先回归电视台,并且待确定了有播映平台才会开拍。</p>
+<p>回顾去年撰写的<a href="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40106-culture-taiwan-tv-series-2024">“2024可期待的十大台剧”</a>,《童话故事下集》、《化外之医》、《角头》影集版仍未于去年年内上映,其中《童话故事下集》定档于2025情人节在Netflix全球播映,柯佳嬿和刘以豪的演技在台掀起话题,反应热烈;《化外之医》因后期制作较为复杂,将于2025年中上映(2024金马影展已抢先播映前两集,获得相当高的观众票选支持度);《角头》则有电影《角头:大桥头》成为2024年度票房最高(突破2亿新台币)的台片,此气势或也令接下来的影集版更有机会上到国际平台。</p>
+<p>而此外,2025年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台剧呢?本篇就来再次整理,读者也可从中见到前述产业转型“来去”后,回归自己基本盘与有感题材的台剧新趋势。</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4">01 <strong>不能失败的压力</strong>:《我们与恶的距离2》</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5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VbnRpdGxlZC0yLVdfMi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540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我们与恶的距离2》前导片段截图。</figcaption></figure>
+<p>2025年最受瞩目的台剧,也是自《我们与恶的距离》第一季于2019横空出世后,HBO Asia购买的第一部原创华语剧,因此成为台湾公视少数能走上国际平台的作品。当年的第一季被誉为“台剧文艺复兴”的重要作品,与《想见你》和《俗女养成记》等爆红剧目共同令2019成为台剧复兴路上的重要标记。其时这部剧口碑与声量双赢,题材直面随机杀人、死刑、精神疾病、媒体乱象、网路霸凌等,终集在串流平台CatchPlay涌入近400万流量,完结篇收视率创下公视戏剧史第五高。</p>
+<p>因此,第二季从宣布开发伊始,便成为最受期待的台湾剧集。第二季同样由林君阳执导、大慕影艺制作,吕莳媛担任编剧,但与第一季角色不同也不会有直接关系。内容上将搬演一场杀人案后长达20年的心路起伏,也承续了第一季探讨随机杀人加害者遗族、被害者遗族、律师、记者、政二代等不同角度;透过个人情感变化细节,多元视角,多线叙事,不只会触碰到台湾司法问题、医疗问题,也有台湾特别的政治氛围,可说是格局与野心最大的台剧尝试。</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5">02 对决娱乐圈性丑闻:《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76"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VbnRpdGxlZC0zLVc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541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预告片段截图。</figcaption></figure>
+<p>#Metoo行进历程中,台湾娱乐圈性丑闻频爆。镜文学继去年口碑作品《八尺门的辩护人》后,再推出这部原创悬疑剧集,改编自镜小说同名原著,由当年以《自由人》闯进奥斯卡短片15强的编剧陈昱俐担任制作人与编剧,梁秀红和吴旻炫双导演执导,讲述卧底女记者意外在富少小模的私人局中受害,同事女记者为调查真相,步步接近庞大的阴谋。</p>
+<p>由于原著即涉及权贵阶级的性招待黑暗面,揭示能够买通内部的共犯结构,让接近真相的人“被自杀”,而这样的情节与台湾喧腾一时的创意私房、#MeToo与性丑闻案几可呼应。创意私房案开始调查后,已发生至少两起警方拘提时坠楼案,金融犯罪调查师<a href="https://tw.news.yahoo.com/%E9%99%B3%E6%A2%85%E6%85%A7%E5%91%BD%E5%96%AA%E5%9C%8B%E9%81%93-%E7%AB%B9%E6%AA%A2%E6%8E%92%E9%99%A4%E6%95%85%E6%84%8F%E8%A3%BD%E9%80%A0%E8%BB%8A%E7%A6%8D-%E8%B5%B7%E8%A8%B4%E8%82%87%E4%BA%8B%E9%A7%95%E9%A7%9B%E9%81%8E%E5%A4%B1%E8%87%B4%E6%AD%BB-044800748.html" rel="noopener">陈梅慧也刚于12月意外车祸死亡</a>。而本剧来自深刻田调,这些状况与当下仍在发生的事实可相参照。</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6">03 触碰两岸最敏感神经:《零日攻击》</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VbnRpdGxlZC00LVdfMS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546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零日攻击》前导预告截图。</figcaption></figure>
+<p>可说是真正未演先轰动的《零日攻击》,是模拟一旦中国真以武力攻台,在军事、民众生活、网路、政治乃至经济体制上会产生什么样的状况。例如剧情或包括对方以何种方式进行“红色渗透”,而现实中,随近日马英九基金会举办的两岸青年交流,台湾网红八炯在Youtube直接释出中国统战纪录片,“红色渗透”对台湾民众来说,仿佛是从想像直接、立体地走近身边。伴随中国国家机器的动作,《零日攻击》届时上映或令观众比现在更加有感。</p>
+<p>采用诗选剧模式的《零日攻击》,10集内容各自独立,各组编导以不同角度切入讨论两岸之间的“驳火”,并非只是军武战争,更包括认知作战、组织渗透等等。本剧最特别的是集结了老、中、青三代不同编导,从处理监狱黑帮题材的63岁资深导演林志儒到Z世代出身、处理网红如何被渗透收买的编剧丁启文,年龄跨度超过30年,希望带出不同世代观照各阶层会面临怎样的一场“自己的战争”。未上映已制造话题十足,但内容目前尚十分保密,在后疫情时代台海关系的思考中,这部剧当会挑动两岸敏感政治神经。</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7">04 台湾独立音乐圈神圣历史:《师大公园地下社会》</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82M0M2QTU1ODdGREU3MTY3Mzk2Mjg0MC1XLmpwZz93PTEwMjQ_.jpg" alt="" class="wp-image-25546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师大公园地下社会》剧照。网上图片</figcaption></figure>
+<p>“地下社会”是90年代台湾独立音乐、文艺青年的神圣地标,这部剧正是以这家传奇Pub及其所在地“师大公园”为背景,讲述“地下社会”的摇滚青年和师大公园夜市边角头势力相冲突的“地下”暗潮汹涌。小说主角包括有著摇滚梦的音乐青年,师大文青书店店长,血气方刚在角头势力中想要证明自己的年轻小子,90年代的叛逆和骚动,是贯穿故事的重要气味,也因此被誉为台版《池袋西口公园》。</p>
+<p>这样的剧情当然首要是号召对90年代台湾独立摇滚具有情怀的观众,目前已知不少独立乐团都将客串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90年代经典独立乐手1976的阿凯与四分卫乐园的阿山(陈如山);也有不少现当代乐团参演,包括嘻哈歌手美丽本人、神棍乐团、SOWHAT 阿火、无妄合作社、守夜人、固定客、灵魂沙发等。</p>
+<p>在多少具有怀旧风格的故事里,三位最重要的创作乐手主角,却大胆找来“五坚情”的陈零九、邱锋泽,与《我的少女时代》的李玉玺,三位虽是创作歌手,粉丝却是90后Z世代,这样的“混搭”是否会被市场接受,也将是受考验的一环。</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8">05 婚姻与性关系的大胆尝试:《同栖散策》</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8yMDIzMTEwNzAwNDExOS1XXzE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546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同栖散策》剧照。网上图片</figcaption></figure>
+<p>继2024《爱爱内含光》、《今夜一起为爱鼓掌》后,又一部探讨家庭夫妻性关系的剧集,端出偶像剧经典搭档——言承旭搭档林依晨,演出性生活不协调的夫妻,也将是林依晨继《不够善良的我们》后又一“长大型”突破演出。</p>
+<p>台湾偶像剧年代,分别以《流星花园》和《恶作剧之吻》封神的言承旭和林依晨,从未在那盛极的20年内同台对戏,今次首次搭档主演,已经是“成人”爱情,年轻偶像出演中年危机婚姻故事。那些戏外跟他们一起年轻过、对台湾偶像剧年代怀有青春回忆的观众,现在也和他们“一同长大”。但关键仍是当年偶像男女神是否会从包袱中解脱,真正诠释出经历社会化与挫折之后的“成熟困顿中年”?</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9">06 男性版流麻沟十五号?《星空下的黑潮岛屿》</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80NjQ1NzYyNjJfMTIyMjA2OTU2NzUyMDE2OTQ2XzQ1MDkzMTcxMzQwNzMzODM3MDdfbi1XLmpwZz93PTEwMjQ_.jpg" alt="" class="wp-image-25545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星空下的黑潮岛屿》剧照。网上图片</figcaption></figure>
+<p>继《茶金》后可堪期待的台湾时代剧,以绿岛政治犯为主角,讲述白色恐怖时代被罗织入狱、困在绿岛上浪掷青春的青年医生如何在岛上实践行医义举。这部剧是由台湾的客家电视台支持,由王识贤、黄河、曹佑宁、吴念轩、夏腾宏等领衔主演,或许有如男性版的《流麻沟十五号》。</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10">07 刘若英首次执导影集:《忘了我记得》</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VbnRpdGxlZC02LVc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546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忘了我记得》演员阵容。网上图片</figcaption></figure>
+<p>这部Netflix原创剧集,集结了两代台湾男神:秦汉、霍建华,以及双金影后谢盈萱共同演出。首次执导剧集的刘若英以看似单纯的家庭结构,意欲深入探讨家庭关系中众人想要刻意遗忘或刻意记得的点点滴滴。</p>
+<p>家庭剧看似容易实则最难,写出独到况味,需要编导对人性的深刻观察与犀利对白。《宛如阿修罗》之后,谢盈萱和“新任老公”霍建华、爸爸秦汉之间,还能怎样演绎出家庭关系的复杂细节,势必会被拿来与是枝裕和与向田邦子在同一基准上比较。</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11">08 黑暗悬疑复仇血腥且疯狂?《回魂计》</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ORVRGTElYX19fX19fX19fX19fX19fLV9fX19fX18tVy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545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回魂计》剧照。网上图片</figcaption></figure>
+<p>同样保密到家,另一部众所瞩目的剧集《回魂计》,可说是Netflix的“天后宫”。它由金奖导演陈正道与许肇任执导,集结三大金马影后舒淇、李心洁、贾静雯同台演出,从一起诈骗绑票案,侧写三个母亲的血腥复仇之路,游走在道德边缘的人性挣扎。</p>
+<p>这也是舒淇决定首次出演母亲角色,角色剧本想必强大及具吸引力。至于疯狂血腥,相信视觉与美学上会开拓出一定风格,整体的视觉压迫,让人期待复仇是如何进行。</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12">09 挑战青少年毒品议题:《邮票与舒芙蕾》</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8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80NjU2ODY5OTJfMTgwMjE0OTYwMzE2MjI3ODRfMjIwMjEwNjUzMDAxODk5Mzg4N19uLVc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54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邮票与舒芙蕾》宣传视觉。片花截图</figcaption></figure>
+<p>郑芬芬导演继《做工的人》后,便全心投入田调,接触当下青少年接触毒品的世界。相较于剧名浪漫风,内容路线却全然属于社会议题黑暗风,并结合刑侦元素。郑芬芬会如何形塑出饱满的角色、精彩的辩证,在讲述议题的同时,制作出黑暗中又带温暖的人文笔触,乃是本剧最大看点。</p>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13">10 情感职人剧再度出击:《旧金山美容院》:</h2>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1462"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84ODM0MjhhNmd5MWhycHhuYTdtMmxqMjFlMDB4Y2d6Zi1XXzE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553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旧金山美容院》演员阵容。网上图片</figcaption></figure>
+<p>这部剧可说是复刻了《华灯初上》的部分团队与卡司,从一家位于金山的传统家庭美容院出发,是透过家庭与社区生活去写群相的生活剧。编导杜政哲从《酸甜之味》到《有生之年》,都曾展现出在家庭生活剧编写上的过人细节能力和情感细腻度。今次担任导演,是否能成功跨越文字与影像之间的门槛,是此剧能否成功的关键。过去被视为非常有偶像包袱的男主角连晨翔为本戏增肥20公斤,颠覆本来形象参与演出,也让人期待是否出现表演惊喜。</p>
+<p>以上十部新剧,而笔者在这里还想提及一部《来吧!金来号》,这部作品被视为《梨泰院》之台版,有人期待它会制造出台湾以外亚洲地区的讨论,也可说是平台MAX决胜华语内容的关键。只是剧集进度与内容尚属机密,也无法确定2025或是2026年才能播映。</p>
+<p>综上可见,2025年的台剧,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学习黑暗悬疑、师法日韩的尝试之后,可说回归到台湾历来最擅长的类型与面向——亲情、爱情、女性、医疗、社会议题等等,这些剧种一直深植于台湾文化脉络,也是它们,曾经制造了台剧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局面。新一年来临,且看编导们如何在这些既有遗产上,深入刻划当下人情世故和恩怨情仇;而将规格拉高、幕前幕后同样重量级卡司的这几部国际平台剧集(《忘了我记得》、《回魂计》、《我们与恶的距离2》),又会将台剧升级至什么水准之上。</p>
+
+ <figure><small>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a data-ancho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href="mailto:editor@theinitium.com" class="copyright-link">端传媒编辑部</a>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 </small></figure> 特约撰稿人 徐佑德 发自台北 后疫情红利期早已过去,台剧因国际平台资金缩减陷入危机?这10部台剧能带来一个气象不同的2025年?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影后》、《不够善良的我们》、《我们与恶的距离2》剧照。网上图片 又到一年之初,回顾2024年的台剧,可说有年初年末两大高峰,分别是第一季的《不够善良的我们》和第四季的《影后》。两部剧都在台湾Google趋势上成为热搜关键字、观众评价居高不下,其中,《不够善良的我们》赢过《繁花》成为MyVideo平台最多人观看的华语剧,《影后》则在台湾Netflix霸居榜首逾月。 两部剧的女性编导徐誉庭和严艺文背景不同,却都写了相爱相杀的双女主故事,走的是女性情谊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路线,探讨生存写实情感并打动人心。转眼2025年,台剧又会有怎样的样貌?产业发展的背后潜藏着什么样的危机? 至今仍有约20部至40部台剧尚未找到平台播映,也因造价过高,制作方卖了作品便基本上赔本。由此而来,似乎整个台剧产业必须进入“冷静期”,重新找到自己的平衡。 台剧出海?走了半路打回来 其实数年来行业内部,“台剧出海”已是主要的争议与产业困境。自2017年国际串流平台HBO投资《通灵少女》,2018年Netflix入场购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后数年,Netflix、Disney+、HBO这样的国际大平台曾踊跃下订台湾原创剧目,如HBO购买《我们与恶的距离》(2019),Netflix购买《华灯初上》(2021)与《谁是被害者》(2020),Disney+主力投资《正义的算法》(2022)《台北女子图鉴》(2022)⋯⋯这些剧集在2019至2022年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进而进入台剧高峰期,许多热钱进场,引致2022到2023年高规格(超过6集以上且单集成本600万-1000万新台币)的台剧产制数量突然大增。 然而也差不多自2023年起,Disney+、HBO等母公司开始连番调整,行业于疫情红利消失后进入低潮期,惨况应是数年来最低谷。这情形台湾也非唯一例子,国际平台是于整个东南亚纷纷减缩购剧数量与预算,也因此造成两年来台剧缺乏通路、找不到买家、未能定档的普遍状况,甚至有剧集已拍完超过三年仍然无法播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网上图片 行业于疫情红利消失后进入低潮期,惨况应是数年来最低谷。这情形台湾也非唯一例子,国际串流平台是在调整整体东南亚策略,纷纷减缩购剧数量与预算。 出于对亚洲内容政策的调整,HBO(现在为MAX)直到2024年11月才落地台湾,除购买《何百芮的地狱毒白》(2024)外,近期宣布投资的只有台版《梨泰院》的《来吧!金来号》。Disney+则集中对日韩内容勇于投资,但投资数量整体萎缩,虽有如《内景唐人街》的亚裔内容,对于亚洲市场仍暂时观望。 国际大平台之外,2023年,香港ViuTV平台也仅仅投资了跨台港制作的剧集《岛屿协奏曲》,其他台湾OTT串流平台也是小买小投,走非独家路线。若论非台湾的串流平台购买台剧大宗还数爱奇艺国际站,但除先前《逆局》(2021)、《第9节课》(2022)、《不良执念清除师》(2023)之外,暂时无下一步动作。 而台湾本土平台MyVideo、CATCHPLAY+与中华电信算是很有诚意再购买与投资台湾影视内容,只是三大平台一年各自“购买+投资”到三至四部以上已是极限,单部成本其实超过千万新台币,而台湾最大的平台购买量加总也不过12-15部,至今仍有约20部至40部台剧尚未找到平台,可谓现有通路无法吃下这样的产量。也因这样过高的造价,台剧制作方卖了作品便基本上赔本。由此而来,似乎整个台剧产业必须进入“冷静期”,重新找到自己的产销平衡。 台剧最强DNA跟Netflix不一样 2019年Netflix开始有华语剧上架,随即产生了一系列Netflix台剧爆款,这让全台湾影视创作者一窝蜂想要制作国际平台规格剧。如同韩国也是在爆款《鱿鱼游戏》后陷入全韩都想做Netflix剧的局面。 事实上这情形并非台湾独有,韩国也类似,究其实应肇因于国际串流平台出现而令地区工业产生的转型动机与焦虑。2016年1月,Netflix正式进入亚洲市场,那还是Netflix“大洒币”的时期,曾大声表示将在亚洲制作在地内容。进入台、韩、日等地后,Netflix不断寻找当地团队制作高规格、高品质、接近美剧规格质感的影视剧,这对于各地来说,与过去自己的影视剧只能倚赖本土电视台与日益老化的家庭观众完全不同,算是打开了一扇全新可能性大门。 此外,再加上Netflix全球独家与非独家策略所造成的更大价差,本土创作团队可谓面临着从金钱投资、到作品质感提升,再到能将作品直接面对全球190国观众的三重诱惑。2019年Netflix开始有华语剧上架,随即产生了一系列Netflix台剧爆款:2020年的《谁是被害者》、2021的《华灯初上》,再到2023年打进国际Top 10的《模仿犯》,这些都让全台湾影视创作者一窝蜂地想要制作国际平台规格剧。如同韩国也是在爆款《鱿鱼游戏》之后陷入全韩都想做Netflix剧的局面,只是2023年开始制作的《鱿鱼游戏2》预算过高,整体故事并不协调,第二季跟第三季之间基本上直接将故事切开,播映后整体口碑不佳。 《模仿犯》剧照。网上图片 不过要能成功上到国际平台并取得国际市场的成功,显然有心有热血并不足够。既有产制经验仍以本土市场为主的影视工作者,群起学习并试图复制《谁是被害者》和《华灯初上》的模式,认为自己先找投资者,以高规格预算拍摄完毕后,就有机会卖给国际平台。这种情况下,2024年Netflix购买的三部台剧算是真的成功“出圈”——《正港分局》走华丽卡司路线加喜剧类型,《影后》以演艺圈内幕、新式“悲喜剧”再带点追爱主线,《爱爱内含光》探讨年轻人性生活与性议题。这三部以及探讨婚姻与三角关系的台湾公视的《不够善良的我们》有相对热烈的讨论与流量,而其余台剧其实并不如预期成功,起码投资与讨论的浪潮都相对淡薄。 此外,先前爆款台剧不少以Netflix热爱的悬疑类型获得成功,但那毕竟不是台剧最强的DNA,少数成功案例很难持续复制。从2024年市场看来,台剧倘若没有卖到国际平台,在台湾内需市场上表现并不差,这或说明了未来台湾影剧工业不仅需要先回归华语剧原本的内需市场,国际平台剧也需要重新回到先拿到国际平台订单才开拍的制作逻辑。 其实,美剧中的科幻与史诗剧、推理与刑侦就本来就不是华语戏剧擅长的,反而是社会议题跟家庭剧更能与本土观众共感。2024年,时代剧《听海涌》、推理刑侦《谁是被害者2》这些类型剧的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市场喜爱的却是女性生活剧和职场剧(如《影后》跟《不够善良的我们》),可谓回归亚洲戏剧原本主流,而连Netflix推出的原创剧也是由刘若英导演的女性生活家庭剧《忘了我记得》。 先前爆款台剧不少以Netflix热爱的悬疑类型成功,但那毕竟不是台剧最强的DNA,少数成功案例也很难复制。其实美剧中的科幻与史诗剧、推理与刑侦也本不是华语戏剧擅长的,反而社会议题跟家庭剧更能与本土观众共感。 2025,豁出去了? 来到2025年,自笔者业内观察,经历行业危机的台剧似乎有种豁出去的感觉——以更尖锐的切入角度,挑战具有禁忌性的议题,不少作品基本在企划阶段就瞄准具有讨论度的议题,如关于台海战争的《零日攻击》、探讨记者黑暗面与娱乐圈性丑闻的《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横跨20年台湾司法政治的《我们与恶的距离2》、针对青少年毒品问题的《邮票与舒芙蕾》。同时,也能看到台剧制作方正在力图回稳,趋势是先回归电视台,并且待确定了有播映平台才会开拍。 回顾去年撰写的“2024可期待的十大台剧”,《童话故事下集》、《化外之医》、《角头》影集版仍未于去年年内上映,其中《童话故事下集》定档于2025情人节在Netflix全球播映,柯佳嬿和刘以豪的演技在台掀起话题,反应热烈;《化外之医》因后期制作较为复杂,将于2025年中上映(2024金马影展已抢先播映前两集,获得相当高的观众票选支持度);《角头》则有电影《角头:大桥头》成为2024年度票房最高(突破2亿新台币)的台片,此气势或也令接下来的影集版更有机会上到国际平台。 而此外,2025年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台剧呢?本篇就来再次整理,读者也可从中见到前述产业转型“来去”后,回归自己基本盘与有感题材的台剧新趋势。 01 不能失败的压力:《我们与恶的距离2》 《我们与恶的距离2》前导片段截图。 2025年最受瞩目的台剧,也是自《我们与恶的距离》第一季于2019横空出世后,HBO Asia购买的第一部原创华语剧,因此成为台湾公视少数能走上国际平台的作品。当年的第一季被誉为“台剧文艺复兴”的重要作品,与《想见你》和《俗女养成记》等爆红剧目共同令2019成为台剧复兴路上的重要标记。其时这部剧口碑与声量双赢,题材直面随机杀人、死刑、精神疾病、媒体乱象、网路霸凌等,终集在串流平台CatchPlay涌入近400万流量,完结篇收视率创下公视戏剧史第五高。 因此,第二季从宣布开发伊始,便成为最受期待的台湾剧集。第二季同样由林君阳执导、大慕影艺制作,吕莳媛担任编剧,但与第一季角色不同也不会有直接关系。内容上将搬演一场杀人案后长达20年的心路起伏,也承续了第一季探讨随机杀人加害者遗族、被害者遗族、律师、记者、政二代等不同角度;透过个人情感变化细节,多元视角,多线叙事,不只会触碰到台湾司法问题、医疗问题,也有台湾特别的政治氛围,可说是格局与野心最大的台剧尝试。 02 对决娱乐圈性丑闻:《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 《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预告片段截图。 #Metoo行进历程中,台湾娱乐圈性丑闻频爆。镜文学继去年口碑作品《八尺门的辩护人》后,再推出这部原创悬疑剧集,改编自镜小说同名原著,由当年以《自由人》闯进奥斯卡短片15强的编剧陈昱俐担任制作人与编剧,梁秀红和吴旻炫双导演执导,讲述卧底女记者意外在富少小模的私人局中受害,同事女记者为调查真相,步步接近庞大的阴谋。 由于原著即涉及权贵阶级的性招待黑暗面,揭示能够买通内部的共犯结构,让接近真相的人“被自杀”,而这样的情节与台湾喧腾一时的创意私房、#MeToo与性丑闻案几可呼应。创意私房案开始调查后,已发生至少两起警方拘提时坠楼案,金融犯罪调查师陈梅慧也刚于12月意外车祸死亡。而本剧来自深刻田调,这些状况与当下仍在发生的事实可相参照。 03 触碰两岸最敏感神经:《零日攻击》 《零日攻击》前导预告截图。 可说是真正未演先轰动的《零日攻击》,是模拟一旦中国真以武力攻台,在军事、民众生活、网路、政治乃至经济体制上会产生什么样的状况。例如剧情或包括对方以何种方式进行“红色渗透”,而现实中,随近日马英九基金会举办的两岸青年交流,台湾网红八炯在Youtube直接释出中国统战纪录片,“红色渗透”对台湾民众来说,仿佛是从想像直接、立体地走近身边。伴随中国国家机器的动作,《零日攻击》届时上映或令观众比现在更加有感。 采用诗选剧模式的《零日攻击》,10集内容各自独立,各组编导以不同角度切入讨论两岸之间的“驳火”,并非只是军武战争,更包括认知作战、组织渗透等等。本剧最特别的是集结了老、中、青三代不同编导,从处理监狱黑帮题材的63岁资深导演林志儒到Z世代出身、处理网红如何被渗透收买的编剧丁启文,年龄跨度超过30年,希望带出不同世代观照各阶层会面临怎样的一场“自己的战争”。未上映已制造话题十足,但内容目前尚十分保密,在后疫情时代台海关系的思考中,这部剧当会挑动两岸敏感政治神经。 04 台湾独立音乐圈神圣历史:《师大公园地下社会》 《师大公园地下社会》剧照。网上图片 “地下社会”是90年代台湾独立音乐、文艺青年的神圣地标,这部剧正是以这家传奇Pub及其所在地“师大公园”为背景,讲述“地下社会”的摇滚青年和师大公园夜市边角头势力相冲突的“地下”暗潮汹涌。小说主角包括有著摇滚梦的音乐青年,师大文青书店店长,血气方刚在角头势力中想要证明自己的年轻小子,90年代的叛逆和骚动,是贯穿故事的重要气味,也因此被誉为台版《池袋西口公园》。 这样的剧情当然首要是号召对90年代台湾独立摇滚具有情怀的观众,目前已知不少独立乐团都将客串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90年代经典独立乐手1976的阿凯与四分卫乐园的阿山(陈如山);也有不少现当代乐团参演,包括嘻哈歌手美丽本人、神棍乐团、SOWHAT 阿火、无妄合作社、守夜人、固定客、灵魂沙发等。 在多少具有怀旧风格的故事里,三位最重要的创作乐手主角,却大胆找来“五坚情”的陈零九、邱锋泽,与《我的少女时代》的李玉玺,三位虽是创作歌手,粉丝却是90后Z世代,这样的“混搭”是否会被市场接受,也将是受考验的一环。 05 婚姻与性关系的大胆尝试:《同栖散策》 《同栖散策》剧照。网上图片 继2024《爱爱内含光》、《今夜一起为爱鼓掌》后,又一部探讨家庭夫妻性关系的剧集,端出偶像剧经典搭档——言承旭搭档林依晨,演出性生活不协调的夫妻,也将是林依晨继《不够善良的我们》后又一“长大型”突破演出。 台湾偶像剧年代,分别以《流星花园》和《恶作剧之吻》封神的言承旭和林依晨,从未在那盛极的20年内同台对戏,今次首次搭档主演,已经是“成人”爱情,年轻偶像出演中年危机婚姻故事。那些戏外跟他们一起年轻过、对台湾偶像剧年代怀有青春回忆的观众,现在也和他们“一同长大”。但关键仍是当年偶像男女神是否会从包袱中解脱,真正诠释出经历社会化与挫折之后的“成熟困顿中年”? 06 男性版流麻沟十五号?《星空下的黑潮岛屿》 《星空下的黑潮岛屿》剧照。网上图片 继《茶金》后可堪期待的台湾时代剧,以绿岛政治犯为主角,讲述白色恐怖时代被罗织入狱、困在绿岛上浪掷青春的青年医生如何在岛上实践行医义举。这部剧是由台湾的客家电视台支持,由王识贤、黄河、曹佑宁、吴念轩、夏腾宏等领衔主演,或许有如男性版的《流麻沟十五号》。 07 刘若英首次执导影集:《忘了我记得》 《忘了我记得》演员阵容。网上图片 这部Netflix原创剧集,集结了两代台湾男神:秦汉、霍建华,以及双金影后谢盈萱共同演出。首次执导剧集的刘若英以看似单纯的家庭结构,意欲深入探讨家庭关系中众人想要刻意遗忘或刻意记得的点点滴滴。 家庭剧看似容易实则最难,写出独到况味,需要编导对人性的深刻观察与犀利对白。《宛如阿修罗》之后,谢盈萱和“新任老公”霍建华、爸爸秦汉之间,还能怎样演绎出家庭关系的复杂细节,势必会被拿来与是枝裕和与向田邦子在同一基准上比较。 08 黑暗悬疑复仇血腥且疯狂?《回魂计》 《回魂计》剧照。网上图片 同样保密到家,另一部众所瞩目的剧集《回魂计》,可说是Netflix的“天后宫”。它由金奖导演陈正道与许肇任执导,集结三大金马影后舒淇、李心洁、贾静雯同台演出,从一起诈骗绑票案,侧写三个母亲的血腥复仇之路,游走在道德边缘的人性挣扎。 这也是舒淇决定首次出演母亲角色,角色剧本想必强大及具吸引力。至于疯狂血腥,相信视觉与美学上会开拓出一定风格,整体的视觉压迫,让人期待复仇是如何进行。 09 挑战青少年毒品议题:《邮票与舒芙蕾》 《邮票与舒芙蕾》宣传视觉。片花截图 郑芬芬导演继《做工的人》后,便全心投入田调,接触当下青少年接触毒品的世界。相较于剧名浪漫风,内容路线却全然属于社会议题黑暗风,并结合刑侦元素。郑芬芬会如何形塑出饱满的角色、精彩的辩证,在讲述议题的同时,制作出黑暗中又带温暖的人文笔触,乃是本剧最大看点。 10 情感职人剧再度出击:《旧金山美容院》: 《旧金山美容院》演员阵容。网上图片 这部剧可说是复刻了《华灯初上》的部分团队与卡司,从一家位于金山的传统家庭美容院出发,是透过家庭与社区生活去写群相的生活剧。编导杜政哲从《酸甜之味》到《有生之年》,都曾展现出在家庭生活剧编写上的过人细节能力和情感细腻度。今次担任导演,是否能成功跨越文字与影像之间的门槛,是此剧能否成功的关键。过去被视为非常有偶像包袱的男主角连晨翔为本戏增肥20公斤,颠覆本来形象参与演出,也让人期待是否出现表演惊喜。 以上十部新剧,而笔者在这里还想提及一部《来吧!金来号》,这部作品被视为《梨泰院》之台版,有人期待它会制造出台湾以外亚洲地区的讨论,也可说是平台MAX决胜华语内容的关键。只是剧集进度与内容尚属机密,也无法确定2025或是2026年才能播映。 综上可见,2025年的台剧,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学习黑暗悬疑、师法日韩的尝试之后,可说回归到台湾历来最擅长的类型与面向——亲情、爱情、女性、医疗、社会议题等等,这些剧种一直深植于台湾文化脉络,也是它们,曾经制造了台剧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局面。新一年来临,且看编导们如何在这些既有遗产上,深入刻划当下人情世故和恩怨情仇;而将规格拉高、幕前幕后同样重量级卡司的这几部国际平台剧集(《忘了我记得》、《回魂计》、《我们与恶的距离2》),又会将台剧升级至什么水准之上。 美国“TikTok难民”为何涌入小红书?中美网民相遇聊什么?聊不聊政治?|Whatsnew 2025-01-15T06:58:00+08:00 2025-01-15T06:58:00+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itium/2025/01/15/INITIUM-%E7%BE%8E%E5%9B%BD-tiktok%E9%9A%BE%E6%B0%91-%E4%B8%BA%E4%BD%95%E6%B6%8C%E5%85%A5%E5%B0%8F%E7%BA%A2%E4%B9%A6-%E4%B8%AD%E7%BE%8E%E7%BD%91%E6%B0%91%E7%9B%B8%E9%81%87%E8%81%8A%E4%BB%80%E4%B9%88-%E8%81%8A%E4%B8%8D%E8%81%8A%E6%94%BF%E6%B2%BB-whatsnew <blockquote><p><em>“洋抖难民”可以适应中国互联网规则吗?中国网友如何“维护社区生态“?</em></p></blockquote> <figure><img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104/2025/01/63241/cebad4259149fa9d5810e03942949280-1_4e0a21.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figcaption>小红书带图评论的功能让交猫税变得很简单。哪怕帖子主题和猫咪无关,洋抖难民们都能通过发布猫咪图片获得上千点赞。网上截图</figcaption> </figure>
+ <div id="block_d12de1a648e55987b68d2a22abd153a3" class="gutenberg-block block-explanation-note"><blockquote>
+<p style="text-align: left">新年限时优惠:<a href="https://theinitium.com/plans#WkModal(checkout?subscription=1132&code=24EOYTOPBYKQocYx)">畅读会员首年9折</a>(US$57);<a href="https://theinitium.com/plans#WkModal(checkout?subscription=1139&code=24EOYTOPPY1R6O1q)">尊享会员首年75折</a>(US$96,赠《华尔街日报》全语种会籍)。可随时取消续订。</p>
+</blockquote></div>
+<p>1月13日,大量TikTok博主为了应对美国联邦法院对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禁令,在其账号表示将迁移到“REDnote”(注:小红书,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继续更新。很多TikTok用户将这个迁移行动视之为“对权威最后的反抗”。一时间,小红书上出现大量外国博主和英文贴文,小红书出现“tiktokrefugee”(TikTok难民)的标签,截至1月14日下午六时,该话题已有9.6万篇贴文、逾5350万阅读量,小红书还被戏称为“小洋书”。</p>
+<p>自2020年起,两届美国政府多次就TikTok禁令进行提案、投票。2020年,<a href="https://www.axios.com/2020/08/07/trump-order-ban-tiktok-45-days" rel="noopener">特朗普政府</a>通过行政命令强制要求出售TikTok,称其“数据收集会让中国共产党获取美国人的个人和专有信息”。2024年4月,拜登正式签署<a href="https://edition.cnn.com/2024/04/23/tech/congress-tiktok-ban-what-next/index.html" rel="noopener">禁令</a>,要求TikTok剥离位于中国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否则将于1月19日面临在美国应用商店下架。</p>
+<p>1月10日,美国最高法院就<a href="https://d1dth6e84htgma.cloudfront.net/TIKTOK_xml_a8572d67bb.pdf" rel="noopener">这项法案</a>是否违反《第一修正案》举行辩论,最高法院倾向于<a href="https://www.reuters.com/legal/supreme-court-hear-fight-over-looming-us-ban-tiktok-2025-01-10/" rel="noopener">维持TikTok禁令</a>,这意味着1月19日后新用户将无法注册,TikTok也无法进行版本更新。已经安装的用户仍能进行使用,但随着时间推移,福布斯<a href="https://www.forbes.com/sites/danidiplacido/2025/01/13/why-tiktok-users-are-turning-to-rednote-amid-the-ban-protest/" rel="noopener">分析</a>,无法更新的app性能将大幅降低。目前尚不清楚法院何时对此案作出最终裁决,但法院已<a href="https://www.forbes.com/sites/alisondurkee/2025/01/13/supreme-court-could-rule-on-tiktok-ban-as-soon-as-wednesday-after-signaling-it-may-uphold-law/" rel="noopener">宣布</a>将于本周三(1月15日)公布对未决案件的意见,其中可能包括对TikTok禁令的裁决。</p>
+<p>此前有分析认为美国TikTok用户或会转移至Facebook或Instagram等外国社交平台,没人想到仅有中文服务的小红书会成为迁移目的地。</p>
+<p>小红书是总部位于上海的中文社交媒体,最初设计为美妆购物平台。千瓜调研平台<a href="https://www.sohu.com/a/772239846_121876967" rel="noopener">数据</a>指,小红书在2019年后的疫情期间实现大规模用户增长,目前拥有3亿月活跃用户,其中79%为女性。平台的用户购买力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据金融时报<a href="https://www.ft.com/content/2d5f515f-d341-41c8-ace5-16a16cb33e35" rel="noopener">报道</a>,该公司2024年二次股票发行后估值约为170亿美元,此前已获得来自腾讯、阿里巴巴、真格基金、DST、红杉资本等13家公司的风险投资。</p>
+<p>这款根植中国大陆的中文社交平台在1月13日晚冲上美国应用程序下载榜首,截至发稿前仍高居不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小红书在去年12月大约拥有130万美国移动用户。截至上周日,该应用下载量较前一周增长三倍。</p>
+<p>目前没有具体数据显示小红书在过去一天内的下载人数。在TikTok #RedNote词条下,最高视频浏览量达到70万,而在小红书 #TikTok 词条下,浏览量累计达13.2亿。</p>
+<p>一名小红书社区运营负责人对端传媒表示,目前自己和部分同事的运营工作没有因为英语用户的涌入受到太多影响,亦没有接到与英文审核相关的指令不过,在TikTok用户涌入小红书、话题关注量极大的情况下,端传媒观察小红书的热点榜单上,前二十名内并没有出现TikTok、美国相关内容。</p>
+<h1 class="wp-block-heading">“接受小红书隐私政策,甚至没看一眼”“对于权威的反抗”“告别我的间谍”“Cat Tax”</h1>
+<p>这群新用户被称为“TikTok Refugee”,中文译名“洋抖难民”,他们称此次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报复美国政府对TikTok的下架。一位用户发布的<a href="https://www.tiktok.com/@victoriahammett/video/7459561352718290218?q=rednote&t=1736827344350" rel="noopener">视频</a>中写道,“我出于赌气,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小红书的隐私政策,甚至都没看一眼。是否允许app追踪手机动态?不用多说,拿去!”这则视频内容获得5万点赞。</p>
+<p>一位用户<a href="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7854b84000000002001d5c0?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8.69&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xsec_source=app_share&type=video&xsec_token=CBxgfbTTeSDZbhCEuOCIN0xiims0lsqd0xTz4n__dpMcY=&author_share=1&xhsshare=CopyLink&shareRedId=N0dDNTY9NzpKSTdHPzgyOTxIQDlKRz5P&apptime=1736841613&share_id=3442d00e43f94e5980d28198526cc9ce" rel="noopener">发帖</a>将这一批大规模迁移类比为“现代波士顿茶党”运动,称“我们在港口倾倒茶叶,因为被征收太多的税。而现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革命性时刻”。</p>
+<p>在小红书评论区中,“洋抖难民”也给中文用户解释着他们到来的原因。在一个询问“为什么你们不去Instagram”的<a href="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784913e000000000b021ac7?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8.69&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xsec_source=app_share&type=normal&xsec_token=CBaSPPhqIoL56i3s9oFPZRJ4J5rPtgh2q9LtrWt3cv_Fg=&author_share=1&xhsshare=CopyLink&shareRedId=N0dDNTY9NzpKSTdHPzgyOTxIQDlKRz5P&apptime=1736829401&share_id=c1abffc49e404018875f3c66a6d17387" rel="noopener">帖文</a>下,坐标美国、用户名为初始设置的博主评论道,“这是对扎克伯格的厌恶。还有因为据说TikTok是因为中国间谍(Chinese Spy)被禁,所以有点像一种对权威的反抗。”</p>
+<p>TikTok用户选择迁移到小红书,或也与使用中国社交平台会遇到实名身份验证的“墙”有关。小红书可以直接在美国地区的应用商店下载,而其他中国的社交媒体,例如中国国内版本的抖音或短视频平台快手,则需要国内手机号和身份证件等双重验证,因此海外用户较难接触这些平台。</p>
+<p>“Chinese Spy”(中国间谍)也成为两个平台上的热梗。很多“洋抖难民”在TikTok上“告别自己的中国间谍”。一位用户写道,“这就是我1月19日和我的中国间谍告别的场景,他给我的推荐算法无人能敌。”配图是《银河护卫队2》中养父Yondu牺牲自己拯救星爵,二人告别的场景。该视频获得20万点赞。</p>
+<p>另一则<a href="https://www.tiktok.com/@geekysage/video/7459092774143479083?q=Chinese%20spy&t=1736828465969" rel="noopener">帖文</a>下,有人玩梗道,“我刚刚下载了小红书,我在想我会不会得到一个新的间谍,还是他们会重新分配我以前的那个。”评论回复道,“我觉得他们会重新分配你以前的那个,因为我今天刚下载,结果我的推荐页面已经很好地呈现出来了哈哈。”</p>
+<p>很多“洋抖难民”对小红书的算法推荐界面感到亲切。有用户在TikTok<a href="https://www.tiktok.com/@daisybanksx/video/7459490112276106529?q=red%20note&t=1736832154427" rel="noopener">分享</a>自己的小红书账户界面,只要一直滑动下去,出现的全部都是说着英文的博主。</p>
+<p>近期发生的Luigi刺杀美国医保公司CEO案件中,Luigi帅气的照片也成为连接两国网友的纽带。一位博主在视频中写道,“我刚用了这个app不到三小时,但是我看到Luigi视频的质量已经完全是大师级别,因为在我们这边关于Luigi的内容都被压下来了。”</p>
+<p>洋抖难民们也很快发现了获得高赞的诀窍,即发布猫咪照片,网友称之为“Cat Tax(猫咪税)”。猫咪照片作为<a href="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785350a0000000020017dd1?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8.69&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xsec_source=app_share&type=normal&xsec_token=CBxgfbTTeSDZbhCEuOCIN0xpaxcV1Sn4vk2u7HPPt8jGs=&author_share=1&xhsshare=CopyLink&shareRedId=N0dDNTY9NzpKSTdHPzgyOTxIQDlKRz5P&apptime=1736841225&share_id=f59b0c8f0d454ad19f7dbfd839adf951" rel="noopener">自我介绍封面</a>,出现在难民们聚集的评论区里。小红书带图评论的功能让交猫税变得很简单。哪怕帖子主题和猫咪无关,洋抖难民们都能通过发布猫咪图片获得上千点赞。</p>
+<p>此外,中文学习赛道也成为主流。大部分新用户不知道如何设置及隐藏小红书上的“收藏功能”,在他们的收藏夹里,很多人收藏的第一条视频即是“Useful Chinese”(实用中文)、“Verbs for Chinese Beginners”(给中文初学者的词汇)。一位博主最新发布的两条基础中文教学<a href="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75b81ca000000001c019f85?xsec_token=YBplakoR714nmwrFeiu9YeJKbrz38XVH9e74806I17VRQ=&xsec_source=app_share&xhsshare=CopyLink&appuid=5aa53831db2e60236e72fb8f&apptime=1736832870&share_id=9c892cda275342ae82b1a396376b9f02" rel="noopener">视频</a>下,已经挤满IP地址为美国的用户。视频点赞量也从原来几百至几千的量级飞跃为上万。</p>
+<p>只有部分“洋抖难民”的视频附有双语言字幕。目前,小红书官方并没有推出翻译辅助软件,平台自带的视频剪辑软件能够识别多语言字幕,但无法进行字幕翻译。大部分评论区里的“洋抖难民”表示自己使用了谷歌翻译,或使用ChatGPT。</p>
+
+<h1 class="wp-block-heading">“少讨论政治,大家一起维护社区环境”“已经举报了几个”</h1>
+<p>除了在评论区内互动外,大部分洋抖难民使用小红书的方式仍然是TikTok式的。不少TikTok博主在搬运自己以往的TikTok视频进入小红书。从其使用的字幕格式中可以看出,即便是制作新的视频,也是使用TikTok录制后才在小红书发布。</p>
+<p>此外,小红书本身并不仅承载短视频的内容,也被国内网友当作搜索引擎、安利、长文分享等多种功能使用。当洋抖难民闯入并只发布英文TikTok内容时,不少原驻民小红书用户表示“打乱了我的算法”、“这是文化入侵”。</p>
+<p>小红书的审核规则也需要洋抖难民重新适应,有<a href="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784c3e4000000000b039ae3?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8.69&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xsec_source=app_share&type=video&xsec_token=CBaSPPhqIoL56i3s9oFPZRJ5hFLsNddGDYf78HI5C6hHg=&author_share=1&xhsshare=CopyLink&shareRedId=N0dDNTY9NzpKSTdHPzgyOTxIQDlKRz5P&apptime=1736844158&share_id=bc04953f676d4a7e97c4a570d63af80d" rel="noopener">网友</a>表示“我躺在床上穿着抹胸,结果收到了警告,所以我就删除了视频,因为我不想惹麻烦。”还有人<a href="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784c3e4000000000b039ae3?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8.69&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xsec_source=app_share&type=video&xsec_token=CBaSPPhqIoL56i3s9oFPZRJ5hFLsNddGDYf78HI5C6hHg=&author_share=1&xhsshare=CopyLink&shareRedId=N0dDNTY9NzpKSTdHPzgyOTxIQDlKRz5P&apptime=1736844158&share_id=bc04953f676d4a7e97c4a570d63af80d" rel="noopener">询问</a>,“我们是否能在这个平台说脏话?”</p>
+<p>不少中国网友在“洋抖难民”的评论区提醒要遵守中国互联网的法律和习俗,“我们禁毒品 禁黄色 禁赌博 禁血腥暴力 请保持友善态度少讨论政治 大家一起维护社区环境”。不少“洋抖难民”呈现出“入乡随俗”的态度,直接表达会去政治化和发不敏感的内容,“我只想看看所有的食物,给你们看我的狗的视频。”“没有政治,只有乐趣,让我们尽情享受并尊重他人”。</p>
+<p>有中国网友已经在自发维护起社区生态,“不要把黄赌毒、lgbt什么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东西带进来”,获得其他中国网友的回应,“要相信我们的审查,看不到不对劲的也可以直接上手举报”。有网友接力表示,“已经举报了几个”。</p>
+<p>面对突然涌入的英文用户,部分中国商家迅速作出反应。<a href="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203725" rel="noopener">网易游戏</a>于北京时间1月13日晚发布一则英文贴文,介绍公司旗下蛋仔派对、第五人格等游戏。然而评论区内吸引到的外国用户并不多,大量中国IP用户嘲讽道,“Zero老外in评论区”、“0个洋人在意你”等。最终网易游戏删除该贴。</p>
+<p>瑞幸咖啡也于北京时间1月14日下午发布一则全英文的<a href="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78600460000000001000ee4?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8.69&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xsec_source=app_share&type=normal&xsec_token=CBuXNmpLwCBeGmKDihYdJVFELyl-on4Y34Qdxhn9h-Qyo=&author_share=1&xhsshare=CopyLink&shareRedId=N0dDNTY9NzpKSTdHPzgyOTxIQDlKRz5P&apptime=1736842987&share_id=ed9fdf52fc884ae898868a0352e9807a" rel="noopener">帖文</a>,宣传最新的咖啡升杯服务。由于发帖时间对欧美用户来说是凌晨,评论区内仍然只有中国用户,但该帖似乎只是在跟风玩梗,因为其店面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也没有出口服务。</p>
+<p>截止发文前,无论是TikTok还是小红书上,针对这场网民迁移的讨论仍在进行,“洋抖难民”们即将迎来在小红书的第二个白天。</p>
+<p>彭博社1月14日的<a href="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1-14/china-discusses-sale-of-tiktok-us-to-musk-as-one-possible-option" rel="noopener">报道</a>指,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官员正考虑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收购TikTok的可能性。知情人士称,北京官员强烈希望TikTok仍归母公司字节跳动所有,字节跳动正在向美国最高法院上诉。与此同时,中国高级官员已经开始讨论TikTok的应急计划,作为与特朗普政府合作的广泛讨论的一部分,其中一个选项涉及马斯克。</p>
+<p>当日,TikTok一名发言人向<a href="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78w9zz62ego" rel="noopener">BBC</a>回应道,该报道“纯属虚构”。</p>
+<p>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于14日发表文章《“美国难民”投奔中国互联网,小红书接得住吗?》,称应以开放态度欢迎难民进入小红书,要有能力安置难民,与时俱进对中国互联网的场景进行定义升级,“顺势而为扩大、强化自己的适应力,朝着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中心移动。”</p>
+<p>尽管如此,尚未用中国“互联网实名制”将美国用户挡在注册之外的小红书,能接纳这些“洋抖难民”多久,仍是未知之数。仅仅两天,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在猜测小红书和中国的网络监管当局会对此作何反应——会否拆分出海外版?或会否严格用实名制“一刀切”?</p>
+<p>此外,新涌入的大批“难民流量”是否会鼓励小红书寻求更进一步的“出海”,或为海外用户推出商业模式,也有待观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篇报道认为,小红书提出要在2025年“从聚焦消费品行业向多行业需求扩展,并优化种草投放及商业产品能力”的目标或许有望“接住”流量,但其也质疑,小红书是否可能做到不做产品隔离的情况下,“平衡好多元文化表达与监管要求之间的关系”。</p>
+
+ <figure><small>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a data-ancho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href="mailto:editor@theinitium.com" class="copyright-link">端传媒编辑部</a>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 </small></figure> 端传媒实习记者 柱子 “洋抖难民”可以适应中国互联网规则吗?中国网友如何“维护社区生态“? 小红书带图评论的功能让交猫税变得很简单。哪怕帖子主题和猫咪无关,洋抖难民们都能通过发布猫咪图片获得上千点赞。网上截图 新年限时优惠:畅读会员首年9折(US$57);尊享会员首年75折(US$96,赠《华尔街日报》全语种会籍)。可随时取消续订。 1月13日,大量TikTok博主为了应对美国联邦法院对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禁令,在其账号表示将迁移到“REDnote”(注:小红书,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继续更新。很多TikTok用户将这个迁移行动视之为“对权威最后的反抗”。一时间,小红书上出现大量外国博主和英文贴文,小红书出现“tiktokrefugee”(TikTok难民)的标签,截至1月14日下午六时,该话题已有9.6万篇贴文、逾5350万阅读量,小红书还被戏称为“小洋书”。 自2020年起,两届美国政府多次就TikTok禁令进行提案、投票。2020年,特朗普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强制要求出售TikTok,称其“数据收集会让中国共产党获取美国人的个人和专有信息”。2024年4月,拜登正式签署禁令,要求TikTok剥离位于中国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否则将于1月19日面临在美国应用商店下架。 1月10日,美国最高法院就这项法案是否违反《第一修正案》举行辩论,最高法院倾向于维持TikTok禁令,这意味着1月19日后新用户将无法注册,TikTok也无法进行版本更新。已经安装的用户仍能进行使用,但随着时间推移,福布斯分析,无法更新的app性能将大幅降低。目前尚不清楚法院何时对此案作出最终裁决,但法院已宣布将于本周三(1月15日)公布对未决案件的意见,其中可能包括对TikTok禁令的裁决。 此前有分析认为美国TikTok用户或会转移至Facebook或Instagram等外国社交平台,没人想到仅有中文服务的小红书会成为迁移目的地。 小红书是总部位于上海的中文社交媒体,最初设计为美妆购物平台。千瓜调研平台数据指,小红书在2019年后的疫情期间实现大规模用户增长,目前拥有3亿月活跃用户,其中79%为女性。平台的用户购买力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据金融时报报道,该公司2024年二次股票发行后估值约为170亿美元,此前已获得来自腾讯、阿里巴巴、真格基金、DST、红杉资本等13家公司的风险投资。 这款根植中国大陆的中文社交平台在1月13日晚冲上美国应用程序下载榜首,截至发稿前仍高居不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小红书在去年12月大约拥有130万美国移动用户。截至上周日,该应用下载量较前一周增长三倍。 目前没有具体数据显示小红书在过去一天内的下载人数。在TikTok #RedNote词条下,最高视频浏览量达到70万,而在小红书 #TikTok 词条下,浏览量累计达13.2亿。 一名小红书社区运营负责人对端传媒表示,目前自己和部分同事的运营工作没有因为英语用户的涌入受到太多影响,亦没有接到与英文审核相关的指令不过,在TikTok用户涌入小红书、话题关注量极大的情况下,端传媒观察小红书的热点榜单上,前二十名内并没有出现TikTok、美国相关内容。 “接受小红书隐私政策,甚至没看一眼”“对于权威的反抗”“告别我的间谍”“Cat Tax” 这群新用户被称为“TikTok Refugee”,中文译名“洋抖难民”,他们称此次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报复美国政府对TikTok的下架。一位用户发布的视频中写道,“我出于赌气,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小红书的隐私政策,甚至都没看一眼。是否允许app追踪手机动态?不用多说,拿去!”这则视频内容获得5万点赞。 一位用户发帖将这一批大规模迁移类比为“现代波士顿茶党”运动,称“我们在港口倾倒茶叶,因为被征收太多的税。而现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革命性时刻”。 在小红书评论区中,“洋抖难民”也给中文用户解释着他们到来的原因。在一个询问“为什么你们不去Instagram”的帖文下,坐标美国、用户名为初始设置的博主评论道,“这是对扎克伯格的厌恶。还有因为据说TikTok是因为中国间谍(Chinese Spy)被禁,所以有点像一种对权威的反抗。” TikTok用户选择迁移到小红书,或也与使用中国社交平台会遇到实名身份验证的“墙”有关。小红书可以直接在美国地区的应用商店下载,而其他中国的社交媒体,例如中国国内版本的抖音或短视频平台快手,则需要国内手机号和身份证件等双重验证,因此海外用户较难接触这些平台。 “Chinese Spy”(中国间谍)也成为两个平台上的热梗。很多“洋抖难民”在TikTok上“告别自己的中国间谍”。一位用户写道,“这就是我1月19日和我的中国间谍告别的场景,他给我的推荐算法无人能敌。”配图是《银河护卫队2》中养父Yondu牺牲自己拯救星爵,二人告别的场景。该视频获得20万点赞。 另一则帖文下,有人玩梗道,“我刚刚下载了小红书,我在想我会不会得到一个新的间谍,还是他们会重新分配我以前的那个。”评论回复道,“我觉得他们会重新分配你以前的那个,因为我今天刚下载,结果我的推荐页面已经很好地呈现出来了哈哈。” 很多“洋抖难民”对小红书的算法推荐界面感到亲切。有用户在TikTok分享自己的小红书账户界面,只要一直滑动下去,出现的全部都是说着英文的博主。 近期发生的Luigi刺杀美国医保公司CEO案件中,Luigi帅气的照片也成为连接两国网友的纽带。一位博主在视频中写道,“我刚用了这个app不到三小时,但是我看到Luigi视频的质量已经完全是大师级别,因为在我们这边关于Luigi的内容都被压下来了。” 洋抖难民们也很快发现了获得高赞的诀窍,即发布猫咪照片,网友称之为“Cat Tax(猫咪税)”。猫咪照片作为自我介绍封面,出现在难民们聚集的评论区里。小红书带图评论的功能让交猫税变得很简单。哪怕帖子主题和猫咪无关,洋抖难民们都能通过发布猫咪图片获得上千点赞。 此外,中文学习赛道也成为主流。大部分新用户不知道如何设置及隐藏小红书上的“收藏功能”,在他们的收藏夹里,很多人收藏的第一条视频即是“Useful Chinese”(实用中文)、“Verbs for Chinese Beginners”(给中文初学者的词汇)。一位博主最新发布的两条基础中文教学视频下,已经挤满IP地址为美国的用户。视频点赞量也从原来几百至几千的量级飞跃为上万。 只有部分“洋抖难民”的视频附有双语言字幕。目前,小红书官方并没有推出翻译辅助软件,平台自带的视频剪辑软件能够识别多语言字幕,但无法进行字幕翻译。大部分评论区里的“洋抖难民”表示自己使用了谷歌翻译,或使用ChatGPT。 日报|美出台AI新规管政策;“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港警要钟剑华妻儿助查 2025-01-14T21:28:00+08:00 2025-01-14T21:28:00+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itium/2025/01/14/INITIUM-%E6%97%A5%E6%8A%A5-%E7%BE%8E%E5%87%BA%E5%8F%B0ai%E6%96%B0%E8%A7%84%E7%AE%A1%E6%94%BF%E7%AD%96-tiktok%E9%9A%BE%E6%B0%91-%E6%B6%8C%E5%85%A5%E5%B0%8F%E7%BA%A2%E4%B9%A6-%E6%B8%AF%E8%AD%A6%E8%A6%81%E9%92%9F%E5%89%91%E5%8D%8E%E5%A6%BB%E5%84%BF%E5%8A%A9%E6%9F%A5 <blockquote><p><em>传TikTok或售马斯克;尹锡悦弹劾案庭审首场辩论结束;蓝绿再围绕陆配入籍年限争论</em></p></blockquote> <figure><img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104/2025/01/63235/7f2c505afd6038087ee233d8b22da042-193632965_b969c1.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figcaption>2025年1月12日,印度阿拉哈巴德,人们在亚穆纳河畔观赏水上雷射表演。地球上规模最大朝圣集会、为期6周的印度教“大壶节”(Kumbh Mela)定于2025年1月13日至2月26日举行,吸引数百万信徒在恒河、亚穆纳河和神秘的萨拉斯瓦蒂河的交汇处进行沐浴仪式。2025年的节日与普通的大壶节相比具有更重大的意义。摄:Ritesh Shukla/Getty Images</figcaption> </figure>
<div id="block_fc1d3e5901dcf511b27c030e77b4a165" class="gutenberg-block block-explanation-note"><blockquote>
<p style="text-align: left">新年限时优惠:<a href="https://theinitium.com/plans#WkModal(checkout?subscription=1132&code=24EOYTOPBYKQocYx)">畅读会员首年9折</a>(US$57);<a href="https://theinitium.com/plans#WkModal(checkout?subscription=1139&code=24EOYTOPPY1R6O1q)">尊享会员首年75折</a>(US$96,赠《华尔街日报》全语种会籍)。可随时取消续订。</p>
</blockquote></div>
@@ -2449,118 +2619,4 @@
<p>選委界陳凱欣指沒有數字不等於不沉重,倡增設「彈性收費」,向非長居香港者收取半私家醫院的費用,並在住院服務先行。盧寵茂只重申所有持身份證的市民,除非進行年度審批資格,否則難以逐一向求診者查問居港日數。</p>
<p>工聯會鄧家彪稱,特區政府亦支持市民回內地養老,如醫療設離港限制會否與其他政策有違背?盧寵茂回應稱「同意」。新民黨黎棟國認為如查核求診者是否居港屬「廢時失事」,阻礙前線醫護人員工作。</p>
<p>民建聯陳勇問及英美例子,盧寵茂稱本港醫療系統特別,所有市民在無須醫療供款下獲97%資助,認為屬「優勢」及安全網。他指其他地方大多要求居住者購買保險,才可使用當地醫療服務,承認此同時為本港的缺點,難以確認求診者是否長居本港。</p>
-</div></div></div> 獨媒報導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 (獨媒報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在立法會提出質詢,指有移居海外人士「回流醫病」,倡設離港限制。梁熙在會上稱,政府財赤下討論削減兩元乘車優惠,認為「對自己人呢就非常之嚴苛,對外人呢就非常之慷慨」、「食窮我哋既特區政府」,促政府「刀口向外」。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不同意「外人」的說法,指該些市民同持有香港身份證。 梁熙在質詢中引述「意見」指,容許已移民者「回流醫病」「做法衍生額外及不必要的公帑開支,不符合本地社會最大利益」。他指目前只有部分福利政策如長者生活津貼設有離港限制,認為按政策一致性角度出發,應為所有福利政策及資助公營服務也設立離港限制,避免已移居海外人士繼續享有。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本港人口自由流動,有助提升本港競爭力。他指政府在制訂社會福利措施需考慮多項複雜因素,而限制持有香港身份證人士使用福利「係一個好複雜嘅題目」。 他又提到公營醫療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約3.9%,醫管局每年約900億撥款便服務全港市民約九成市民,在全球而言屬高效率。盧寵茂重申醫療服務有偶發及急切性,暫無意設立離港限制。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 梁熙促政府「刀口向外」 梁熙指政府面臨財赤,社會討論是否應削減長者兩元乘車優惠,「對自己人呢就非常之嚴苛,對外人呢就非常之慷慨,津貼佢哋返嚟回流香港醫病,食窮我哋既特區政府。」他問當局能否「刀口向外」,將資源用於香港市民而非已移民的市民身上。 盧寵茂回應稱,「我對於外人嗰個定義會有一個疑問喺度,因為呢啲梁議員提到嘅(市民),都仲係攞住香港身份證。點樣釐定一個攞住香港身份證嘅人係外人呢?特別係用『刀口向外』呢似乎重咗一啲,我哋都係希望照顧好曾經喺香港嘅市民。」他重申其他涉及福利金的社會福利,按年度計算及申請,醫療則有很多偶發性。 民建聯陳克勤指公帑緊絀下,資源應集中服務「住喺香港」的市民,理解盧寵茂「醫者父母心」,但認為財赤下不應「慷納稅人之慨」。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盧寵茂:回流醫療後亦可重新居港 盧寵茂再次重申,醫療服務屬連續性,「任何人、全香港750萬市民,有一日都可能會病,咁係咪大家想每一次你去睇醫生嘅時候,都問你,你過去一年係香港住咗幾耐呢?」他指市民「有咗病佢可以返嚟香港,既然佢都有身份證,佢可以回流之後呢,佢再住返喺度。」故考慮後認為如設相關限制,會對全港市民享用醫療服務構成阻滯,對醫護人員及全港市民皆是沉重壓力。他又指目前沒有「回流醫病」的數字,質疑「係咪好似坊間講到咁沉重呢?我哋有一個問號喺度。」 選委界陳凱欣指沒有數字不等於不沉重,倡增設「彈性收費」,向非長居香港者收取半私家醫院的費用,並在住院服務先行。盧寵茂只重申所有持身份證的市民,除非進行年度審批資格,否則難以逐一向求診者查問居港日數。 工聯會鄧家彪稱,特區政府亦支持市民回內地養老,如醫療設離港限制會否與其他政策有違背?盧寵茂回應稱「同意」。新民黨黎棟國認為如查核求診者是否居港屬「廢時失事」,阻礙前線醫護人員工作。 民建聯陳勇問及英美例子,盧寵茂稱本港醫療系統特別,所有市民在無須醫療供款下獲97%資助,認為屬「優勢」及安全網。他指其他地方大多要求居住者購買保險,才可使用當地醫療服務,承認此同時為本港的缺點,難以確認求診者是否長居本港。 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履新 被問《大學線》報導:對學生係一個學習經驗 2025-01-08T10:01:55+08:00 2025-01-08T10:01:55+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media/2025/01/08/INMEDIA-%E4%B8%AD%E5%A4%A7%E6%96%B0%E4%BB%BB%E6%A0%A1%E9%95%B7%E7%9B%A7%E7%85%9C%E6%98%8E%E5%B1%A5%E6%96%B0-%E8%A2%AB%E5%95%8F-%E5%A4%A7%E5%AD%B8%E7%B7%9A-%E5%A0%B1%E5%B0%8E-%E5%B0%8D%E5%AD%B8%E7%94%9F%E4%BF%82%E4%B8%80%E5%80%8B%E5%AD%B8%E7%BF%92%E7%B6%93%E9%A9%97 <img src="https://www.inmediahk.net/files/column_images/202501083.png" /><div class="field field-name-body field-type-text-with-summary field-label-hidden"><div class="field-items"><div class="field-item even"><p><font color="red">【獨媒報導】</font>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今日履新,記者提到《大學線》就關愛隊報導一事,指去年9月他曾稱如守法,學術自由不會踩中「紅線」,惟報導<a href="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7%A4%BE%E5%8D%80/%E3%80%8A%E5%A4%A7%E5%AD%B8%E7%B7%9A%E3%80%8B%E6%8F%AD%E9%97%9C%E6%84%9B%E9%9A%8A%E9%82%80%E5%B8%82%E6%B0%91%E7%A9%BF%E8%83%8C%E5%BF%83%E5%85%85%E6%92%90%E5%A0%B4%E9%9D%A2-%E6%A2%81%E5%AE%8F%E6%AD%A3%EF%BC%9A%E5%A0%B1%E9%81%93%E6%9C%89%E4%BA%9B%E4%BB%A5%E5%81%8F%E6%A6%82%E5%85%A8">被官員批評「以偏概全」</a>,問及他是否認為「紅線」真的不容易踩中、上任後是否能確保學術自由。</p>
-<p>盧煜明沒有正面回應,稱「學生報係俾我哋啲學生有一個實習機會,亦都知道社會各界對呢個報導係有唔同意見。其實作為一個寫呢啲報嘅學生,佢見到社會上有唔同意見呢,亦都係一個學習經驗。」</p>
-<p>盧煜明亦曾稱會協助重建中大學生會,他今日再被問及時,只稱大學與學生一直溝通,會協助學生會根據現時法例完成註冊。及後他再被問到何時再與學生溝通,盧煜明只稱「有同事跟進緊」。他提到獲委任後一直與學生會面,包括與崇基學院及交換生學生,未來會陸續安排。</p>
-<p>翻查資料,校方於2021年停止代中大學生會收取會費,並要求學生會獨立註冊,學生會宣布解散。其他書院學生會亦被校方要求自行註冊,<a href="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4%B8%AD%E5%A4%A7%E6%95%AC%E6%96%87%E5%AD%B8%E7%94%9F%E6%9C%83%E5%AE%A3%E4%BD%88%E5%81%9C%E9%81%8B%EF%BC%9A%E9%87%8D%E8%A6%96%E8%87%AA%E4%B8%BB%E6%80%A7%E3%80%81%E6%8B%92%E7%8D%A8%E7%AB%8B%E8%A8%BB%E5%86%8A%E6%86%82%E6%89%BF%E6%93%94%E9%A2%A8%E9%9A%AA">其中敬文學生會去年1月宣布停運</a>。</p>
-<p>被問到近年中大校董會改組及出現校徽風波,將如何加強與校董會溝通。他指溝通非常重要,管理團隊會與校董會有密切及常規溝通,「大家都係想為中大好」,共同目標是提升中大地位。</p>
-<p><a data-flickr-embed="true" href="https://www.flickr.com/gp/inmediahk/80H943787s" title="Untitled"><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24732533_d99129506e_c.jpg" width="800" alt="Untitled" /></a><br /><em><a href="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6%94%BF%E7%B6%93/%E7%9B%A7%E7%85%9C%E6%98%8E%E7%8D%B2%E6%8E%A8%E8%96%A6%E4%BB%BB%E4%B8%AD%E5%A4%A7%E6%A0%A1%E9%95%B7-%E6%A0%A1%E8%91%A3%E6%9C%83%E5%91%A8%E4%BA%94%E9%96%8B%E6%9C%83%E8%A8%8E%E8%AB%96">盧煜明是於去年9月獲委任</a>,接替提早辭任的校長段崇智</em></p>
-<p>盧煜明見記者的開場發言中,指自己在中大27年,視中大為「第二個屋企」,對於能出任第九任中大校長感到非常榮幸。他上任後將與師生校友見面,任內會致力提升中大國際水平及地位。</p>
-<p>整個見記者環節維時約四分鐘。</p>
-<p>盧煜明今日亦向中大成員發公開信,全文如下:</p>
-<p><strong>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於履新首日發表公開信全文</strong></p>
-<blockquote><p>各位中大成員:</p>
-<p>今天是我就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第一天,我非常榮幸能在此向大家表達誠摯問候。</p>
-<p>能夠帶領一所如此優秀的高等院校邁步向前,我感到莫大光榮。中大自1963年創校以來,堅定不移地履行「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的獨有使命,茁壯成長為一所活力澎湃、與時俱進的大學,既擁有全香港最壯麗秀逸的校園,又憑藉卓越的教研及創新成就聞名於世,但在我心目中,中大並不止於此,這裏是我服務了27年的地方,是讓歷代中大人有緣相聚的家,我們在這個朝氣勃勃的校園裏,群策群力,對社會建樹良多。</p>
-<p>衷心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和期望,讓我有機會與您們一同踏上這趟精彩旅程。我深信中大人誠結和衷,定能攜手實現共同願景,為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p>
-<p>我鼓勵每位同學好好把握中大各式各樣的學習機會,努力追求全人發展,裝備自己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及多元文化意識的僕人領袖,為中大傳承多年的優秀傳統和價值感到驕傲,並培養創新思維,盡力為全球挑戰尋求解決方案。</p>
-<p>我期待與各書院、學院及其他部門和單位的同事一起營造關愛共融的校園環境,讓每位成員都能一展所長,為大學發展鋪設康莊大道。</p>
-<p>我由衷向不同年代的中大校友致謝,您們在各個專業領域的成就無遠弗屆,讓中大足跡遍及全球。誠盼校友們繼續與母校保持緊密聯繫,秉承中大力臻卓越、創優革新、服務社群的精神,締造更深遠的影響。</p>
-<p>多年來,有賴香港、內地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堅定不移的支持,令中大教研影響力能夠超越國界,我渴望與各界友好加強合作,讓大學成就突破校園界限,為世界帶來美好改變。</p>
-<p>作為中大校長,我承諾與大學成員保持開放溝通,讓中大人發揮集體智慧,引領大學竿頭日進,繼續在構建可持續和更公平社會的道路上發光發亮。</p>
-<p>新年伊始,謹祝大家2025年事事順遂、身體健康!我熱切期待與大家一起為中大的輝煌故事譜寫新篇章。</p>
-<p>香港中文大學校長<br />
-盧煜明謹啟</p></blockquote>
-</div></div></div> 獨媒報導 【獨媒報導】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今日履新,記者提到《大學線》就關愛隊報導一事,指去年9月他曾稱如守法,學術自由不會踩中「紅線」,惟報導被官員批評「以偏概全」,問及他是否認為「紅線」真的不容易踩中、上任後是否能確保學術自由。 盧煜明沒有正面回應,稱「學生報係俾我哋啲學生有一個實習機會,亦都知道社會各界對呢個報導係有唔同意見。其實作為一個寫呢啲報嘅學生,佢見到社會上有唔同意見呢,亦都係一個學習經驗。」 盧煜明亦曾稱會協助重建中大學生會,他今日再被問及時,只稱大學與學生一直溝通,會協助學生會根據現時法例完成註冊。及後他再被問到何時再與學生溝通,盧煜明只稱「有同事跟進緊」。他提到獲委任後一直與學生會面,包括與崇基學院及交換生學生,未來會陸續安排。 翻查資料,校方於2021年停止代中大學生會收取會費,並要求學生會獨立註冊,學生會宣布解散。其他書院學生會亦被校方要求自行註冊,其中敬文學生會去年1月宣布停運。 被問到近年中大校董會改組及出現校徽風波,將如何加強與校董會溝通。他指溝通非常重要,管理團隊會與校董會有密切及常規溝通,「大家都係想為中大好」,共同目標是提升中大地位。 盧煜明是於去年9月獲委任,接替提早辭任的校長段崇智 盧煜明見記者的開場發言中,指自己在中大27年,視中大為「第二個屋企」,對於能出任第九任中大校長感到非常榮幸。他上任後將與師生校友見面,任內會致力提升中大國際水平及地位。 整個見記者環節維時約四分鐘。 盧煜明今日亦向中大成員發公開信,全文如下: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於履新首日發表公開信全文 各位中大成員: 今天是我就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第一天,我非常榮幸能在此向大家表達誠摯問候。 能夠帶領一所如此優秀的高等院校邁步向前,我感到莫大光榮。中大自1963年創校以來,堅定不移地履行「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的獨有使命,茁壯成長為一所活力澎湃、與時俱進的大學,既擁有全香港最壯麗秀逸的校園,又憑藉卓越的教研及創新成就聞名於世,但在我心目中,中大並不止於此,這裏是我服務了27年的地方,是讓歷代中大人有緣相聚的家,我們在這個朝氣勃勃的校園裏,群策群力,對社會建樹良多。 衷心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和期望,讓我有機會與您們一同踏上這趟精彩旅程。我深信中大人誠結和衷,定能攜手實現共同願景,為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鼓勵每位同學好好把握中大各式各樣的學習機會,努力追求全人發展,裝備自己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及多元文化意識的僕人領袖,為中大傳承多年的優秀傳統和價值感到驕傲,並培養創新思維,盡力為全球挑戰尋求解決方案。 我期待與各書院、學院及其他部門和單位的同事一起營造關愛共融的校園環境,讓每位成員都能一展所長,為大學發展鋪設康莊大道。 我由衷向不同年代的中大校友致謝,您們在各個專業領域的成就無遠弗屆,讓中大足跡遍及全球。誠盼校友們繼續與母校保持緊密聯繫,秉承中大力臻卓越、創優革新、服務社群的精神,締造更深遠的影響。 多年來,有賴香港、內地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堅定不移的支持,令中大教研影響力能夠超越國界,我渴望與各界友好加強合作,讓大學成就突破校園界限,為世界帶來美好改變。 作為中大校長,我承諾與大學成員保持開放溝通,讓中大人發揮集體智慧,引領大學竿頭日進,繼續在構建可持續和更公平社會的道路上發光發亮。 新年伊始,謹祝大家2025年事事順遂、身體健康!我熱切期待與大家一起為中大的輝煌故事譜寫新篇章。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盧煜明謹啟 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 2025-01-08T07:37:13+08:00 2025-01-08T07:37:13+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matters/2025/01/08/MATTERS-%E7%BF%A6%E5%95%86-%E6%AE%B7%E5%91%A8%E4%B9%8B%E8%AE%8A%E8%88%87%E8%8F%AF%E5%A4%8F%E6%96%B0%E7%94%9F <p>前陣子讀了李碩的話題之作《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台灣麥田繁體版,這本書的中國簡體版據說賣了十五萬冊,以歷史書籍而言算是很驚人的數字。</p><p>雖然格式上是一本歷史學術書,但其中很多內容假設非常大膽,我想很多歷史學者可能會趨於保留。某些部分可能更像一本文學作品,特別是周文王武王到周公三代伐商的故事寫得非常生動。</p><p>本書的核心觀念是中國其實和世界其他古文明一樣,有獻祭活人的歷史。夏商周與其說是我們小時候歷史課本上的上古三個朝代,其實更接近於三個價值觀不同的文明。商人尚鬼神,相信“上帝”,商人的領導者只是世俗的“王”而已,以各種方式取悅“上帝”包括獻祭活人以求保佑,是商人意識形態的核心。</p><p>在這個脈絡下商紂王誅殺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當成人牲用於獻祭,並且將伯邑考的肉分給參與祭典的諸人享用,包括周文王本人。在作者筆下這個行動讓周武王造成嚴重的PTSD(創傷後症候群),所以起兵伐紂,但一直都沒有與這個陰影和解,所以很快就英年早逝了。而且紂王的自焚,其實是一種自我獻祭,希望上帝滅掉叛逆的周人,但明顯就算如果有上帝的話,也沒有要鳥他的意思。</p><p>本書書名“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說的其實是周公的功績。在滅商和武王猝死之後,商人在東方尚有規模不小的勢力,為了鞏固周人的統治,周公開始了一連串意識形態改造的政治工程,根據作者,我們今日所熟悉的許多中國相關的概念,都是從周公始。最重要的就是抹去獻祭活人的概念,認定這是不文明的,全面禁止,統治者的合法性來自於“德政”而不是上帝的眷顧,而且抹去相關的歷史讓其不存在,因此到了東周時代,殷人後代的宋國也不知道自己祖先獻祭活人的血性,迂腐的宋襄公的行事風格還比較像周人,可見周公思想工程之成功。就這樣,周公開啟了中國統治者為了鞏固自身統治而刪除歷史的傳統。</p><p>在周公的努力下,“上帝”的概念被比較不擬人化比較模糊的“天”所取代,而且統治者的地位提升,不再是為“上帝”服務的“王”,而是“天子”。到了秦代以後,統治者更進一步神格化為“皇帝”,同時是政治領袖也是宗教領袖。</p><p>周代以後,“敬鬼神而遠之”和“子不語怪力亂神”成為中國的意識形態主流,鬼神的概念被邊緣化和污名化,從商代的多神教到相信皇帝的一神教,相信皇帝成為中國人的絕對信仰,但“鬼神”的概念卻仍在地方對抗中央集權時屢屢出現,從黃巾起義到太平天國,商與周的拉鋸延續了數千年。</p><p>本書前半段比較不容易進入,我自己花了蠻長時間,因為讀的時候腦海裡會一直出現“你確定嗎?”這種OS,但到中部以後就開始文學小說化讀起來就很順了。歷史真偽的辯證要交由專業的歷史學者來,但閱讀本書確實可以讓人對中國性有更多反思而腦洞大開,我想這或也是這本書大賣的根本原因。</p><p><br class="smart"></p> 林韋地 前陣子讀了李碩的話題之作《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台灣麥田繁體版,這本書的中國簡體版據說賣了十五萬冊,以歷史書籍而言算是很驚人的數字。雖然格式上是一本歷史學術書,但其中很多內容假設非常大膽,我想很多歷史學者可能會趨於保留。某些部分可能更像一本文學作品,特別是周文王武王到周公三代伐商的故事寫得非常生動。本書的核心觀念是中國其實和世界其他古文明一樣,有獻祭活人的歷史。夏商周與其說是我們小時候歷史課本上的上古三個朝代,其實更接近於三個價值觀不同的文明。商人尚鬼神,相信“上帝”,商人的領導者只是世俗的“王”而已,以各種方式取悅“上帝”包括獻祭活人以求保佑,是商人意識形態的核心。在這個脈絡下商紂王誅殺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當成人牲用於獻祭,並且將伯邑考的肉分給參與祭典的諸人享用,包括周文王本人。在作者筆下這個行動讓周武王造成嚴重的PTSD(創傷後症候群),所以起兵伐紂,但一直都沒有與這個陰影和解,所以很快就英年早逝了。而且紂王的自焚,其實是一種自我獻祭,希望上帝滅掉叛逆的周人,但明顯就算如果有上帝的話,也沒有要鳥他的意思。本書書名“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說的其實是周公的功績。在滅商和武王猝死之後,商人在東方尚有規模不小的勢力,為了鞏固周人的統治,周公開始了一連串意識形態改造的政治工程,根據作者,我們今日所熟悉的許多中國相關的概念,都是從周公始。最重要的就是抹去獻祭活人的概念,認定這是不文明的,全面禁止,統治者的合法性來自於“德政”而不是上帝的眷顧,而且抹去相關的歷史讓其不存在,因此到了東周時代,殷人後代的宋國也不知道自己祖先獻祭活人的血性,迂腐的宋襄公的行事風格還比較像周人,可見周公思想工程之成功。就這樣,周公開啟了中國統治者為了鞏固自身統治而刪除歷史的傳統。在周公的努力下,“上帝”的概念被比較不擬人化比較模糊的“天”所取代,而且統治者的地位提升,不再是為“上帝”服務的“王”,而是“天子”。到了秦代以後,統治者更進一步神格化為“皇帝”,同時是政治領袖也是宗教領袖。周代以後,“敬鬼神而遠之”和“子不語怪力亂神”成為中國的意識形態主流,鬼神的概念被邊緣化和污名化,從商代的多神教到相信皇帝的一神教,相信皇帝成為中國人的絕對信仰,但“鬼神”的概念卻仍在地方對抗中央集權時屢屢出現,從黃巾起義到太平天國,商與周的拉鋸延續了數千年。本書前半段比較不容易進入,我自己花了蠻長時間,因為讀的時候腦海裡會一直出現“你確定嗎?”這種OS,但到中部以後就開始文學小說化讀起來就很順了。歷史真偽的辯證要交由專業的歷史學者來,但閱讀本書確實可以讓人對中國性有更多反思而腦洞大開,我想這或也是這本書大賣的根本原因。 比特币、 碳交易与正念之城:处在十字路口的小国不丹,和它的现代化的路径 2025-01-08T07:00:00+08:00 2025-01-08T07:00:00+08:00 https://agora0.github.io/post/initium/2025/01/08/INITIUM-%E6%AF%94%E7%89%B9%E5%B8%81-%E7%A2%B3%E4%BA%A4%E6%98%93%E4%B8%8E%E6%AD%A3%E5%BF%B5%E4%B9%8B%E5%9F%8E-%E5%A4%84%E5%9C%A8%E5%8D%81%E5%AD%97%E8%B7%AF%E5%8F%A3%E7%9A%84%E5%B0%8F%E5%9B%BD%E4%B8%8D%E4%B8%B9-%E5%92%8C%E5%AE%83%E7%9A%84%E7%8E%B0%E4%BB%A3%E5%8C%96%E7%9A%84%E8%B7%AF%E5%BE%84 <blockquote><p><em>在经济压力与人口流失的生存危机下,处于喜马拉雅深处的小国不丹如何拥抱加密数字的技术和信息革命的变化?</em></p></blockquote> <figure><img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104/2025/01/62955/0007c70a53c7008b813571bde78b5256-RTX29Q9S-W.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figcaption>2016年4月13日,不丹首都廷布,章崗拉康寺廟,年幼的僧侶在學習中途小休。攝:Cathal McNaughton/Reuters/達志影像</figcaption> </figure>
- <p>2024年11月初,美国大选特朗普胜选。他一改数年前对认为“比特币是骗局”的保守态度,在新届政府中表达了更加宽松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和支持态度。“特朗普效应”立刻作用于资本市场,热钱暗涌,狂热推动比特币价格。在特朗普当选日后一个月内,比特币价格上涨45%,首次突破了10万美元大关,在12月4日左右创下10.34万美元的历史高点。“恭喜比特币用户!!!10万美元!!!不用客气!!!我们一起,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周四在其社交媒体网络Truth Social上如此滥用感叹号地激动写道。</p>
-<p>加密货币资本市场的影响无远弗届,涟漪就此波及喜马拉雅的山脚下,一个常常被人们遗忘的弹丸小国,不丹。由于中国与不丹至今尚未建交,大多数中国普通人眼中,不丹或许是一个神秘、贫穷、封闭的小国家,是明星夫妇梁朝伟刘嘉玲举办婚礼的地方。然而,根据比特币研究机构Arkham Intelligence,在2024年9月左右,不丹持有大约13011个比特币。从政府持仓规模来看,不丹是目前全球第四大持有比特币的国家(因不同渠道统计口径、信息披露与交易记录的差别,乌克兰位于中美英之后不丹之前)。美国投票日以来的比特币狂热,让不丹的比特币储备价值已上涨逾2亿美元,达到11亿美元。目前,不丹的数字货币持有量占到本国GDP的大约36%。</p>
-<p>国家主权财富中有如此高占比的加密货币,是一种有风险的押注。自从2022年比特币交易受到媒体关注后,隐士国家不丹加密货币挖矿的秘密得以公开。然而,不仅仅是高波动价格带来的风险,对于一个这样的小国而言,比特币挖矿更是能源密集型的活动,而不丹一贯以来秉持尊重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其独特的“国民幸福总值”闻名于世。如何调动其能源资源、影响内外部的社会共识,又如何推行民主化改革和数字化治理?一系列变化正发生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褶皱之中,鲜为外界知晓。</p>
-<p>2023年年末的国庆日,不丹国王旺楚克在每年一度的国王演讲中说:“我们是一个夹在大国和强邻之间的内陆小国,生活在一个全球变化迅速且不可预测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的未来岌岌可危。”彼时他首次宣布了“盖勒普正念之城”(Gelephu Mindfulness City,GMC 下文简称正念之城)的国家开发计划,尝试推行特别行政区(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一国两制”的试点,并且推进民主化改革,认为这是解决不丹人口流失危机、守护不丹及其精神遗产、给不丹人创造更好未来的机会。</p>
-<p>在西方普遍经历社会危机、能源与环境危机、重新思考唯GDP为追求的经济模式与“去增长”(De Growth)思潮凸显的今天,在世界的边缘几乎被遗忘的不丹,能否为人类发展提供一个“另类路径”?在各类货币战与金融竞争暗流湍急,地缘政治频繁摩擦震荡的当下,不丹又能否凭借信息数字变革,松动主流世界格局关系,为其国家谋取更多的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生活提供实在的改善?</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fetchpriority="high"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SVFg0RFZVUi1XLmpwZz93PTEwMjQ_.jpg" alt="" class="wp-image-25449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17年12月11日,不丹首都廷布,小孩在高速公路旁的空地踢足球。摄:Cathal McNaughton/Reuters/达志影像</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1">“比特币”隐士大户:南亚小国的加密资产与数字身份</h2>
-<p>2024年10月,不丹举办首届创新论坛(Bhutan Innovation Forum, BIF)。区块链从业者Amber作为嘉宾由新加坡来到不丹的首都廷布:“这里的基础设施或许还有发展空间,但是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已经迎头赶上了。”</p>
-<p>目前的首都廷布只有不到15万人口,和云南腾冲差不多。不丹全国才78万人口,与昆明新区呈贡区相差无几。小红书上,中国年轻人因为国王常与游客互动的亲民形象,戏称他为‘县长’。</p>
-<p>作为这样的人口小国,不丹却是仅次于美国、中国、英国,是政府持有加密货币第四位的国家。这个神秘遥远的南亚国家的比特币持有量是萨尔瓦多的三倍——后者是目前首个且唯一一个将比特币设为法定货币的国家,而比特币在该国也可以用于包括付税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支付行为。然而对比强烈的是,尽管数字钱包很鼓,不丹的人均GDP依然很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测2024年6月不丹人均名义GDP为3690美元。2023年12月,不丹才正式脱离联合国规定的最不发达国家行列,这已经是一个里程碑。</p>
-<p>2022年前后发生的比特币熊市危机,不丹从事大量比特币开矿的“公开秘密”才得到印证。根据《福布斯》的报道,比特币交易所FTX和贷款方Voyager在内的多家公司破产,清算文件和诉讼中暴露了不丹的国家主权财富管理公司Druk Holding & Investments(下文简称“DHI”)的交易记录。从那以后,不丹的比特币持有身份才浮出水面,被认为是“数字经济”的隐士国。</p>
-<p>这种情况引起对不丹国家资产安全的担忧。比特币虽然已是全球排名第七的全球资产,超过了白银,仅次于黄金和美国苹果、微软、英伟达等五家科技巨头之后,但它高风险、高不确定性与法律合规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其价格往往在短时间内以过山车方式波动剧烈。就在近期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大关达到10.98亿顶点之后的24小时内,即刻遭到大批投资者抛售,最低跌至8.9万美元,随后高拉。<a href="https://www.coinglass.com/" rel="noopener">交易数据显示</a>,许多机构投资者高位抛售后很快以低点重新入场,在贪婪区间中转换投机。</p>
-<p>不丹并不是投资套利,而是利用能源盈余挖掘加密货币来充实其主权财富基金。2024年12月3日,DHI首席技术官贝内克(Jacques von Benecke)在对GovInsider<a href="https://govinsider.asia/intl-en/article/digital-assets-power-bhutans-national-development" rel="noopener">表示</a>,目前不丹的主权财富基金有大约12亿美元的数字资产组成。截至12月,每个比特币的价值几乎是不丹开始采矿业务那年价格的十三倍,而不丹政府几乎每周都会利用比特币来资助公共服务和项目。</p>
-<p>这一波来势汹汹的牛市中,市场上也不乏不丹的身影。根据不丹本地报纸《不丹人》报道的整理,2024年的10月、11月和12月,DHI均曾出售比特币——这都是比特币价格飙升时期。其中12月9日,在10万大关高点附近,根据比特币媒体的消息,据Onchain Lens监测,不丹王国政府所拥有的比特币账户地址向QCP Capital转移了406.074枚比特币,价值约4000万美元。根据消息,交易后该地址仍持有12202枚比特币,市值约12亿美元。</p>
-<p>“根据我的观察,不丹在比特币投资方面并不被动。”Amber分享到。2023年5月,DHI与新加坡的比特小鹿(Bit Deer Technology)共同创建5亿美元的基金,进行比特币挖矿的设备投资,更是公开化了这个喜马拉雅王国的挖矿活动。这一笔投资价值相当于不丹国内当时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p>
-<p>Amber分析:“因为挖矿capex(资本支出)投资大,大规模的矿场投资选址会很谨慎。不仅是要考虑能源成本,也对监管和地缘政治的风险比较敏感。不丹对矿厂不一定是个必选项。但是对于不丹,这是一个一定要抓住的机会。不丹在当时却很有推动的决心,最初由国家主导的比特币挖矿率先行动承担了风险,得益于水电站的条件率先执行,做出了一些成绩之后吸引了在区块链行业里头部公司来投资和合作。现在不丹比特币挖矿也有外资私人企业的身影。后验地看,没有当时的勇气和魄力,不丹这样的小国不会成为加密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p>
-<p>除了在加密货币方面低调地开矿,利用数字工具促进发展已经提上日程。不丹政府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也提出了建立“数字不丹”的目标。其中,到2034年,不丹希望数字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提高到10%,从2024年起,每年在该领域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等等。</p>
-<p>“数字雷龙旗舰计划 ”(Digital Drukyul Flagship Programmes)中,不丹已经发起的一系列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其中最有名的项目是2023年不丹推出的国家身份平台NDI (National Digital Identity)。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自主主权的国家数字身份证。这个身份框架利用领先的区块链技术进行验证,也与个人的学位证书、医疗记录等其它相关数据关联。而不丹国王是这个数字身份证上的第一个用户。</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12"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SVFg0RFZVMi1XLmpwZz93PTEwMjQ_.jpg" alt="" class="wp-image-25449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17年12月11日,不丹首都廷布,小孩在网络游戏中心聚集。摄:Cathal McNaughton/Reuters/达志影像</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2">水电能源的赐福?如何摆脱荷兰病</h2>
-<p>“在不丹谈论数字货币,除了交易侧和技术侧的部分,其实更多在谈论水电。”Amber说。不同于中国、美国、英国政府大多通过缴收而得到的数字货币,排名第四的不丹的BTC(比特币Bitcoin)来自算力挖矿,更是得由于其充分的水电资源和贸易环境。</p>
-<p>要理解不丹如何一步步走到“比特币开矿”,得先理解不丹原本的能源与经济结构。这座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在印度与中国夹缝中长期经历孤立政策的内陆小国,于1961年才启动现代化进程,并且深受经济强国印度的影响。它的自然禀赋也独具地理特色:国家内海拔落差高达7400米,被森林覆盖的国土面积高达71%。在今天,从<a href="https://www.forbes.com/sites/iainmartin/2023/11/22/bhutan-secret-bitcoin-mine-locations/?utm_source=chatgpt.com" rel="noopener">卫星地图</a>上可见,不丹的比特币矿场就位于这些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中。</p>
-<p>喜马拉雅高原的雪山、瀑布与河流为水电工程提供了天然的动力。这种自然禀赋让不丹有着<a href="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73082618306872" rel="noopener">丰富的水电资源</a>。不丹的水力发电储量为5万兆瓦,经济上可行的水力发电潜力为2.67万兆瓦。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类似的邻国尼泊尔实际上拥有更大的发电储量和潜力,分别为8.4万兆瓦和4.3万,但尼泊尔的开发能力远不及不丹,以至于不丹是能源出口国而尼泊尔国内面临巨大的电力缺口。</p>
-<p>从1980年左右开始,不丹的经济支柱就来自水电。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这40年间,不丹GDP的高增长期,均与水电项目的投产吻合。而建设水电的捐赠和贷款,大部分来自印度,印度资本净流入和电力出口常年在不丹GDP占比中高达30%,最高时可以接近50%。不丹的水电不仅用于满足国内需求,也主要出口印度。</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xNDA5OTk3MzEtV18xLmpwZz93PTEwMjQ_.jpg" alt="" class="wp-image-25450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12年2月11日,不丹旺杜,普纳桑楚(Punatsangchhu)水电工程旁的一座发电站。摄:Adeel Halim/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p>2010年代中期以来,不丹和印度在水电合作频繁。2019年开始,双方签署了十项备忘录,在能源、IT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尽管印度在该时段内的发电量一直过剩,甚至向尼泊尔、孟加拉出口电力,对不丹的水电进口却在增加,多条跨境高压直流线路互联互通。从地图上呈现的<a href="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73082618306872" rel="noopener">跨境电网</a>看,这些电网正好缝合在地理位置的关键地区,印度东北部与八个邦通过一条22公里宽的细长走廊相连接。这里被称作印度的“鸡脖子”,也是印度东部政策发展的核心所在。不丹与印度之间的电力供应显然满足了双方电网所需的大量平衡电能。</p>
-<p>然而对于不丹而言,正是考虑到这样的国家货币体系和水电出口在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丹有着对单一能源依赖“荷兰病”与援助依赖捆绑的担忧。荷兰病指的是国家因为单一的能源部门的繁荣,看似货币汇率上升而实际上出现国内其他出口、制造业衰退、贸易平衡恶化的现象。一般而言能源依赖更多发生于石油资源充分的国家,水电清洁能源是否构成“病因”尚未有结论,但世界银行等诸多机构已经提出这样的担忧。根据世界银行的<a href="https://documents.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documents-reports/documentdetail/099090324133081117/p17506315b75e20e218bca1eb1a1ed7c34d" rel="noopener">报告</a>,目前不丹非水电出口的增长主要由巨石和贱金属等矿产品推动,而其他出口产品,例如农产品的增长极其有限,贸易结构单一且不平衡。</p>
-<p>就在2024年10月初的不丹创新论坛上,加拿大矿业公司艾芬豪矿业的创始人罗伯特·弗里德(Robert Friedland)直言不讳地说到,由于不丹的径流式水力发电系统,不丹的电力淡旺季之间产量悬殊,在季风雨季电力冗余,但在冬季面临挑战。然而,不丹以不到4美分的价格向印度出售电力,但当淡季需要从印度回购时,成本上升到6美分以上,“我觉得这很不公平。”</p>
-<p>不丹目前进出口电价的差异,虽然反映出印度和不丹的电力供需差异,但这也已经是印度对不丹进行援助后的结果。除了出口相对低廉的能源,接受高附加值工业品援助,则是另一个争议。更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在印度主导下,不丹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拥有自己的主权货币努尔特鲁姆(Nu),建立金融市场。然而,直到今天,努尔特鲁姆与印度挂钩,维持在1:1汇率不变。因此,不丹有着强烈的追求经济基础的多元化和平衡的动机。</p>
-<p>“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不丹最大的私营报纸《不丹人》(The Bhutanese)的调查记者旦增·拉姆桑在2023年接受播客Beyond the Indus采访时评价了DHI与比特小鹿的合作:“我们有大量的电力过剩,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电力。除了出口,我们只可以用来进行加密货币挖矿。”拉姆桑表示,不丹的比特币开发是“地理与能源的战略选择”。尽管5亿美元的投资是巨大的数目,但是DHI会提供土地、基础设施、电力和法律政策,比特小鹿提供现金融资。不丹的目的在于,“以美元为汇率出售我们的电力。”</p>
-<p>“作为内陆国家,我们没有海岸线和海港;作为98%国土面积都是高山的国家,我们也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作为一个错过了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国家,我们无法在农业、工业方面与大国竞争。加密货币开采对于不丹而言,是第四次信息化树上低垂的果实。”旦增·拉姆桑在播客中分享到,“很多西方人对不丹有着田园诗歌般的印象,但这不会给不丹带来好处。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抓住它。”</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SVFIyU1NVRi1XLmpwZz93PTEwMjQ_.jpg" alt="" class="wp-image-25451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11年10月16日,不丹帕罗宗,塔克桑寺附近悬挂著经幡。摄:Adrees Latif/Reuters/达志影像</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3">唯一负碳国的理念:站在绿色增长的十字路口</h2>
-<p>加密货币挖矿是一个能源密集型的活动。受到利益驱动,在许多实践中的加密货币开矿导致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等诸多环境问题。尽管目前比特币交易价格飙升,但挖矿的代价同样高昂,其成本不仅仅关乎能源价格和产生方式,更涉及冷却代价、法律限制、人力资本以及研发与创新等。根据剑桥比特币电力消耗<a href="https://ccaf.io/cbnsi/cbeci/mining_map/mining_data" rel="noopener">指数</a>,在2024年12月20日,每开发一枚比特币的成本已经高达4.7万美元。关于加密货币挖矿产生的污染,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否能解决其可持续性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论。</p>
-<p>不丹的邻居中国曾经是加密货币最大的开采国。2021年中国禁止比特币挖矿后,全球矿工开始“逐廉价能源而居”。在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的案例中,因为比特币挖矿而污染环境,打破地区原有能源平衡的案例已经出现。在不丹的语境下,尽管目前采取的是水电绿色能源开矿,但其能耗与投入,以及这是否与不丹一贯以来秉持的“高价值、低影响”的国家战略和可持续绿色发展冲突,从环境角度看待加密货币挖矿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p>
-<p>亚洲数字本土碳排放登记机构碳中宝(Carbonbase)的首席执行官宋鸿楷(Max Song)是不丹创新论坛的发言嘉宾之一,也是创建比特币绿色挖矿标准的人之一。他告诉端,“加密货币挖矿本质上是一个高能耗行为,它的环境属性是能源选择而确定的 。”</p>
-<p>中国在2021年作出禁止比特币交易和挖矿方面的政策转变,是政府意识到加密货币开矿威胁了中国对《巴黎协定》的允诺,即‘中国在2023年将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60%’的这一允诺。根据清华大学等专家的论文预估,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境内比特别区块链年能源消耗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296.59太瓦时,相应产生1.3050亿吨的碳排放。</p>
-<p>但是中国的严禁打击并没有减少全球加密货币开矿行为,加密货币矿工和矿场只是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了。“不论在哪儿,能源消耗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公共性的。许多国家的廉价能源都是火力发电,行业内的一些现象是,比特币矿场给一些快倒闭的燃煤发电厂一个新的生存空间。”</p>
-<p>宋鸿楷分享他设计绿色比特币挖矿的逻辑:“如果我们想减少BTC挖矿的环境影响,我们需要鼓励矿工选择绿色能源驱动他们BTC挖矿设备,但是绿色能源通往是比普通电网贵一些,所以我们需要给矿工创造一个新的激励机制,鼓励BTC矿工能主动选择绿色能源,并且用数字化手段追踪挖矿过程中的碳足迹。”</p>
-<p>“从这个视角来看,不丹国家的BTC挖矿是有天然优势,不丹的模式是一种BTC绿色开发的新模式,因为它利用旺季冗余水电开发,所有不丹国家生产的的BTC挖矿已经是绿色的了,只是缺乏认证。”</p>
-<p>但如果因能源消耗而认为不丹不应该这样做(加密货币开矿),宋鸿楷认为这也是一种狭隘的偏见。他表示,加密货币的碳足迹是整个碳市场中的一部分。其他国家在工业化时以巨大的环境代价跻身富裕国家之列,在这个过程中,不丹的森林承接这些被转嫁而来的环境负担,每年吸收数百万吨二氧化碳,这是其碳排放的三倍。基于目前的碳核算框架,不丹无法开发这一片珍贵的资源,更无法把这种碳消纳能力变现,因此加密货币的开发是一个机会之窗。“正如石油拥有从原油到冶炼到加工成塑料等一系列石油制品的附加值链条,现在,不丹更多把加密货币视作是对水电能源的‘加工冶炼’,以赋予其更高价值。”</p>
-<p>“这是个‘人质情形’ (Hostage Situation)。”宋鸿楷说: 如果想通过森林保护的方式得到碳排放许可证——需要先得到森林威胁的证明——所以那些原森林,如果没有受到威胁,就得不到碳证。不丹已经有很完善的森林保护法律,所以反而得不到碳证。”森林碳消纳的能力只有在碳排放威胁环境时才会被认为有价值。虽然环境危机已经非常紧迫,但不丹仍然无法在全球环境博弈,尤其是与高碳排大国的对话中拿到令人信服的筹码。</p>
-<p>尽管不丹的环境价值观有着历史文化的精神支持和政治道德要求,一度成为 “西方想象中的理想代表”和“另类发展路径”的符号,但不丹本国仍然面临现实的经济发展危机——不丹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疫情期间,其经济脆弱性更凸显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不丹长期面临与外部世界及其主流经济发展模式即新自由主义霸权,进行艰难的动态抗衡。</p>
-<p>“不丹应该是唯一一个树在《宪法》中都有权利的国家,但是这些树木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收入,让政府履行基本职责。”不丹能源与气候资源部首席规划官索南·扎西(Sonam Tashi)讲了这个冷笑话。在不丹创新论坛上,索南·扎西对这一矛盾直截了当地说:“建立碳市场的技术方案是现成的,真正的阻碍是政治意愿。我们与许多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不丹这样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当然希望以大自然为解决方案,但工业化国家希望找到基于技术的方案。”</p>
-<p>索南·扎西在上说:“我们需要绿色税、环境债券等各种金融、经济工具来把这种不平衡纳入现有的经济体系,直到完善的碳市场让不丹这样的国家受益。”索南·扎西曾作为不丹首席谈判代表参与《巴黎协定》第六条有关碳市场的谈判。该条款允许各国自愿合作实施“碳贡献”,而不丹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和林业等减碳能力货币化,以进行气候融资。</p>
-<p>这一过程涉及大量的新兴技术和创新工具,需要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传感器和物联网才能评估森林、温度、土壤和水质等,形成对碳资产准确和快速评估。同时,不丹已经提出利用代币化的机制创建碳信用额,使用分布式账本(DLT)的凭证钱包,并且与不丹国家数字身份(NDI)结合,进行储存和交易。</p>
-<p>“不丹已经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的国家适应性计划(National Adaptive Plan)中寻求140亿美元的债券,接下来5年的发展首先需要14亿。但是,现实是,没有一个国家,哪怕在战争中花去比这更多的钱,也不会愿意支付给不丹用以援助发展。”索南·扎西说。</p>
-<p>宋鸿楷在论坛上表示,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就是为全球经济提供上万亿的经济价值,从这一角度,不丹早已站在碳中和成就的终点线,拥有万亿美元的环境资本,并且因此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创业者对不丹环境治理的充分认可引起论坛观众的鼓掌欢呼,但本地官员索南·扎西则提出了环境问题中 “应然”与“实然”之间的残酷差距。</p>
-<p>“对不起,面对乐观者,我不想扫兴。”他说,“加入万亿美元俱乐部当然是不丹人长期以来的梦想之一。但是让我们回到现实,不丹并不是一个人手古驰包的国家。我们必须要让工业化的国家提高对环境的关注,捐赠的基本资金必须升高。我知道这很有争议。但是我们需要对‘气候融资climate finance’有一个恰当的定义,而不应该重新贴标签或者重新定向现有的官方发展援助。如果任何人真心地想要改变,那就拿出你的钱来。”</p>
-<p>索南·扎西说: “在不丹建立碳市场是有一些基础的。首先,我们是全世界唯一的负碳国。其次我们已经在收绿色税,例如进口化石燃料需要交税,车辆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排放量交5%-30%的绿色税。税收是碳价格指导框架的一部分。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必须检验碳市场,哪怕我们是第一个。”</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0Njk2OTQ4OTAtVy5qcGc~dz0xMDI0.jpg" alt="" class="wp-image-25450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13年9月4日,不丹,普纳桑楚(Punatsangchhu)水电项目隧道内的工人。摄:Kuni Takahashi/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4">盖勒普正念之城:加密数字经济的试验场</h2>
-<p>创新论坛之后,不丹国王旺楚克与青年参会的嘉宾举办了一个炉边谈话,Amber是参与者之一。“大家就盘腿坐在地面的垫子上与国王近距离地交流,国王亲口征求大家的关于不丹发展的意见。”他说不丹从未被殖民,保持了非常强的文化认同;但同时几乎错过整个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喜马拉雅的山脚边缘快要被世界遗忘。那现在应该如何不丢掉文化传统与自我本色的发展?以及那种与世无争、安居一隅的状态是否还是一个可行的选择?</p>
-<p>大约在一年以前,也就是2023年12月初,不丹国王旺楚克提出,将在不丹南部城镇格勒普打造正念之城。该规划占地2500多平方公里,位于不丹南部靠近印度边境。项目规划具有机场、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和酒店等一系列场所。在“形”之外,整个规划更加强调“意”之所在:它的设计理念源自不丹文化和精神遗产,强调佛教的慈悲和金刚乘精神。正念之城的建筑设计理念核心由佛教“曼陀罗”为原型,特区由该地区的河流和溪流组成的水路街区组成,更有大坝和寺院,更是一个佛教社会价值观与环境开发的综合体。</p>
-<p>2024年国王演讲中再次强调正念之城施行“一国两制”( “One Country, Two Systems”)的战略原则,并且重申它作为特别行政区对国家的意义。正念之城是不丹尝试开放市场,吸引外商投资和人才,促进贸易并进而推动全国改革的重要试点。“但是不丹并不打算永远维持‘两制’。最终,它们必须融合为‘一国一制’。创新必须在其他地区得到体现,才能使整个国家取得成功。”</p>
-<p>在国王的设想中,正念之城在大湄公河走廊战略定位,正如新加坡之于东南亚、迪拜之于中东——他希望正念之城能够成为南亚的经济和商业中心,技术枢纽和交通门户。国王也在演讲中表示,在一“国民幸福总值”的愿景和价值观基础上,特区将通过提供有利的商业环境和令人信服的激励措施吸引外国投资,吸引足够的外国投资者和专业人才。</p>
-<p>在这里,不丹不仅将要施行独立的法律与公共政策,提供良好的商业基础设施,形成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的环境,还会使用由实物黄金支持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TER”。在创新论坛上,正念之城财务总经理Ho Beng Lim宣布该数字货币的发型,并且解释说,Terma,在不丹官方语言宗卡语中是“隐藏的宝藏”的意思。它来自不丹佛教基于8世纪古鲁仁波切的教义的传统——即使是普通的岩石、湖泊和树木也能蕴含最高的精神真理。在不丹,Terma传统与其他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一起,促进形成了对环境的特殊道德观。</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2"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BUDIxMzU0ODQwNjQ3NDY0LVc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451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21年9月5日,不丹普那卡宗,喜马拉雅山脉下,一匹马站在普那卡宗修道院前。摄:Sergi Reboredo/VWPics via AP/达志影像</figcaption></figure>
-<p>“从某种程度上来说,TER是对过去金本位制的重新诠释,只是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区块链,每一单位的TER都由不可改变的黄金重量支持。”2024年2月10日,正念之城(GMC)皇家特许状颁发,新法将新加坡普通法和阿布扎比全球市场(ADGM)法规结合起来,以管理正念之城的公司注册、就业、税收和金融服务。而这一套数字货币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也将适用。这意味着正念之城采纳了全球标准的金融服务和监管框架,尤其是数字资产的监管要求。</p>
-<p>除了发币,在正念之城的土地征用过程,政府已经开始考虑“代币化”的方式。正念之城的主管Dasho Dr. Lotay Tshering在10月5日接受《不丹人》采访时解释,用于开发正念之城的土地征用有三种方式,除了等价换地、现金补偿,不丹也在考虑代币化。代币化意味着,即使土地被高速路覆盖,但是该土地的所有者的所有权以代币化的数字资产形式存在,并且可以参与竞标。最终,该资产的价值将与正念之城项目同步增长,这是一种数字化的租赁。“理论上,所有者每个小时都可以获得报酬;另外,普通人可以作为正念之城的投资者和参与者,否则没有人关心该项目的成长。”</p>
-<p>加密技术应用在今天仍然富有争议,在不丹能否成功,也存在一定的质疑。《福布斯》在2023年的一篇《代币化为何失败》的文章中就提到代币化的挑战和争论,文章指出大部分代币化项目止步于噱头十足的新闻稿和宣传,实际上发挥的作用有限。“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将数万亿美元的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未来指日可待,但只要对加密市场的信任几乎不存在,它就永远不会发生。”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在对《财新》<a href="https://finance.caixin.com/2024-11-04/102253060.html?originReferrer=caixinsearch_pc" rel="noopener">评价</a>香港近期的代币化尝试时也说到,“RWA发展的其中一个难点是,现实世界资产的价格波动相对较小,故很难在二级市场形成充足的交易量,流动性容易逐渐萎缩,要等待有创新者能提出真正带来流动性的用例(use case)。”</p>
-<p>“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的前景还有待探索。”有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从业者对端表示:“宽泛地讲,代币化支持者通常主张的提高资本效率、节省交易的成本、增强合规和透明以及公平对待服务资产管理等等优势,在实践中这些效果尚不明显。以往发达国家的很多项目确实最后不了了之。”</p>
-<p>但是不丹不一定也会如此。该业内人士指出,不丹目前的经济和金融发展阶段、国内外融资和筹款条件,或许与欧美地区不可同日而语。在欧美等金融系统成熟、流动性高的地区,代币化的资产投融资方式优势不一定明显。但是对于不丹这样低收入、金融服务和技术欠普及的地区,区块链在内的各种新兴技术反而提供更多的数字包容性。</p>
-<p>不丹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1993年,不丹政府才成立不丹证券交易所(Royal Securities Exchange of Bhutan Limited,RSEB),它是世界上最小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成立后,陆续有9家公司退市,如今只有18家上市公司。根据交易所年报,2023年底的交易所市值为601.9亿努尔,按照当下汇率约为7.08亿美元。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2012年到2017年之间,亚行技术援助特别基金(ADB’s Technical Assistance Special Fund)曾帮助不丹建立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制定资本市场的整体规划、法律和监管框架,管理公共债务等,其中包括吸引更多的公司上市,并且探索水电资源的债券化等等。</p>
-<p>尽管经过多年努力,不丹的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发展不足。2018年,不丹学者奇米旺莫等人在《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文内描述,当时交易所旗下21家上市公司中,只有5-6家定期交易,以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主,其他处于休眠状态。交易所一周只有3天交易日,“商店开着门却没有顾客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在访谈中这样对学者表示。研究覆盖的一百多名不丹的受访人中,有35%的人甚至不知道不丹有股票市场;知道不丹交易所存在的人中,只有9%的人购买过公司股票和债券。</p>
-<p>此前的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也给不丹交易所带来打击。根据交易所2023年年报,2021年的交易所交易量暴跌43%。尽管2022年回弹强烈,是2021年的一倍有余,但势头并没有持续,23年的交易量比22年下跌37%。</p>
-<p>“不丹的融资环境和渠道都有局限。比起传统的融资方式,或许代币化的优势反而更具有现实意义。采用这些方式,可以帮助不丹本土的经济市场更好地和外界做衔接,降低管理成本。”</p>
-<p>在12月18日,根据正念之城的官方网站,新加坡加密金融服务公司Matrixport有意向正念之城申请金融服务许可证。倘若获得监管批准后,Matrixport计划在正念之城提供虚拟资产金融服务,包括结构化产品、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解决方案、主要经纪服务以及虚拟资产托管解决方案。Matrixport由全球最大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的创始人吴忌寒,于2018年比特大陆人事震荡后,率领部分比特大陆员工成立,公司现任CEO葛越晟也曾是比特大陆元老之一。</p>
-<p>“在不丹,人们信任的不是代币化的方式或加密货币技术,而是国王。”一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表示,某个地产项目在美国做资产代币化和不丹为行政特区做资产代币化,也有很多不同的先决条件。“不丹正在寻找所有可能的方式谋求发展。融资方面采取的加密数字技术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121"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HZXR0eUltYWdlcy0yMTU2NTUzMzk3LVc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450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24年4月16日,不丹首都廷布,印有不丹国王凯萨尔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样貌的勋章。摄:Eric Lafforgue/Art in All of Us/Corbis via Getty Images</figcaption></figure>
-<h2 class="wp-block-heading" id="heading-5">生存危机与信息技术的终点:跨越式发展的可能</h2>
-<p>“看到年轻人仍然靠着 8000 努尔特鲁姆(不到95美元)的薪水挣扎维持生计,这令人痛心。”2024年12月17日,在正式宣布正念之城项目的一周年后,不丹国王再次于国庆演讲中阐述。</p>
-<p>虽然主权管理基金中的比特币大涨,但是不丹的经济仍然在挣扎。在新冠和全球经济萎缩双重影响下,不丹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19年的5.76%大幅下滑到当年的-10.08%,跌至历史最低点。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不丹政府财政赤字从202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增加到2023年的6.7%。经常账户余额从2020年占GDP的-13.0%负值恶化到2023年的-25.2%左右。外汇储备状况从2022年底的7.67亿美元恶化到2023年11月的5.3亿美元。通货膨胀率在2023年降至4.2%,但仍高于新冠疫情爆发前5年的3.6%。</p>
-<p>长期失业和大量人才移民海外更是不丹的经济威胁。不丹只有70万人口,但面临严重的人口流失。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由于不丹私营部门规模小、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以及对资本密集型水电行业的依赖,不丹经济无法创造所需数量的就业机会。2023年,整体失业率为3.5%,青年失业率为15.9%。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迫使许多适龄国民移居发达经济体。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间,约有1.6万名不丹人前往澳大利亚寻求教育和工作机会,这已经是不丹总人口的2%了。</p>
-<p>2024年10月,不丹国王访问澳大利亚,约有2.7万名不丹人参与国王接见活动。尤其是在不丹侨民聚集最多的城市珀斯,由于注册人数实在太多,原本只有一天的活动增加到两天。在Tiktok等社交媒体上,人们冒雨会见国王,很多人感动落泪。</p>
-<p>在随后12月17日的国王演讲中,他提到此行是一段“喜忧参半”的经历。因为身在海外的不丹人因为国内缺乏机会才远离亲人。去年他就宣布,“格勒普正念之城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回来。在此期间,请努力工作,获取知识和技能。 ”</p>
-<p>“我不能凭良心要求我们的年轻人在没有明确承诺更光明未来的情况下继续前进。我们必须紧急创造有意义的就业机会,提供明确的学习途径和有吸引力的职业前景,以帮助我们的年轻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他们必须准备好接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机器人和超级计算快速发展所提供的机会。”</p>
-<p>不丹想要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十七世纪以来,不丹经历了长期的神权政治。1907年末,乌金·旺楚克(1862-1926)成为不丹第一任国王,不丹成为世袭君主制国家。1999年,不丹王室首次开放引进电视和网络,在此之前,不丹确实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2003年,不丹接入手机网络。尽管19世纪70年代不丹就有官方报纸,但直到2006年,不丹才开放媒体管制,允许媒体私人市场化。这一时期,不丹的民主化进程自上而下地推动,第三和第四任国王推行了以民主化和权力下放为目标的重大政治改革。</p>
-<p>最重大的变化发生在2008年,当时第四任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放弃了绝对君主权力,将民主制度赋予人民。自此,不丹成为一个民主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为国家元首,民主政府制度以首相为首。2008年7月18日,第一届民选政府通过了《宪法》。不丹《宪法》规定国王的退位年龄为65岁,虽然君主的头衔世袭,国王也是国家元首,议会可以罢免国王。</p>
-<p>2008年11月,当年28岁的王储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加冕成为第五代,也就是今天的不丹国王,并宣布进一步改革。在2024年12月的国王演讲中,他讲到他父亲曾经对他的一句话:“我们国家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国王太危险了,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未来的国王会有能力或仁慈。为了国家未来的安全,民主和持久的制度至关重要。”</p>
-<p>在2008年的政治民主化后不久,Facebook等网络社交媒体就成为政治精英的活跃空间,并且在不丹大选中扮演重要的信息沟通和动员工具。2013年的大选,当时的反对党人民民主党领袖Tshering Tobgay在大选之前发了3676条社交媒体,是政府的6倍。就是这一年,反对党人民民主党(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DPD)赢下47 个席位中的 32 席。这是君主立宪后不丹历史上的第二次大选,80%的不丹人民参与投票。在人民的选择下,不丹完成了政党的更替。</p>
-<p>欧洲等其他地方从印刷术到互联网的发展用了几个世纪,不丹就这样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跨越式经历了社会与信息革命,并没有经历主流世界习以为常的线性历史,政治方面的民主化与传播技术的社会变革交织交融。或许因为历代国王的政治表现,因为君权主导、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也因为其历史与环境原因,例如不丹从未被殖民,且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与独立,即使在现代传播方式的冲击下,不丹的社会文化依然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民众仍然高度信任国王。民众不仅仅将其作为精神领袖,更愿意相信他的政治诚意。</p>
-<p>在演讲中国王说:“不丹的处境令人羡慕。我们可以利用小国固有的优势,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最重要的是,我们得天独厚地拥有国王、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和谐与信任,这种和谐与信任将我们所有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愿景。”</p>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width="3000" "2000" src="https://app.theinitium.com/wp-content/external_image/aHR0cHM6Ly90aGVpbml0aXVtLmNvbS93cC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yNS8wMS9BUDExMTAxNTEyMTU4MC1XXzEuanBnP3c9MTAyNA__.jpg" alt="" class="wp-image-25451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class="wp-element-caption">2011年10月15日,不丹首都廷布,国王凯萨尔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al Wangchuck)与王后吉增佩玛(Jetsun Pema)的新婚庆祝活动后,佛教僧侣聚集在一起。摄:Kevin Frayer/AP/达志影像</figcaption></figure>
-<p>“我在2G时代成为国王,现在我已经43岁了。”现任国王在2023年的演讲中专门以通信技术世代为刻度,标记了自己的国王生涯。他宣布正念之城的消息时,强调项目的三个当务之急:能源、互联互通和技能。</p>
-<p>数字技术联通的首先是身在海外的不丹人。不丹证券交易所于2023年10月7日为旅居国外的不丹人推出了mCaMs应用程序直接交易功能,让身在海外的不丹人可以投资不丹的证券市场。在正念之城的开发中,盖勒普投资发展公司(Gelephu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与亚洲首家全储备数字银行ORO银行合作,为居住在海外的不丹人提供一项定期存款计划(FTD),以发行国家建设债券,旨在筹集1亿美元。通过手机软件,海外不丹人就可以参加这个定存计划。</p>
-<p>国王的呼唤得到了回应。在12月17日演讲中,国王透露,“尤其是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不丹人,他们已承诺为机场项目捐赠近1.4亿美元。随着其他国家不丹人的捐助,这一数额还会不断增加。”</p>
-<p>2024年9月,不丹开始施行Gyalsung国民服务制度。在12月17日的国庆日,国王宣布了更多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公务员系统,建立开明的企业家官僚体制;完善为国家、人民和经济服务的法律系统;以及建立“不简单复制外国政治制度的精英民主”,以保障民主的公平和发展的连续性,让有能力和经验的人领导国家。12月26日,盖勒普正念城市管理局(GMCA) 宣布颁布“2024 年正念之城(GMC)法第 1 号”,即《2024 年法律应用法案》,为特别行政区提供了治理框架,加强了其自治权。</p>
-<p>不丹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数字货币的尝试、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特区的探索和富有野心的数字蓝图,不丹展示了一个小国,在力求保持文化与价值身份的同时,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中找到到自我定位,寻求发展和突破的尝试。然而,这条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在经济和人口流失的压力下,如何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能源与资源市场,积极参与信息时代的新一轮区域整合与全球化的挑战,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不管怎样,不丹的故事已经是全球数字化浪潮中一段独特的章节。</p>
-
- <figure><small>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a data-ancho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href="mailto:editor@theinitium.com" class="copyright-link">端传媒编辑部</a>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 </small></figure> 特约撰稿人 侯奇江 发自新加坡 在经济压力与人口流失的生存危机下,处于喜马拉雅深处的小国不丹如何拥抱加密数字的技术和信息革命的变化? 2016年4月13日,不丹首都廷布,章崗拉康寺廟,年幼的僧侶在學習中途小休。攝:Cathal McNaughton/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11月初,美国大选特朗普胜选。他一改数年前对认为“比特币是骗局”的保守态度,在新届政府中表达了更加宽松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和支持态度。“特朗普效应”立刻作用于资本市场,热钱暗涌,狂热推动比特币价格。在特朗普当选日后一个月内,比特币价格上涨45%,首次突破了10万美元大关,在12月4日左右创下10.34万美元的历史高点。“恭喜比特币用户!!!10万美元!!!不用客气!!!我们一起,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周四在其社交媒体网络Truth Social上如此滥用感叹号地激动写道。 加密货币资本市场的影响无远弗届,涟漪就此波及喜马拉雅的山脚下,一个常常被人们遗忘的弹丸小国,不丹。由于中国与不丹至今尚未建交,大多数中国普通人眼中,不丹或许是一个神秘、贫穷、封闭的小国家,是明星夫妇梁朝伟刘嘉玲举办婚礼的地方。然而,根据比特币研究机构Arkham Intelligence,在2024年9月左右,不丹持有大约13011个比特币。从政府持仓规模来看,不丹是目前全球第四大持有比特币的国家(因不同渠道统计口径、信息披露与交易记录的差别,乌克兰位于中美英之后不丹之前)。美国投票日以来的比特币狂热,让不丹的比特币储备价值已上涨逾2亿美元,达到11亿美元。目前,不丹的数字货币持有量占到本国GDP的大约36%。 国家主权财富中有如此高占比的加密货币,是一种有风险的押注。自从2022年比特币交易受到媒体关注后,隐士国家不丹加密货币挖矿的秘密得以公开。然而,不仅仅是高波动价格带来的风险,对于一个这样的小国而言,比特币挖矿更是能源密集型的活动,而不丹一贯以来秉持尊重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其独特的“国民幸福总值”闻名于世。如何调动其能源资源、影响内外部的社会共识,又如何推行民主化改革和数字化治理?一系列变化正发生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褶皱之中,鲜为外界知晓。 2023年年末的国庆日,不丹国王旺楚克在每年一度的国王演讲中说:“我们是一个夹在大国和强邻之间的内陆小国,生活在一个全球变化迅速且不可预测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的未来岌岌可危。”彼时他首次宣布了“盖勒普正念之城”(Gelephu Mindfulness City,GMC 下文简称正念之城)的国家开发计划,尝试推行特别行政区(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一国两制”的试点,并且推进民主化改革,认为这是解决不丹人口流失危机、守护不丹及其精神遗产、给不丹人创造更好未来的机会。 在西方普遍经历社会危机、能源与环境危机、重新思考唯GDP为追求的经济模式与“去增长”(De Growth)思潮凸显的今天,在世界的边缘几乎被遗忘的不丹,能否为人类发展提供一个“另类路径”?在各类货币战与金融竞争暗流湍急,地缘政治频繁摩擦震荡的当下,不丹又能否凭借信息数字变革,松动主流世界格局关系,为其国家谋取更多的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生活提供实在的改善? 2017年12月11日,不丹首都廷布,小孩在高速公路旁的空地踢足球。摄:Cathal McNaughton/Reuters/达志影像 “比特币”隐士大户:南亚小国的加密资产与数字身份 2024年10月,不丹举办首届创新论坛(Bhutan Innovation Forum, BIF)。区块链从业者Amber作为嘉宾由新加坡来到不丹的首都廷布:“这里的基础设施或许还有发展空间,但是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已经迎头赶上了。” 目前的首都廷布只有不到15万人口,和云南腾冲差不多。不丹全国才78万人口,与昆明新区呈贡区相差无几。小红书上,中国年轻人因为国王常与游客互动的亲民形象,戏称他为‘县长’。 作为这样的人口小国,不丹却是仅次于美国、中国、英国,是政府持有加密货币第四位的国家。这个神秘遥远的南亚国家的比特币持有量是萨尔瓦多的三倍——后者是目前首个且唯一一个将比特币设为法定货币的国家,而比特币在该国也可以用于包括付税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支付行为。然而对比强烈的是,尽管数字钱包很鼓,不丹的人均GDP依然很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测2024年6月不丹人均名义GDP为3690美元。2023年12月,不丹才正式脱离联合国规定的最不发达国家行列,这已经是一个里程碑。 2022年前后发生的比特币熊市危机,不丹从事大量比特币开矿的“公开秘密”才得到印证。根据《福布斯》的报道,比特币交易所FTX和贷款方Voyager在内的多家公司破产,清算文件和诉讼中暴露了不丹的国家主权财富管理公司Druk Holding & Investments(下文简称“DHI”)的交易记录。从那以后,不丹的比特币持有身份才浮出水面,被认为是“数字经济”的隐士国。 这种情况引起对不丹国家资产安全的担忧。比特币虽然已是全球排名第七的全球资产,超过了白银,仅次于黄金和美国苹果、微软、英伟达等五家科技巨头之后,但它高风险、高不确定性与法律合规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其价格往往在短时间内以过山车方式波动剧烈。就在近期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大关达到10.98亿顶点之后的24小时内,即刻遭到大批投资者抛售,最低跌至8.9万美元,随后高拉。交易数据显示,许多机构投资者高位抛售后很快以低点重新入场,在贪婪区间中转换投机。 不丹并不是投资套利,而是利用能源盈余挖掘加密货币来充实其主权财富基金。2024年12月3日,DHI首席技术官贝内克(Jacques von Benecke)在对GovInsider表示,目前不丹的主权财富基金有大约12亿美元的数字资产组成。截至12月,每个比特币的价值几乎是不丹开始采矿业务那年价格的十三倍,而不丹政府几乎每周都会利用比特币来资助公共服务和项目。 这一波来势汹汹的牛市中,市场上也不乏不丹的身影。根据不丹本地报纸《不丹人》报道的整理,2024年的10月、11月和12月,DHI均曾出售比特币——这都是比特币价格飙升时期。其中12月9日,在10万大关高点附近,根据比特币媒体的消息,据Onchain Lens监测,不丹王国政府所拥有的比特币账户地址向QCP Capital转移了406.074枚比特币,价值约4000万美元。根据消息,交易后该地址仍持有12202枚比特币,市值约12亿美元。 “根据我的观察,不丹在比特币投资方面并不被动。”Amber分享到。2023年5月,DHI与新加坡的比特小鹿(Bit Deer Technology)共同创建5亿美元的基金,进行比特币挖矿的设备投资,更是公开化了这个喜马拉雅王国的挖矿活动。这一笔投资价值相当于不丹国内当时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Amber分析:“因为挖矿capex(资本支出)投资大,大规模的矿场投资选址会很谨慎。不仅是要考虑能源成本,也对监管和地缘政治的风险比较敏感。不丹对矿厂不一定是个必选项。但是对于不丹,这是一个一定要抓住的机会。不丹在当时却很有推动的决心,最初由国家主导的比特币挖矿率先行动承担了风险,得益于水电站的条件率先执行,做出了一些成绩之后吸引了在区块链行业里头部公司来投资和合作。现在不丹比特币挖矿也有外资私人企业的身影。后验地看,没有当时的勇气和魄力,不丹这样的小国不会成为加密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除了在加密货币方面低调地开矿,利用数字工具促进发展已经提上日程。不丹政府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也提出了建立“数字不丹”的目标。其中,到2034年,不丹希望数字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提高到10%,从2024年起,每年在该领域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等等。 “数字雷龙旗舰计划 ”(Digital Drukyul Flagship Programmes)中,不丹已经发起的一系列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其中最有名的项目是2023年不丹推出的国家身份平台NDI (National Digital Identity)。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自主主权的国家数字身份证。这个身份框架利用领先的区块链技术进行验证,也与个人的学位证书、医疗记录等其它相关数据关联。而不丹国王是这个数字身份证上的第一个用户。 2017年12月11日,不丹首都廷布,小孩在网络游戏中心聚集。摄:Cathal McNaughton/Reuters/达志影像 水电能源的赐福?如何摆脱荷兰病 “在不丹谈论数字货币,除了交易侧和技术侧的部分,其实更多在谈论水电。”Amber说。不同于中国、美国、英国政府大多通过缴收而得到的数字货币,排名第四的不丹的BTC(比特币Bitcoin)来自算力挖矿,更是得由于其充分的水电资源和贸易环境。 要理解不丹如何一步步走到“比特币开矿”,得先理解不丹原本的能源与经济结构。这座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在印度与中国夹缝中长期经历孤立政策的内陆小国,于1961年才启动现代化进程,并且深受经济强国印度的影响。它的自然禀赋也独具地理特色:国家内海拔落差高达7400米,被森林覆盖的国土面积高达71%。在今天,从卫星地图上可见,不丹的比特币矿场就位于这些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中。 喜马拉雅高原的雪山、瀑布与河流为水电工程提供了天然的动力。这种自然禀赋让不丹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不丹的水力发电储量为5万兆瓦,经济上可行的水力发电潜力为2.67万兆瓦。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类似的邻国尼泊尔实际上拥有更大的发电储量和潜力,分别为8.4万兆瓦和4.3万,但尼泊尔的开发能力远不及不丹,以至于不丹是能源出口国而尼泊尔国内面临巨大的电力缺口。 从1980年左右开始,不丹的经济支柱就来自水电。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这40年间,不丹GDP的高增长期,均与水电项目的投产吻合。而建设水电的捐赠和贷款,大部分来自印度,印度资本净流入和电力出口常年在不丹GDP占比中高达30%,最高时可以接近50%。不丹的水电不仅用于满足国内需求,也主要出口印度。 2012年2月11日,不丹旺杜,普纳桑楚(Punatsangchhu)水电工程旁的一座发电站。摄:Adeel Halim/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10年代中期以来,不丹和印度在水电合作频繁。2019年开始,双方签署了十项备忘录,在能源、IT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尽管印度在该时段内的发电量一直过剩,甚至向尼泊尔、孟加拉出口电力,对不丹的水电进口却在增加,多条跨境高压直流线路互联互通。从地图上呈现的跨境电网看,这些电网正好缝合在地理位置的关键地区,印度东北部与八个邦通过一条22公里宽的细长走廊相连接。这里被称作印度的“鸡脖子”,也是印度东部政策发展的核心所在。不丹与印度之间的电力供应显然满足了双方电网所需的大量平衡电能。 然而对于不丹而言,正是考虑到这样的国家货币体系和水电出口在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丹有着对单一能源依赖“荷兰病”与援助依赖捆绑的担忧。荷兰病指的是国家因为单一的能源部门的繁荣,看似货币汇率上升而实际上出现国内其他出口、制造业衰退、贸易平衡恶化的现象。一般而言能源依赖更多发生于石油资源充分的国家,水电清洁能源是否构成“病因”尚未有结论,但世界银行等诸多机构已经提出这样的担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不丹非水电出口的增长主要由巨石和贱金属等矿产品推动,而其他出口产品,例如农产品的增长极其有限,贸易结构单一且不平衡。 就在2024年10月初的不丹创新论坛上,加拿大矿业公司艾芬豪矿业的创始人罗伯特·弗里德(Robert Friedland)直言不讳地说到,由于不丹的径流式水力发电系统,不丹的电力淡旺季之间产量悬殊,在季风雨季电力冗余,但在冬季面临挑战。然而,不丹以不到4美分的价格向印度出售电力,但当淡季需要从印度回购时,成本上升到6美分以上,“我觉得这很不公平。” 不丹目前进出口电价的差异,虽然反映出印度和不丹的电力供需差异,但这也已经是印度对不丹进行援助后的结果。除了出口相对低廉的能源,接受高附加值工业品援助,则是另一个争议。更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在印度主导下,不丹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拥有自己的主权货币努尔特鲁姆(Nu),建立金融市场。然而,直到今天,努尔特鲁姆与印度挂钩,维持在1:1汇率不变。因此,不丹有着强烈的追求经济基础的多元化和平衡的动机。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不丹最大的私营报纸《不丹人》(The Bhutanese)的调查记者旦增·拉姆桑在2023年接受播客Beyond the Indus采访时评价了DHI与比特小鹿的合作:“我们有大量的电力过剩,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电力。除了出口,我们只可以用来进行加密货币挖矿。”拉姆桑表示,不丹的比特币开发是“地理与能源的战略选择”。尽管5亿美元的投资是巨大的数目,但是DHI会提供土地、基础设施、电力和法律政策,比特小鹿提供现金融资。不丹的目的在于,“以美元为汇率出售我们的电力。” “作为内陆国家,我们没有海岸线和海港;作为98%国土面积都是高山的国家,我们也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作为一个错过了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国家,我们无法在农业、工业方面与大国竞争。加密货币开采对于不丹而言,是第四次信息化树上低垂的果实。”旦增·拉姆桑在播客中分享到,“很多西方人对不丹有着田园诗歌般的印象,但这不会给不丹带来好处。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抓住它。” 2011年10月16日,不丹帕罗宗,塔克桑寺附近悬挂著经幡。摄:Adrees Latif/Reuters/达志影像 唯一负碳国的理念:站在绿色增长的十字路口 加密货币挖矿是一个能源密集型的活动。受到利益驱动,在许多实践中的加密货币开矿导致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等诸多环境问题。尽管目前比特币交易价格飙升,但挖矿的代价同样高昂,其成本不仅仅关乎能源价格和产生方式,更涉及冷却代价、法律限制、人力资本以及研发与创新等。根据剑桥比特币电力消耗指数,在2024年12月20日,每开发一枚比特币的成本已经高达4.7万美元。关于加密货币挖矿产生的污染,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否能解决其可持续性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论。 不丹的邻居中国曾经是加密货币最大的开采国。2021年中国禁止比特币挖矿后,全球矿工开始“逐廉价能源而居”。在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的案例中,因为比特币挖矿而污染环境,打破地区原有能源平衡的案例已经出现。在不丹的语境下,尽管目前采取的是水电绿色能源开矿,但其能耗与投入,以及这是否与不丹一贯以来秉持的“高价值、低影响”的国家战略和可持续绿色发展冲突,从环境角度看待加密货币挖矿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亚洲数字本土碳排放登记机构碳中宝(Carbonbase)的首席执行官宋鸿楷(Max Song)是不丹创新论坛的发言嘉宾之一,也是创建比特币绿色挖矿标准的人之一。他告诉端,“加密货币挖矿本质上是一个高能耗行为,它的环境属性是能源选择而确定的 。” 中国在2021年作出禁止比特币交易和挖矿方面的政策转变,是政府意识到加密货币开矿威胁了中国对《巴黎协定》的允诺,即‘中国在2023年将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60%’的这一允诺。根据清华大学等专家的论文预估,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境内比特别区块链年能源消耗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296.59太瓦时,相应产生1.3050亿吨的碳排放。 但是中国的严禁打击并没有减少全球加密货币开矿行为,加密货币矿工和矿场只是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了。“不论在哪儿,能源消耗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公共性的。许多国家的廉价能源都是火力发电,行业内的一些现象是,比特币矿场给一些快倒闭的燃煤发电厂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宋鸿楷分享他设计绿色比特币挖矿的逻辑:“如果我们想减少BTC挖矿的环境影响,我们需要鼓励矿工选择绿色能源驱动他们BTC挖矿设备,但是绿色能源通往是比普通电网贵一些,所以我们需要给矿工创造一个新的激励机制,鼓励BTC矿工能主动选择绿色能源,并且用数字化手段追踪挖矿过程中的碳足迹。” “从这个视角来看,不丹国家的BTC挖矿是有天然优势,不丹的模式是一种BTC绿色开发的新模式,因为它利用旺季冗余水电开发,所有不丹国家生产的的BTC挖矿已经是绿色的了,只是缺乏认证。” 但如果因能源消耗而认为不丹不应该这样做(加密货币开矿),宋鸿楷认为这也是一种狭隘的偏见。他表示,加密货币的碳足迹是整个碳市场中的一部分。其他国家在工业化时以巨大的环境代价跻身富裕国家之列,在这个过程中,不丹的森林承接这些被转嫁而来的环境负担,每年吸收数百万吨二氧化碳,这是其碳排放的三倍。基于目前的碳核算框架,不丹无法开发这一片珍贵的资源,更无法把这种碳消纳能力变现,因此加密货币的开发是一个机会之窗。“正如石油拥有从原油到冶炼到加工成塑料等一系列石油制品的附加值链条,现在,不丹更多把加密货币视作是对水电能源的‘加工冶炼’,以赋予其更高价值。” “这是个‘人质情形’ (Hostage Situation)。”宋鸿楷说: 如果想通过森林保护的方式得到碳排放许可证——需要先得到森林威胁的证明——所以那些原森林,如果没有受到威胁,就得不到碳证。不丹已经有很完善的森林保护法律,所以反而得不到碳证。”森林碳消纳的能力只有在碳排放威胁环境时才会被认为有价值。虽然环境危机已经非常紧迫,但不丹仍然无法在全球环境博弈,尤其是与高碳排大国的对话中拿到令人信服的筹码。 尽管不丹的环境价值观有着历史文化的精神支持和政治道德要求,一度成为 “西方想象中的理想代表”和“另类发展路径”的符号,但不丹本国仍然面临现实的经济发展危机——不丹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疫情期间,其经济脆弱性更凸显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不丹长期面临与外部世界及其主流经济发展模式即新自由主义霸权,进行艰难的动态抗衡。 “不丹应该是唯一一个树在《宪法》中都有权利的国家,但是这些树木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收入,让政府履行基本职责。”不丹能源与气候资源部首席规划官索南·扎西(Sonam Tashi)讲了这个冷笑话。在不丹创新论坛上,索南·扎西对这一矛盾直截了当地说:“建立碳市场的技术方案是现成的,真正的阻碍是政治意愿。我们与许多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不丹这样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当然希望以大自然为解决方案,但工业化国家希望找到基于技术的方案。” 索南·扎西在上说:“我们需要绿色税、环境债券等各种金融、经济工具来把这种不平衡纳入现有的经济体系,直到完善的碳市场让不丹这样的国家受益。”索南·扎西曾作为不丹首席谈判代表参与《巴黎协定》第六条有关碳市场的谈判。该条款允许各国自愿合作实施“碳贡献”,而不丹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和林业等减碳能力货币化,以进行气候融资。 这一过程涉及大量的新兴技术和创新工具,需要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传感器和物联网才能评估森林、温度、土壤和水质等,形成对碳资产准确和快速评估。同时,不丹已经提出利用代币化的机制创建碳信用额,使用分布式账本(DLT)的凭证钱包,并且与不丹国家数字身份(NDI)结合,进行储存和交易。 “不丹已经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的国家适应性计划(National Adaptive Plan)中寻求140亿美元的债券,接下来5年的发展首先需要14亿。但是,现实是,没有一个国家,哪怕在战争中花去比这更多的钱,也不会愿意支付给不丹用以援助发展。”索南·扎西说。 宋鸿楷在论坛上表示,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就是为全球经济提供上万亿的经济价值,从这一角度,不丹早已站在碳中和成就的终点线,拥有万亿美元的环境资本,并且因此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创业者对不丹环境治理的充分认可引起论坛观众的鼓掌欢呼,但本地官员索南·扎西则提出了环境问题中 “应然”与“实然”之间的残酷差距。 “对不起,面对乐观者,我不想扫兴。”他说,“加入万亿美元俱乐部当然是不丹人长期以来的梦想之一。但是让我们回到现实,不丹并不是一个人手古驰包的国家。我们必须要让工业化的国家提高对环境的关注,捐赠的基本资金必须升高。我知道这很有争议。但是我们需要对‘气候融资climate finance’有一个恰当的定义,而不应该重新贴标签或者重新定向现有的官方发展援助。如果任何人真心地想要改变,那就拿出你的钱来。” 索南·扎西说: “在不丹建立碳市场是有一些基础的。首先,我们是全世界唯一的负碳国。其次我们已经在收绿色税,例如进口化石燃料需要交税,车辆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排放量交5%-30%的绿色税。税收是碳价格指导框架的一部分。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必须检验碳市场,哪怕我们是第一个。” 2013年9月4日,不丹,普纳桑楚(Punatsangchhu)水电项目隧道内的工人。摄:Kuni Takahashi/Getty Images 盖勒普正念之城:加密数字经济的试验场 创新论坛之后,不丹国王旺楚克与青年参会的嘉宾举办了一个炉边谈话,Amber是参与者之一。“大家就盘腿坐在地面的垫子上与国王近距离地交流,国王亲口征求大家的关于不丹发展的意见。”他说不丹从未被殖民,保持了非常强的文化认同;但同时几乎错过整个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喜马拉雅的山脚边缘快要被世界遗忘。那现在应该如何不丢掉文化传统与自我本色的发展?以及那种与世无争、安居一隅的状态是否还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大约在一年以前,也就是2023年12月初,不丹国王旺楚克提出,将在不丹南部城镇格勒普打造正念之城。该规划占地2500多平方公里,位于不丹南部靠近印度边境。项目规划具有机场、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和酒店等一系列场所。在“形”之外,整个规划更加强调“意”之所在:它的设计理念源自不丹文化和精神遗产,强调佛教的慈悲和金刚乘精神。正念之城的建筑设计理念核心由佛教“曼陀罗”为原型,特区由该地区的河流和溪流组成的水路街区组成,更有大坝和寺院,更是一个佛教社会价值观与环境开发的综合体。 2024年国王演讲中再次强调正念之城施行“一国两制”( “One Country, Two Systems”)的战略原则,并且重申它作为特别行政区对国家的意义。正念之城是不丹尝试开放市场,吸引外商投资和人才,促进贸易并进而推动全国改革的重要试点。“但是不丹并不打算永远维持‘两制’。最终,它们必须融合为‘一国一制’。创新必须在其他地区得到体现,才能使整个国家取得成功。” 在国王的设想中,正念之城在大湄公河走廊战略定位,正如新加坡之于东南亚、迪拜之于中东——他希望正念之城能够成为南亚的经济和商业中心,技术枢纽和交通门户。国王也在演讲中表示,在一“国民幸福总值”的愿景和价值观基础上,特区将通过提供有利的商业环境和令人信服的激励措施吸引外国投资,吸引足够的外国投资者和专业人才。 在这里,不丹不仅将要施行独立的法律与公共政策,提供良好的商业基础设施,形成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的环境,还会使用由实物黄金支持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TER”。在创新论坛上,正念之城财务总经理Ho Beng Lim宣布该数字货币的发型,并且解释说,Terma,在不丹官方语言宗卡语中是“隐藏的宝藏”的意思。它来自不丹佛教基于8世纪古鲁仁波切的教义的传统——即使是普通的岩石、湖泊和树木也能蕴含最高的精神真理。在不丹,Terma传统与其他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一起,促进形成了对环境的特殊道德观。 2021年9月5日,不丹普那卡宗,喜马拉雅山脉下,一匹马站在普那卡宗修道院前。摄:Sergi Reboredo/VWPics via AP/达志影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TER是对过去金本位制的重新诠释,只是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区块链,每一单位的TER都由不可改变的黄金重量支持。”2024年2月10日,正念之城(GMC)皇家特许状颁发,新法将新加坡普通法和阿布扎比全球市场(ADGM)法规结合起来,以管理正念之城的公司注册、就业、税收和金融服务。而这一套数字货币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也将适用。这意味着正念之城采纳了全球标准的金融服务和监管框架,尤其是数字资产的监管要求。 除了发币,在正念之城的土地征用过程,政府已经开始考虑“代币化”的方式。正念之城的主管Dasho Dr. Lotay Tshering在10月5日接受《不丹人》采访时解释,用于开发正念之城的土地征用有三种方式,除了等价换地、现金补偿,不丹也在考虑代币化。代币化意味着,即使土地被高速路覆盖,但是该土地的所有者的所有权以代币化的数字资产形式存在,并且可以参与竞标。最终,该资产的价值将与正念之城项目同步增长,这是一种数字化的租赁。“理论上,所有者每个小时都可以获得报酬;另外,普通人可以作为正念之城的投资者和参与者,否则没有人关心该项目的成长。” 加密技术应用在今天仍然富有争议,在不丹能否成功,也存在一定的质疑。《福布斯》在2023年的一篇《代币化为何失败》的文章中就提到代币化的挑战和争论,文章指出大部分代币化项目止步于噱头十足的新闻稿和宣传,实际上发挥的作用有限。“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将数万亿美元的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未来指日可待,但只要对加密市场的信任几乎不存在,它就永远不会发生。”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在对《财新》评价香港近期的代币化尝试时也说到,“RWA发展的其中一个难点是,现实世界资产的价格波动相对较小,故很难在二级市场形成充足的交易量,流动性容易逐渐萎缩,要等待有创新者能提出真正带来流动性的用例(use case)。” “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的前景还有待探索。”有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从业者对端表示:“宽泛地讲,代币化支持者通常主张的提高资本效率、节省交易的成本、增强合规和透明以及公平对待服务资产管理等等优势,在实践中这些效果尚不明显。以往发达国家的很多项目确实最后不了了之。” 但是不丹不一定也会如此。该业内人士指出,不丹目前的经济和金融发展阶段、国内外融资和筹款条件,或许与欧美地区不可同日而语。在欧美等金融系统成熟、流动性高的地区,代币化的资产投融资方式优势不一定明显。但是对于不丹这样低收入、金融服务和技术欠普及的地区,区块链在内的各种新兴技术反而提供更多的数字包容性。 不丹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1993年,不丹政府才成立不丹证券交易所(Royal Securities Exchange of Bhutan Limited,RSEB),它是世界上最小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成立后,陆续有9家公司退市,如今只有18家上市公司。根据交易所年报,2023年底的交易所市值为601.9亿努尔,按照当下汇率约为7.08亿美元。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2012年到2017年之间,亚行技术援助特别基金(ADB’s Technical Assistance Special Fund)曾帮助不丹建立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制定资本市场的整体规划、法律和监管框架,管理公共债务等,其中包括吸引更多的公司上市,并且探索水电资源的债券化等等。 尽管经过多年努力,不丹的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发展不足。2018年,不丹学者奇米旺莫等人在《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文内描述,当时交易所旗下21家上市公司中,只有5-6家定期交易,以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主,其他处于休眠状态。交易所一周只有3天交易日,“商店开着门却没有顾客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在访谈中这样对学者表示。研究覆盖的一百多名不丹的受访人中,有35%的人甚至不知道不丹有股票市场;知道不丹交易所存在的人中,只有9%的人购买过公司股票和债券。 此前的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也给不丹交易所带来打击。根据交易所2023年年报,2021年的交易所交易量暴跌43%。尽管2022年回弹强烈,是2021年的一倍有余,但势头并没有持续,23年的交易量比22年下跌37%。 “不丹的融资环境和渠道都有局限。比起传统的融资方式,或许代币化的优势反而更具有现实意义。采用这些方式,可以帮助不丹本土的经济市场更好地和外界做衔接,降低管理成本。” 在12月18日,根据正念之城的官方网站,新加坡加密金融服务公司Matrixport有意向正念之城申请金融服务许可证。倘若获得监管批准后,Matrixport计划在正念之城提供虚拟资产金融服务,包括结构化产品、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解决方案、主要经纪服务以及虚拟资产托管解决方案。Matrixport由全球最大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的创始人吴忌寒,于2018年比特大陆人事震荡后,率领部分比特大陆员工成立,公司现任CEO葛越晟也曾是比特大陆元老之一。 “在不丹,人们信任的不是代币化的方式或加密货币技术,而是国王。”一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表示,某个地产项目在美国做资产代币化和不丹为行政特区做资产代币化,也有很多不同的先决条件。“不丹正在寻找所有可能的方式谋求发展。融资方面采取的加密数字技术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 2024年4月16日,不丹首都廷布,印有不丹国王凯萨尔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样貌的勋章。摄:Eric Lafforgue/Art in All of U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生存危机与信息技术的终点: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看到年轻人仍然靠着 8000 努尔特鲁姆(不到95美元)的薪水挣扎维持生计,这令人痛心。”2024年12月17日,在正式宣布正念之城项目的一周年后,不丹国王再次于国庆演讲中阐述。 虽然主权管理基金中的比特币大涨,但是不丹的经济仍然在挣扎。在新冠和全球经济萎缩双重影响下,不丹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19年的5.76%大幅下滑到当年的-10.08%,跌至历史最低点。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不丹政府财政赤字从202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增加到2023年的6.7%。经常账户余额从2020年占GDP的-13.0%负值恶化到2023年的-25.2%左右。外汇储备状况从2022年底的7.67亿美元恶化到2023年11月的5.3亿美元。通货膨胀率在2023年降至4.2%,但仍高于新冠疫情爆发前5年的3.6%。 长期失业和大量人才移民海外更是不丹的经济威胁。不丹只有70万人口,但面临严重的人口流失。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由于不丹私营部门规模小、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以及对资本密集型水电行业的依赖,不丹经济无法创造所需数量的就业机会。2023年,整体失业率为3.5%,青年失业率为15.9%。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迫使许多适龄国民移居发达经济体。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间,约有1.6万名不丹人前往澳大利亚寻求教育和工作机会,这已经是不丹总人口的2%了。 2024年10月,不丹国王访问澳大利亚,约有2.7万名不丹人参与国王接见活动。尤其是在不丹侨民聚集最多的城市珀斯,由于注册人数实在太多,原本只有一天的活动增加到两天。在Tiktok等社交媒体上,人们冒雨会见国王,很多人感动落泪。 在随后12月17日的国王演讲中,他提到此行是一段“喜忧参半”的经历。因为身在海外的不丹人因为国内缺乏机会才远离亲人。去年他就宣布,“格勒普正念之城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回来。在此期间,请努力工作,获取知识和技能。 ” “我不能凭良心要求我们的年轻人在没有明确承诺更光明未来的情况下继续前进。我们必须紧急创造有意义的就业机会,提供明确的学习途径和有吸引力的职业前景,以帮助我们的年轻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他们必须准备好接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机器人和超级计算快速发展所提供的机会。” 不丹想要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十七世纪以来,不丹经历了长期的神权政治。1907年末,乌金·旺楚克(1862-1926)成为不丹第一任国王,不丹成为世袭君主制国家。1999年,不丹王室首次开放引进电视和网络,在此之前,不丹确实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2003年,不丹接入手机网络。尽管19世纪70年代不丹就有官方报纸,但直到2006年,不丹才开放媒体管制,允许媒体私人市场化。这一时期,不丹的民主化进程自上而下地推动,第三和第四任国王推行了以民主化和权力下放为目标的重大政治改革。 最重大的变化发生在2008年,当时第四任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放弃了绝对君主权力,将民主制度赋予人民。自此,不丹成为一个民主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为国家元首,民主政府制度以首相为首。2008年7月18日,第一届民选政府通过了《宪法》。不丹《宪法》规定国王的退位年龄为65岁,虽然君主的头衔世袭,国王也是国家元首,议会可以罢免国王。 2008年11月,当年28岁的王储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加冕成为第五代,也就是今天的不丹国王,并宣布进一步改革。在2024年12月的国王演讲中,他讲到他父亲曾经对他的一句话:“我们国家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国王太危险了,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未来的国王会有能力或仁慈。为了国家未来的安全,民主和持久的制度至关重要。” 在2008年的政治民主化后不久,Facebook等网络社交媒体就成为政治精英的活跃空间,并且在不丹大选中扮演重要的信息沟通和动员工具。2013年的大选,当时的反对党人民民主党领袖Tshering Tobgay在大选之前发了3676条社交媒体,是政府的6倍。就是这一年,反对党人民民主党(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DPD)赢下47 个席位中的 32 席。这是君主立宪后不丹历史上的第二次大选,80%的不丹人民参与投票。在人民的选择下,不丹完成了政党的更替。 欧洲等其他地方从印刷术到互联网的发展用了几个世纪,不丹就这样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跨越式经历了社会与信息革命,并没有经历主流世界习以为常的线性历史,政治方面的民主化与传播技术的社会变革交织交融。或许因为历代国王的政治表现,因为君权主导、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也因为其历史与环境原因,例如不丹从未被殖民,且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与独立,即使在现代传播方式的冲击下,不丹的社会文化依然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民众仍然高度信任国王。民众不仅仅将其作为精神领袖,更愿意相信他的政治诚意。 在演讲中国王说:“不丹的处境令人羡慕。我们可以利用小国固有的优势,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最重要的是,我们得天独厚地拥有国王、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和谐与信任,这种和谐与信任将我们所有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愿景。” 2011年10月15日,不丹首都廷布,国王凯萨尔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al Wangchuck)与王后吉增佩玛(Jetsun Pema)的新婚庆祝活动后,佛教僧侣聚集在一起。摄:Kevin Frayer/AP/达志影像 “我在2G时代成为国王,现在我已经43岁了。”现任国王在2023年的演讲中专门以通信技术世代为刻度,标记了自己的国王生涯。他宣布正念之城的消息时,强调项目的三个当务之急:能源、互联互通和技能。 数字技术联通的首先是身在海外的不丹人。不丹证券交易所于2023年10月7日为旅居国外的不丹人推出了mCaMs应用程序直接交易功能,让身在海外的不丹人可以投资不丹的证券市场。在正念之城的开发中,盖勒普投资发展公司(Gelephu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与亚洲首家全储备数字银行ORO银行合作,为居住在海外的不丹人提供一项定期存款计划(FTD),以发行国家建设债券,旨在筹集1亿美元。通过手机软件,海外不丹人就可以参加这个定存计划。 国王的呼唤得到了回应。在12月17日演讲中,国王透露,“尤其是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不丹人,他们已承诺为机场项目捐赠近1.4亿美元。随着其他国家不丹人的捐助,这一数额还会不断增加。” 2024年9月,不丹开始施行Gyalsung国民服务制度。在12月17日的国庆日,国王宣布了更多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公务员系统,建立开明的企业家官僚体制;完善为国家、人民和经济服务的法律系统;以及建立“不简单复制外国政治制度的精英民主”,以保障民主的公平和发展的连续性,让有能力和经验的人领导国家。12月26日,盖勒普正念城市管理局(GMCA) 宣布颁布“2024 年正念之城(GMC)法第 1 号”,即《2024 年法律应用法案》,为特别行政区提供了治理框架,加强了其自治权。 不丹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数字货币的尝试、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特区的探索和富有野心的数字蓝图,不丹展示了一个小国,在力求保持文化与价值身份的同时,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中找到到自我定位,寻求发展和突破的尝试。然而,这条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在经济和人口流失的压力下,如何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能源与资源市场,积极参与信息时代的新一轮区域整合与全球化的挑战,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不管怎样,不丹的故事已经是全球数字化浪潮中一段独特的章节。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v></div></div> 獨媒報導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 (獨媒報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在立法會提出質詢,指有移居海外人士「回流醫病」,倡設離港限制。梁熙在會上稱,政府財赤下討論削減兩元乘車優惠,認為「對自己人呢就非常之嚴苛,對外人呢就非常之慷慨」、「食窮我哋既特區政府」,促政府「刀口向外」。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不同意「外人」的說法,指該些市民同持有香港身份證。 梁熙在質詢中引述「意見」指,容許已移民者「回流醫病」「做法衍生額外及不必要的公帑開支,不符合本地社會最大利益」。他指目前只有部分福利政策如長者生活津貼設有離港限制,認為按政策一致性角度出發,應為所有福利政策及資助公營服務也設立離港限制,避免已移居海外人士繼續享有。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本港人口自由流動,有助提升本港競爭力。他指政府在制訂社會福利措施需考慮多項複雜因素,而限制持有香港身份證人士使用福利「係一個好複雜嘅題目」。 他又提到公營醫療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約3.9%,醫管局每年約900億撥款便服務全港市民約九成市民,在全球而言屬高效率。盧寵茂重申醫療服務有偶發及急切性,暫無意設立離港限制。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 梁熙促政府「刀口向外」 梁熙指政府面臨財赤,社會討論是否應削減長者兩元乘車優惠,「對自己人呢就非常之嚴苛,對外人呢就非常之慷慨,津貼佢哋返嚟回流香港醫病,食窮我哋既特區政府。」他問當局能否「刀口向外」,將資源用於香港市民而非已移民的市民身上。 盧寵茂回應稱,「我對於外人嗰個定義會有一個疑問喺度,因為呢啲梁議員提到嘅(市民),都仲係攞住香港身份證。點樣釐定一個攞住香港身份證嘅人係外人呢?特別係用『刀口向外』呢似乎重咗一啲,我哋都係希望照顧好曾經喺香港嘅市民。」他重申其他涉及福利金的社會福利,按年度計算及申請,醫療則有很多偶發性。 民建聯陳克勤指公帑緊絀下,資源應集中服務「住喺香港」的市民,理解盧寵茂「醫者父母心」,但認為財赤下不應「慷納稅人之慨」。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盧寵茂:回流醫療後亦可重新居港 盧寵茂再次重申,醫療服務屬連續性,「任何人、全香港750萬市民,有一日都可能會病,咁係咪大家想每一次你去睇醫生嘅時候,都問你,你過去一年係香港住咗幾耐呢?」他指市民「有咗病佢可以返嚟香港,既然佢都有身份證,佢可以回流之後呢,佢再住返喺度。」故考慮後認為如設相關限制,會對全港市民享用醫療服務構成阻滯,對醫護人員及全港市民皆是沉重壓力。他又指目前沒有「回流醫病」的數字,質疑「係咪好似坊間講到咁沉重呢?我哋有一個問號喺度。」 選委界陳凱欣指沒有數字不等於不沉重,倡增設「彈性收費」,向非長居香港者收取半私家醫院的費用,並在住院服務先行。盧寵茂只重申所有持身份證的市民,除非進行年度審批資格,否則難以逐一向求診者查問居港日數。 工聯會鄧家彪稱,特區政府亦支持市民回內地養老,如醫療設離港限制會否與其他政策有違背?盧寵茂回應稱「同意」。新民黨黎棟國認為如查核求診者是否居港屬「廢時失事」,阻礙前線醫護人員工作。 民建聯陳勇問及英美例子,盧寵茂稱本港醫療系統特別,所有市民在無須醫療供款下獲97%資助,認為屬「優勢」及安全網。他指其他地方大多要求居住者購買保險,才可使用當地醫療服務,承認此同時為本港的缺點,難以確認求診者是否長居本港。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index.html b/docs/index.html
index f242f7558..1f6a79c0f 100644
--- a/docs/index.html
+++ b/docs/index.html
@@ -44,6 +44,30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