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2 lines (7 loc) · 3.79 KB

cun-shang-chun-shu.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2 lines (7 loc) · 3.79 KB

村上春树 两篇

连续读完村上的《海边的卡夫卡》和《刺杀骑士团长》,完完全全被这两部小说所展现的村上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看到《刺杀》的书评中很多都在说跟《海边的卡夫卡》很像,的确是这样。虽然两部小说主人公一个是十五岁少年,一个是30多岁的中年,但总有些似曾相似。也许是因为二者都有寂静山间生活的桥段,也许是都有一些魔幻离奇的事件发生。又或许是主人公都是比较自我主义喜欢独处和看书的风格。也许他们的作者都是村上春树。《骑士团长》中的免色一出场就有一股《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的感觉,都是非常成功的人士,有着隐秘的敛财之道,居住在宫殿般的别墅中,生活极尽奢华。甚至我一度意味免色的结局可能会和盖茨比的结局类似,庆幸的是村上没有那么写。

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孤独因你本身而千变万化。
—— 《海边的卡夫卡》豆瓣书评

当然这些都是很表面的东西,两本书中作者都隐约想向读者表达一些对生活、事物的观念。比如在《骑士团长》中作为特异物质所存在的理念、隐喻、双重隐喻。以及卡夫卡中 我 和 大岛的对话,很多地方还不是能很好的理解,也是由于特别喜欢这种风格,不排除这两本书继续在读几遍的可能。相对《挪威的森林》给我的风格很喜欢但故事基本无感来说,这两本是即对故事发展感兴趣,又对其中所隐藏和蕴含的理念所打动。

说到理念这种东西,如果我们太过于理论,理论这种东西很容易建立在想象而非事实的基础上。很多的民科、江湖骗术、职业经理人都是这样的东西,说起来一套套,做起事情来无头无绪,只是讲了一嘴的漂亮话,执行起来一头雾水,毫无逻辑。一直以来我对这件事始终有一种警惕的声音,不要把自己搞成那种玄而又玄的理论家,说起理论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却什么都做不成。王阳明讲求知行合一说的也是这一点。但实践后发现理论联系实践,在实际中作出成绩是何其之难。好在我还身处一线,身为工程师,关注的始终是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成果虽然现阶段不好量化,但也因其处在 0 - 1 的阶段,无非是有跟无的区别。要始终在心中提醒:我们即不能不思考,也不能做脱离实际的思考。我们可以有不基于实际的逻辑推演,但一定清楚的知道“实际“的边界在哪里。

对文学认识很浅薄的我,一直以来评价文学作品只有两个简单的标准,一个是故事性,一个是思想性。对我而言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兼具文学气质和哲学思辨,像《杀死那只知更鸟》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之类的美国文学,在我看来思想性和故事性都比较不足。而加廖的《西西里神话》和 《局外人》又显得思想性过多而不具备太多的故事性。村上的这两篇 与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我看来同样属于兼具故事性和思想性的作品,而当我们考虑故事的另一个维度,就是故事超出我们日常生活界定的理论边界,并以此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点上。同属 俄罗斯文学的《静静的顿河》和 《安娜 · 卡捷琳娜》在我看都太过写实,缺少那些魔幻作品的神秘感和惊喜感。在这三个层面上,村上的这两部作品在我心里是仅次于《百年孤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