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10 lines (90 loc) · 3.08 KB

常见求和公式.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10 lines (90 loc) · 3.08 KB

第三章:常见求和公式

3.1 算术级数求和

定义

  • 算术级数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常数的数列,记作 ( a, a + d, a + 2d, \ldots ),其中 ( d ) 是公差。

公式

  • ( n ) 项算术级数的和 ( S_n ) 公式为: [ S_n = \frac{n}{2} \left(2a + (n-1)d\right) ]
  • 若已知首项 ( a ) 和末项 ( l ),则求和公式为: [ S_n = \frac{n}{2} (a + l) ]

例子

  • 求前 100 个正整数的和: [ S_{100} = \frac{100}{2} (1 + 100) = 50 \times 101 = 5050 ]

3.2 等比级数求和

定义

  • 等比级数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一个常数的数列,记作 ( a, ar, ar^2, \ldots ),其中 ( r ) 是公比。

公式

  • ( n ) 项等比级数的和 ( S_n ) 公式为: [ S_n = a \frac{1 - r^n}{1 - r} \quad (r \neq 1) ]

无限等比级数

  • 若 ( |r| < 1 ),则无限等比级数的和 ( S ) 公式为: [ S = \frac{a}{1 - r} ]

例子

  • 求等比数列 ( 3, 6, 12, 24, \ldots ) 前 4 项的和: [ S_4 = 3 \frac{1 - 2^4}{1 - 2} = 3 \frac{1 - 16}{-1} = 3 \times 15 = 45 ]

3.3 常见求和公式

前 ( n ) 项自然数的和

  • 公式: [ \sum_{k=1}^n k = \frac{n(n+1)}{2} ]
  • 例子:求前 10 个自然数的和: [ \sum_{k=1}^{10} k = \frac{10 \times 11}{2} = 55 ]

前 ( n ) 项自然数平方和

  • 公式: [ \sum_{k=1}^n k^2 = \frac{n(n+1)(2n+1)}{6} ]
  • 例子:求前 5 个自然数平方和: [ \sum_{k=1}^5 k^2 = \frac{5 \times 6 \times 11}{6} = 55 ]

前 ( n ) 项自然数立方和

  • 公式: [ \sum_{k=1}^n k^3 = \left(\frac{n(n+1)}{2}\right)^2 ]
  • 例子:求前 4 个自然数立方和: [ \sum_{k=1}^4 k^3 = \left(\frac{4 \times 5}{2}\right)^2 = 100 ]

前 ( n ) 项奇数和

  • 公式: [ \sum_{k=1}^n (2k-1) = n^2 ]
  • 例子:求前 5 个奇数的和: [ \sum_{k=1}^5 (2k-1) = 5^2 = 25 ]

前 ( n ) 项偶数和

  • 公式: [ \sum_{k=1}^n 2k = n(n+1) ]
  • 例子:求前 5 个偶数的和: [ \sum_{k=1}^5 2k = 5 \times 6 = 30 ]

3.4 数列求和技巧

分组求和

  • 将数列分组后求和。例如,求数列 ( 1 + 2 + 3 + \cdots + 100 ) 的和,可以分组为 ( (1+100) + (2+99) + \cdots + (50+51) ),每组的和为 101,有 50 组,所以总和为 ( 50 \times 101 = 5050 )。

错位相减

  •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列,可以通过错位相减求和。例如,求数列 ( S = 1 - \frac{1}{2} + \frac{1}{3} - \frac{1}{4} + \cdots ) 的前 ( n ) 项和,可以先写出 ( S ) 和 ( S ) 的错位数列,然后相减求和。

倒序相加

  • 对于一些对称数列,可以通过倒序相加求和。例如,求数列 ( 1 + 2 + 3 + \cdots + 100 ) 的和,可以将数列倒序排列后相加,得每对元素的和为 101,总共有 50 对,所以总和为 ( 50 \times 101 = 5050 )。

这些求和公式和技巧在经济学中非常有用,尤其是在统计分析、模型构建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帮助经济学家快速准确地计算和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