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 lines (4 loc) · 9.07 KB

332773.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 lines (4 loc) · 9.07 KB

近日,一则来自网友“在九楼上”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一位副处级干部退休,每个月养老金高达1.1万;而同龄的农民父母却只有192元/月。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背后,折射出体制内外养老金制度的巨大差距。

【正文】

01. 故乡的养老金查询

春节前,回到省城时,母亲拿出她的养老社保卡,嘱咐我帮忙查询每月养老金是否到账。她听说如果长期不动卡,养老金可能会被停发,所以半年前便一次性将之前几年的钱全部取了出来。

我本以为这不过是个传闻,国家不会让你这点养老金“打水漂”。然而,当我查到最近半年每个月仅有192元进账时,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无奈。

02. 微涨中的那点“温暖”

回家后,将查询结果告诉母亲,她竟然高兴地说:“养老金涨了!”原来,当初父母开始领养老金时每月仅120元,之后每隔一两年略涨个一二十元,现如今虽已接近400元,但对于生活在省城依靠零工补贴收入的父母来说,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他们靠打零工,每月还有两三千元收入,勉强维持生计,比起在家种田,确实好多了。

CDT 档案卡
标题:当副处级退休月领1.1万,而农民父母仅得192元
作者:在九楼上
发表日期:2025.2.12
来源:微信公众号“金牌成人导师”
主题归类:养老金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3. 同龄“主席”的对比

一次亲戚聚会中,表妹的公公——曾在县政协任副主席的“主席”,在几杯酒下后竟抱怨起养老金减少的事。原来,他退休后每月可领取1.1万元,其中国家承担七千多元,县财政承担三千多元。但因县级财政吃紧,从今年3月份起,那三千多元暂不发放。亲友们纷纷安慰,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可当我回想起父母那微不足道的192元,心中竟涌起难以言说的酸楚。

04. 不同身份的养老现实

在那次酒宴中,大家讨论着经济不景气、各行各业挣不到钱等话题。表妹的公公以副处级待遇退休,本应是令人羡慕的“体制内”生活象征;而我的父母,虽然年龄相仿,却每天还得在家外奔波打零工。父亲每天清晨早起、冒着风雨去工厂送零部件,母亲则在各个洗浴足疗中心间辗转,忙到深夜。相比之下,“主席”享受着几乎无忧的退休生活,每天只需接送孙子和在棋牌室闲适度日。

05. 家乡与体制内的天壤之别

亲戚间的闲聊和酒席上的热闹掩盖不了现实的残酷——同样是退休,国家体制内的人每年可轻松收入13.2万元,而父母每年仅靠养老金凑出约2千元。即使父母外出打零工挣来的两三千元,也远不及那丰厚的养老金。父母为了保住那点微薄的收入,不得不每天忙碌,甚至连染黑白发来保持年轻的形象也成了必需。难道,只有那些曾经在体制内叱诧风云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安稳舒适的晚年吗?

06. 补贴与尊严——谁的晚年才应被重视?

看着亲戚们对“主席”的赞美与羡慕,我心中五味杂陈。父母一生辛勤劳作,虽靠打零工补贴生活,但他们从国家领取的养老金微薄得令人心疼。尽管他们总说这点钱足够买米买油,但现实却让人觉得寒酸——当国家给予体制内人员如此丰厚的养老保障时,基层农民的晚年生活却似乎被忽视、被边缘化。

我曾多次劝父母放下打零工的重担,让他们安享晚年,可他们总坚持“能挣一点总比种田好”。然而,究竟是谁的生活才更该得到尊重与保障?每当想到这里,我不免欲哭无泪……

【结语】

当我们看到副处级退休每月可领1.1万的养老金,而与之同龄的农民父母仅有192元时,不仅是对数字的震惊,更是对现行养老保障制度不平等的一种深思。或许,这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关注的问题。让我们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默默奉献、生活在最基层的人们——他们同样理应拥有安稳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