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repository has been archived by the owner on May 7, 2024. It is now read-only.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349
[讨论]CODE的下一步 #77
Comments
遥远的想法:
我觉得可行的工作:
从代码组织以及迁移维护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学习 Sentry。 GitHub Enterprise 我也使用维护过一段时间,我觉得也值得学习。 GitLab 在避讳 GitHub,而 CODE 是完全再模仿 GitHub,我觉得慢慢改就好。 |
ansible 没有问题,我现在也在用他。。。 |
我觉得一个目标是做一个可维护的版本,可维护的定义:
|
大概总结了一下 CODE 的现有功能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92916165/large |
手抖。。。 |
我先仔细思考一下,再来回答这个Issue |
我前两天想了想,大体有一个思路,但在阐述前我想先问2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回答更多问题的基准,所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
我先来简单回答一下:
|
@CNBorn 我这么看:
|
我在非常早的时候关注到CODE,当时bitnami还没有支持gitlab。 再后面比如coding.net/git@osc,然后teambition/tower等系统的出现就让这个市场变得更有趣了。 |
我是关注了xtao,然后看到douban把他加入了一堆项目,才知道CODE又有动静了:) |
现在 quixote 准备转 Django了么 |
@motecshine 参考 #113 已经完成了 60% 的 view 迁移 |
Sign up for free
to subscribe to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qingfeng @xtao @CNBorn
三位老师~~
CODE现在已经放出来95%以上的功能了. 下一步怎么走还请大家给建议, 来讨论, 当然还是希望大家一起写下去
现在问题
下一步需要做的
我觉得目前应该首要做的是完善现在CODE相关功能, 完善文档, 合适的provisioning等基础设施这些工作. 让用户可以在测试环境中用起来, 甚至可以线上环境用起来. 我列一下我想到的还需要做的事情.
协作方式
我想的是
新人要求
有点没想到词儿. CODE肯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那肯定会有人可以被拉入我们组织. 还请清风老师邢老师联系下CODE贡献者们, 看看有没有兴趣继续.
还有一点就是入CODE团队的要求. 清风老师和邢老师要有经验的多: 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可以拉入组织, 拉入slack, 和我们一样接受日常任务等等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