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10 lines (178 loc) · 50.8 KB

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各个实验室介绍.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10 lines (178 loc) · 50.8 KB

原帖 http://www.cskaoyan.com/thread-205594-1-1.html 备份 2022-03-21 本帖最后由 KeepOpera 于 2021-10-2 18:42 编辑

注:由于信工所发展迅速,人员流动频繁,且以下内容不能保证实时更新,故本文的一些内容可能过时甚至有所误导,请大家自己注意辨别,有问题请向信工所在读学生了解。

导师列表:http://www.iie.cas.cn/yjsjy_101173/dsyd/ 中国科学院大学导师主页:http://www.ucas.ac.cn/site/77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http://www.iie.cas.cn),简称信工所,英文全称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英文缩写IIECAS,是2011年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信工所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因此信工所得到了国家保密局等国家机构的大力支持,因此信工所的六个研究室都出身不凡。2014年中科院提出”率先行动“计划,成立以信息工程研究所为主体的信息工程创新研究院,根据新的改革发展需要,调整内部结构,凝练科研目标,优化科研布局,进一步整合相关优势科研力量,充实和加强科研队伍,涉及声学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计算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近100名科研骨干。信工所硕士招生名额为270,博士招生名额为200。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由信工所建设,主办了全国高校网安联赛(http://xnuca.erangelab.com)。信工所正在作为牵头单位建设国家实验室。 信工所有三个园区,益园园区(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杏石口路中部80号益园文创基地C1)、新园区(位于海淀区树村,未启用)和香山园区(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丙87号、甲89号、91号,待撤销),香山园区和益园园区都是租住的。信工所的学生研一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研二住在龙湖冠寓(北京总部基地店)、我的宿舍(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75号院)、玉泉路或课题组安排的其他住宿地点,冠寓、玉泉路的学生可以乘坐班车到益园或闵庄。 信工所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招生名额十分充裕。客座导师大部分不带学生,他们的招生名额主要是为其他没有招生资格的老师提供名额。由于信工所仍处于创业阶段并且短期内不会脱离这一阶段,信工所在包括科研管理、学生后勤保障等很多方面管理都没有形成规范,科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都是起步阶段的正常现象。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密码学与安全协议领域实力强劲,适合数学类专业考生;二室、三室和六室是纯计算机学科研究室;除六室外,其他研究室都有适合电子通信类专业考生报考的研究团队;考生无论本科是什么专业,如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会受到所有研究室的欢迎。由于人员流动相比其他所较明显,且信工所博士毕业要求在不断提高,学术型硕士毕业要求较高,故读博士和学术型硕士需要谨慎考虑。 信工所的学生待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RA+所补贴+国家补贴,其中RA(助研津贴)分等级,根据表现确定,不过有些实验室和课题组是所有学生都一个标准;所补贴是由课题组发放;国家补贴是固定的,标准是硕士生每月600元,博士生每月1500元。本科实习生初入组是1000元起,外加餐补400元。学生待遇根据不同课题组和导师而不同,不过不管是哪个研究室的理论组,待遇肯定是研究室里最低的,因为不做工程项目。一般来说,参与到工程部建设的团队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更好的待遇,是直接受益者。信工所实行研究室主任负责制,所有研究团队,无论是做理论还是工程研究,都是有业务需求的。

下面介绍一下各个研究室: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http://sklois.iie.ac.cn)位于益园园区。该实验室筹建于1989年,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信息安全领域创建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实验室原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原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12年起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实验室强项是密码学与密码工程、密码测评与安全协议、电子认证技术与内置安全、移动终端安全与软件安全、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安全CPU、图像与视频理解。实验室理论水平是所里最高,博士毕业要求普遍较高。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者是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DCS中心),DCS中心前身是1980年以曾肯成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电子密钥研制小组(EKOS),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批准成立DCS中心,2012年起依托单位更改为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实验室主导或参与研发包括ZUC(祖冲之算法集)、SM2、SM3、SM4、SM9在内的多种国家商用密码算法,学生参与的项目主要是前端开发、手机加密、FPGA、GPU开发、智能家居、虚拟桌面等方面的内容,中心密码学相关团队都具有很强实力。 部分组对考勤管理比较严格,研一学生需要每周从怀柔雁栖湖校区回到信工所参加组会,也有部分组不需要考勤打卡,研一学生也不需要回所,而是可以通过远程会议参加组会。研究室博士生比例较高,学生如果不读博一般只能拿到专硕名额,而且要事先与老师协商一致,否则部分组硕士会延期至四年毕业。部分组研究方向比较高深,只读硕士很难做出好的成果,需要读博才能做出比较好的成果。 包含如下团队: 处理器安全体系结构组:侯锐研究员是负责人,组内博导还包括宋威副研究员。侯锐在2016年以前是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CPU实验室的负责人,2017年加入信息工程研究所,曾工作于IBM中国研究院,在HPCA等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文章多篇,领导团队做出过ARMv8、Power等系列高性能处理器芯片,是NSFC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宋威于2017年11月从英国剑桥大学引进,是lowRISC开源多核平台的初创成员和硬件负责人,支持并开发了lowRISC的四版开源平台实现(lowRISC是美国之外唯一从事中高性能RISC-V开源处理器设计的非盈利组织),他也是CNRV(RISC-V中国非官方微信社区)的初创成员和CNRV双周简报的主要撰写者,旨在向中文用户宣传和推广RISC-V开放计算机架构。该团队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处理器芯片相关的安全问题,着重关注安全体系结构、CPU设计与实现、侧信道攻击与预防、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安全计算与隐私保护,以及CPU安全性评价等方面。信工所所长孟丹研究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团队中。团队成员还包括贺今朝副研究员、张明喆副研究员。 多媒体安全与智能分析研究组:赵险峰研究员团队的研究内容是信息隐藏与隐蔽通信检测,具体包括多媒体隐写术与隐写分析、编码和模式识别、基于数字水印的多媒体安全防护、多媒体篡改盲取证及网络流处理中多媒体处理、GPU并行加速、隐写分析技术的应用,团队在信息隐藏领域最好的会议ACM IH & MMSec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方向相对小众。组内老师包括曹纭副研究员、易小伟高级工程师。曹纭副研究员在ACM IH & MMSec、ICME等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研发了视频隐写对抗平台、轻量级多媒体内容加密算法等成果,关心学生,不厌其烦地帮学生修改论文;易小伟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伪造取证方法;刘长军高级工程师主要对接保密局的项目。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均不同,另外不能因为自己写论文耽误组内的工程项目,每学期期末所有普通员工和学生要参加考试,考试内容是近年本领域进展。在学生就业方面,组内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创业公司。 理论密码学组:李宝研究员、王鲲鹏研究员、路献辉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密码算法的形式化安全模型、安全性证明、密码学原语设计、密码算法基础困难问题计算复杂性、后量子密码算法设计。其他老师还包括于伟、田松、刘亚敏、贾仃仃、景文盼、薛海洋等。 密码测评组:研究方向是密码模块安全检测技术、随机数发生器设计与检测、移动终端系统可信计算技术、云存储安全和云计算审计安全技术。王跃武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安卓安全,团队发表过ACM CCS顶会文章;马原副研究员是密码测评组组长,在随机数研究领域很有造诣,发表过很多论文,曾获2015年度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顾小卓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是智能终端安全;刘丽敏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是系统安全与数据安全;王平建高级工程师是全栈工程师,工程能力很强;雷灵光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容器安全、移动终端安全、浏览器安全;贾世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网络与系统安全、数据存储安全、密码测评等;张琼露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是密码测评。团队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顶级期刊和会议中发表了很多论文。 密码技术组: 王明生研究员是团队的负责人,理论功底很强,成果包括解决在多维系统论中关于多变量矩阵分解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未解决的公开问题。李永强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计算代数、轻量密码学、大数据密码、密码相关的困难问题、后量子密码算法、区块链安全技术等。团队的学术氛围很浓厚,老师很尊重学生,学生有较高的学术自由度,适合读博。 张锐研究员是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研究方向是理论密码学(后量子密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果发表在ASIACRYPT, PKC, ESORICS等会议)、密码工程学(区块链平台设计与应用、密态数据处理、密码算法快速实现,成果发表在IEEE TDSC、IEEE TIFS、IEEE TPDS、IEEE TMM等期刊),其中属性密码应用技术、密码算法GPU快速实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在多个大型信息安全平台中应用;理论基础扎实,同时积极推动密码技术落地应用,在区块链平台建设、数据安全等领域拿下多个央企横向课题;治学严谨,组内氛围和谐,团队凝聚力强,每周都会亲自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对学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博士最低毕业要求是3篇IIE目录论文,其中1篇要求发表在是B类会议/期刊或国际同行认可的C类会议,具体毕业标准因研究方向不同而变化。组内学生多次荣获院所级奖学金,毕业生去向包括知名互联网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教职及博士后研究职位。马晖副研究员在博士期间包揽中科院设置的所有奖学金,入职后获得研究所优秀论文奖和引进人才资助。 吴槟副研究员(http://sklois.iie.cas.cn/rcdw/fg/201501/t20150107_275238.html)团队的研究内容是网络攻防与安全事件检测分析,包括网络异常行为检测、隐蔽通信及其检测、实用网络安全通信协议及密码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性测评,主持或参与了多个重要科研项目。 徐海霞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密码学协议、安全多方计算、数字货币安全。 吕克伟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理论密码学、计算复杂性。 张海龙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密码工程、侧信道密码分析、密码芯片安全测评。 密码算法组:胡磊研究员、叶顶锋研究员、王丽萍研究员、王鹏副研究员、黄桂芳副研究员、许军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密码算法设计与分析、密码攻防技术、RFID安全。其他老师包括史丹萍、黄章杰、彭力强等。具有很强应用落地能力。 密码算法与协议组: 林东岱研究员组: 邓燚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理论密码学、零知识证明、概率证明系统,特别是协议的轮、通信、计算复杂性问题,团队在这一领域很有造诣。邓燚老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例依赖的密码学工具,构造性的证明了零知识证明及论证系统中一个由B. Barak、O. Goldreich、S. Goldwasser和Y. Lindell提出的有关随机数重复使用的猜测,发表在FOCS 2009并收到了领域内顶级期刊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邀请投稿,此外还在EUROCRYPT 2007和ASIACRYPT 2011上发表了论文,并获得过中国密码学会首届优秀青年奖和首届密码创新奖一等奖。团队的学术氛围浓厚,对学生很友好。 黄震宇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密码分析和代数攻击,具体研究内容分别是Groebner基算法和特征列算法,这两个算法是代数攻击的最主要两个算法,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符号计算顶级会议ISSAC和期刊JSC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孙瑶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是密码函数、代数求解、计算机数学。 刘美成副研究员硕士师从裴定一教授,博士师从林东岱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对称密码,博士期间重点研究布尔函数代数免疫度,博士毕业前已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ASIACRYPT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时与国防科技大学孙兵老师合作在EUROCRYPT 2016上发表了论文。 吴保峰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密码函数。 钟江华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密码学与系统理论的交叉学科问题,包括系统理论方法分析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在密码学中的功能。 王文浩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系统安全与密码学,侧重于可信计算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安全和处理器微体系结构侧信道攻击,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ACM CCS和IEEE S&P。 吕昌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整体域上二次Norm型方程整点存在性及应用。 杨名慧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函数与序列的密码学性质。 薛锐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公钥密码学、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形式化方法、计算复杂性、数理逻辑,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其他方面都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就可以,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做理论或者是做工程方向,并且在经济上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帮助。杨理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量子密码、量子计算及量子算法。章睿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密文检索。 刘峰研究员(http://www.fengliu.net.cn)的研究方向是网络对抗、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密码学,以北极星做为团队名片对外招生,对学生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负责第六工程部的工作。组内成员还包括王文副研究员。 张文涛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密码分析与算法设计,与华为公司有很多合作项目,对学生很关心,经常组织学生出去参加团建活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安全组:操晓春研究员已获得多种人才计划称号,团队包括王蕊研究员、张华副研究员、任文琦副研究员、王川副研究员等老师,承担了很多重大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多媒体内容理解与安全、信息隐藏与数字取证、视频分析与安全监控、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团队在ACM/IEEE国际期刊与CCF推荐的A类国际会议文章50余篇(含与北航人工智能研究院刘偲团队、天津大学软件学院郭晓杰团队的合作论文)。在每月组会中,学生会被问到非常细节的问题,并且要讲解近半年的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的文章,要求每篇文章都仔细研读原理、文法以及用词,并由各个组长指导如何实现。团队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对博士毕业有比所里高很多的标准。组内实行小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办法,组里的学生除了选择直接让操晓春研究员亲自指导之外,也可以选择进入各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小老师均为外聘,学生需要自我push,因为小老师并没有足够的数量,不能覆盖全部博士生。团队对不同的期刊和会议都赋予了特定的分值,发表的论文分值之和超过他提出的分值要求才可申请毕业,其中顶级期刊的赋分非常高,因为期刊论文入选人才计划的评价标准之一,而会议论文不能作为评价标准。团队整体氛围比较具有竞争性。组里实行996工作制。 王蕊老师在承担大量工程项目的同时,还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任务,组内科研氛围浓厚,定期开会讨论论文。任文琦副研究员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对学生指导很尽心。 软件与系统安全组: 软件安全研究组:陈恺研究员(http://www.kaichen.org)研究方向是软件恶意代码分析、漏洞检测、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算法脆弱性、隐私安全、视频目标识别对抗、神经网络后门等)、CTF竞赛与对抗、智能终端(安卓、iOS等)安全、安全测评。孟国柱副研究员(https://impillar.github.io)是团队成员,研究方向是安卓安全、大数据分析、移动能量分析与优化、脆弱性检测。陈老师学术实力很强,2015年与国外团队合作发表了中国大陆第2篇、中科院内第一篇USENIX Security顶会,还合作发表了ACM CCS和IEEE S&P顶会(中国大陆第7篇)文章,在信息安全领域公认的四大国际顶级安全会议IEEE S&P、USENIX Security、ACM CCS、NDSS中发表论文数在国内名列前茅,在软件工程领域顶级会议ICSE、ASE上合作发表了论文,部分成果还发表在BlackHat等工业界顶级会议。陈恺老师与学生关系非常融洽,几乎每天都会到工位上与学生讨论,因此学生就会主动push自己完成任务,从而获得较好的科研和工程训练。他对学生要求较高,对待学术的态度非常的严谨,提供的待遇也能使学生没有经济压力,组里的压力也较为适中。团队与国内外多所高校都有合作,包括UIUC、PSU、IUB、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在工业界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均有紧密联系。陈老师的学生除了由他亲自指导外,也有去国外联合培养的机会,学生就业也非常好,多数都拿到公司的Special Offer,指导的学生所在的CTF战队已在国际大赛中获得世界第4、国内第1的成绩。毕业要求是3篇CCF-A类论文(其中可有1篇在投)。 生物密钥研究组、密码应用研究组:陈驰正高级工程师团队的研究内容是访问控制、密文检索、生物密码,主要成果为密文云存储平台、云计算安全系统、大数据资产安全管控平台、云计算安全体系,主要是云计算密文检索技术、访问控制与完整性验证等技术;另一研究方向为生物密钥。主要成果为密文云存储平台、云计算安全系统、大数据资产安全管控平台、云计算安全体系。团队成员还包括田雪高级工程师、于晶副研究员。 密码应用研究组:高能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网络安全、密码工程、云计算安全、身份认证授权技术、社交网络分析等。团队主要做前端开发项目。马存庆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安全密码运算芯片、硬件密钥保护技术、不可克隆函数技术,工程能力很强。 网络服务安全组:研究方向是高速密码设备、统一身份管理、各种实用网络安全技术等。王琼霄高级工程师是团队负责人。 黄鹤清研究员研究方向是云安全、AI赋能安全。 其他:姚刚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安全协议与自动机理论,姬东耀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安全协议形式化验证。

研究方向 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密码前沿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内置安全、智能安全。

第二研究室: 第二研究室科研队伍主要来自于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http://nelist.iie.cas.cn),该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底,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批批准建设的100个工程实验室之一,原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12年起依托单位更改为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硕士研二起每月的待遇在3000-3600之间,甚至有个别组的学生因为参与一些重要项目而每月超过10000元,博士生待遇比硕士生每月至少高600。这个实验室的工程研发能力在信工所排第一,实验室以工程为导向(如实验室名称所示),所以基本上以工程为主,做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硕士从事研究工作的参与度和比例都较低。研究室的工程压力普遍比较大,是所里压力最大的研究室之一,不过仅有个别组需要考勤打卡。研一学生不需要每周回所,部分团队可能会布置一些研一学生可以做的工作,让他们在怀柔完成。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一般就会给学生发RA,学生不参与任务就只能领取基本的补助。 二室分布在香山园区(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91号A3楼)、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华严北里、中关村。 二室硕博连读的学生不多,因为二室的研究方向与工业界结合很紧密,硕士就业非常好,另外研究室的工程压力较大,所以大部分学生读完硕士就选择直接就业,而每年的博士招生计划主要通过招收直博生和统考博士来完成。 这个实验室考分要求很高,以前在计算所的时候,分数要求基本370+,搬到信工所以后也是复试竞争最激烈的实验室,很喜欢把一志愿和调剂生混在一起复试,而且只喜欢能力强的学生,刷人也是最厉害的,拟录取结果也是最晚公布。二室在考研复试中有机试,机试成绩低于30分(百分制)会被慎重考虑是否录取。 郭莉副所长负责第二研究室的发展规划。 二室包含如下团队: 内容分析组:组长由二室主任谭建龙研究员兼任。课题组下设三个小组: 内容计算组:刘燕兵正高级工程师(http://people.ucas.ac.cn/~0034928)是组长,组内导师还包括马伟正高级工程师(http://nelist.iie.cas.cn/yjdw/fgry/201405/t20140513_232669.html)、曹亚男研究员(http://nelist.iie.cas.cn/yjspy/sssds/201607/t20160705_341584.html)。内容计算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信息过滤与模式串匹配、图计算与图数据挖掘、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刘燕兵老师在信息过滤与模式串匹配、图计算与图数据挖掘方面有十余年的积累,在高性能算法设计和优化方面独具心得,多次获得技术评测比赛第一名;同时有非常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研发的关键算法和技术在国家大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曹亚男老师研究方向是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计算,学术水平高,也很有亲和力。在学生培养方面,研究组推崇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相融合的培养模式,强调学生要研究真实的问题、做实用的技术、开发实际的系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协助能力)的培养。组内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好,毕业去向包括腾讯、阿里、中国人民银行、出国读博等等。 数据感知获取课题组:有戴琼、姜磊、彭怀梁、王晓岩等老师。组长戴琼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嵌入式并行算法设计、可视计算与态势感知。姜磊老师的研究方向是低功耗内容安全设备及硬件加速算法,研制了内容安全计算设备和人工智能推理设备。团队指导的学生参加OpenHW开源硬件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成绩。 内容计算前瞻小组:胡玥研究员(http://nelist.iie.cas.cn/yjdw/zgry/201406/t20140608_238906.html)有多年的教学和学生指导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负责整个第二研究室的学生工作。于静老师(https://mmlab-iie.github.io)负责全组的科研工作。周晓飞研究员(http://nelist.iie.cas.cn/yjdw/fgry/201405/t20140513_232673.html)的研究方向是深度学习理论、文本挖掘和知识图谱等,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机器学习》受到学生欢迎,参加技术评测并取得良好成绩。 保密组:组长是刘萍老师。 第一工程部研究团队挂靠在保密防护组,柳厅文副研究员(http://liutingwen.ac.cn)研究方向是隐私保护与舆情计算,主要做科研。 保密防护组:主要做工程,陈小军正高级工程师是组长,研究方向是数据隐私保护,导师还包括张闯高级工程师。 张鹏副研究员负责项目管理和博士生管理,会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发展方向安排任务。许洪波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互联网挖掘与搜索,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文本分类与聚类,倾向性分析,浅层自然语言处理等。 信息对抗组(网络信息对抗课题组):熊刚研究员(http://nelist.iie.cas.cn/yjdw/zgry/201507/t20150709_299374.html)是组长,第三工程部副主任,研究方向是网络测量和行为分析、信息对抗、网络取证、海量数据分析等,包括隐蔽式网络攻击检测、网络痕迹留存和取证,具体实践内容例如SQL注入如何在网络层面检测出来等。组内还有李真真、苟高鹏、徐菲、康翠翠、李镇等老师,徐菲跨信息安全和法律两界。熊刚老师对团队有绝对的控制力,团队每周一晚上的讨论班学生一定要参加。团队位于中关村。 处理架构组(http://www.mesalab.cn):刘庆云正高级工程师是组长,研究方向是网络内容分析与检测、高性能处理架构,导师还包括孙永、杨嵘、周舟、郑超、朱宇佳,工程实力很强。团队位于华严北里。 网络安全组 网络态势组:郝志宇正高级工程师是组长,研究方向是网络虚拟化技术,导师还包括崔磊高级工程师。 网络计算组:王树鹏正高级工程师团队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管理与处理,导师还包括吴广君高级工程师、张晓宇副研究员等。很多项目会在CNCERT/CC开展。 张永铮研究员是第三工程部主任,方向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导师还包括臧天宁、李书豪、常鹏、庹宇鹏、王一鹏等,团队位于CNCERT/CC、华严北里。

研究方向 面向网络空间信息,研究信息计算,智能计算,网络态势,网络计算,信息对抗,处理架构等技术。

第三研究室: 成立于2017年,位于益园园区,负责人是王伟平老师。 大数据存储管理与智能分析团队:王伟平研究员是三室主任,研究方向是大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库检索、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内容网络。团队工程任务量很大,项目开发中采用的技术也是非常新颖的,而且对学生编程开发的效率和速度要求都很高,开组会的频率也很高。团队负责第二工程部的建设。公 安部中国科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应用研究中心由本组建设。 李波正高级工程师是负责人,研究方向是多媒体检索、数据库检索。古晓艳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多媒体检索。 岳银亮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数据存储与管理。 林政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情感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学术水平高,很有亲和力。 马灿正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程。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小组:周宇副研究员(http://people.ucas.edu.cn/~yuzhou),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专注于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目标检测与实例分割、行为识别与视频分类等的研究,与学生共同奋斗在科研一线。 张棪研究员、李杨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5G网络安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智能多媒体安全小组:葛仕明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安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 林海伦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分析与知识计算。 周江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分布式计算与并行处理。 网络空间技术实验室: 韩冀中正高级工程师是第五工程部(网络空间技术实验室)负责人,主要做的是分布式计算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实力很强,压力比较适中,老师也很好,在信工所的多个园区都有工位。导师还包括谢应科、刘万涛高级工程师、周薇高级工程师。 网络数据科学课题组:虎嵩林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知识图谱,是第五工程部(网络空间技术实验室)成员,团队从2014年开始不断产出顶级会议和期刊论文。团队以工程为主,工程能力很强。客座博导李瑞轩的学生在本组培养。成员包括朱福庆副研究员。 臧良俊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团队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五栋大楼。 大数据安全研究组(第四工程部):研究方向是网络身份管理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包括基于大数据的安全防御与感知、深度学习相关算法实现与优化、海量跨域数据的协同与挖掘。向继正高级工程师是第四工程部主任,工程技术能力非常强,是全栈工程师。四部导师还包括查达仁正高级工程师、王雷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 云资源管理与调度、大数据组织与计算、网络空间知识计算与服务、多模态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系统安全等

第四研究室: 第四研究室科研队伍主要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保密技术研究所保密技术攻防重点实验室,位于益园园区,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桥西杏石口路益园文创基地C1栋中段。保密技术攻防重点实验室是一个专门为中央保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机构,与国家保密局、国家保密技术测评中心等机构保持持续稳定业务合作关系。四室也是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依托部门。 这个实验室的实力也就不再过多介绍。整个研究室的工作时间是996(朝九晚九,一周六天),压力较大,而且对考勤管理很严格,不过研一学生不需要回所。 研究室共分五个组: 物联网安全组,学科带头人是孙利民老师,研究方向是物联网安全、车联网,博导包括孙利民、石志强、朱红松3位老师,硕导包括李志,正在争取成为独立的研究室,实力很强,物联网这个研究方向本身难度也很大。孙老师拉到什么项目,团队就做什么项目,做的工程项目很杂,不局限于物联网相关的项目。 物理空间信息感知与攻防研究组,学科带头人是黄伟庆老师,是四室第一大组,研究方向是声光泄漏、电磁泄漏、涉密物品管控、嵌入式设备、云计算安全、虚拟机逃逸等来自863、核高基、保密局等方面的国家级项目。冯志杰老师团队在车联网安全领域有很强的实力,研发成果获得工业界认可。 无线通信安全组,学科带头人是朱大立老师,研究组主要承担国家先导项目、安卓安全、4G信号干扰器、运动感知等项目,具体项目是海云手机、海云平板电脑等。朱大立老师的学生完全由自己负责,对学生也不错。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组,学科带头人是孙利民老师。 高安全等级网络与系统防护组,学科带头人是黄伟庆老师,主要承担网络工程相关项目,比如涉密网建设、木马检测、电子取证等。

研究方向 围绕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电磁空间的信息安全保密需求,研究终端、网络、通信和物理安全领域的安全保密理论和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产品和系统支撑国家信息安全保密应用。

第五研究室: 第五研究室成立于2013年,是互联网智能设备安全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的依托部门。五室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与安全、网络技术与安全、网络数据科学等,位于益园园区,益园园区的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桥西杏石口路益园文创基地C1栋东段。五室整体的工程压力都普遍较大,部分组的工程压力可以比肩二室,不过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五室有信工所压力最大的组,也有全所最轻松的组之一,总体上更适合做工程,不利于发论文。五室研一学生需要每周回所。 五室包含如下团队: 计算机系统与安全课题组:史岗正高级工程师是五室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学生经常需要去计算所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帮忙,组内学生主要由陈李维老师负责;涂碧波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硬件协助下的操作系统安全、计算机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数据中心安全架和系统软件栈、信息管控系统和数据泄漏防护等;于爱民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安全大数据的行为分析与异常检测、威胁情报协同与共享;文雨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是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安全大数据分析与威胁检测、大数据系统及安全;朱子元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是处理器安全、安全SoC芯片。客座博导金海的学生在本组培养。信工所所长孟丹研究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团队中。 云计算与网络通信安全课题组:徐震正高级工程师是五室主任,团队项目非常多,因此以做工程为主,主要是云计算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大数据安全分析、5G与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网络与天基信息安全等方向,包含5个工程方向小组,分别是云计算、大数据、恶意代码入侵检测、工业控制安全、5G通信。课题组研发的内容网络大数据平台CRS中标“中国移动内容分发网络内容管理层”。徐震老师主要集中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方向;王利明老师主要研究可信网络、云计算安全、下一代互联网、入侵检测、大数据安全分析,对学生很尽心;张妍老师主要研究ARM Linux和虚拟化软件方向;马多贺老师主要研究Web应用安全;唐鼎老师主要研究5G与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架构与防护;李宏佳老师主要研究LTE与5G新型移动通信网络组网与安全接入、服务理论与关键技术;林涛老师研究方向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内容太分发与缓存优化、移动计算与安全;刘延伟老师研究方向是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安全、5G网络、沉浸式视频通信;谭红艳老师研究方向是移动互联网与安全、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韩言妮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网络体系结构及安全防护;芦翔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物联网安全。适合读专业型硕士。 智能设备安全课题组:老师都比较年轻,是互联网智能设备信息安全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团队,研究领域包括移动互联网安全、IOT智能设备脆弱性分析和安全加固、身份认证授权技术、IOT网络空间异常分析;王雅哲老师是课题组负责人,组内导师还包括汪丹老师。课题组在嵌入式系统安全领域有不错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基于TrustZone的移动终端安全加固、智能家电设备安全测评,相关成果发表在信息安全领域国际顶会DSN2017,也在智慧家居互联安全开放实验室举办的安全技术挑战赛获得第一名优胜奖成绩。这个组的老师都会亲自指导学生,研究方向是领域热点,学生就业去向包括华为、中国人民银行等,对有学术潜力的学生也会帮助推荐到国外高校深造。 网络体系结构课题组:葛敬国老师负责的网络体系结构组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网研发一部,研究内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安全防护、网络测量与行为分析,承接华为公司的项目,项目和经费都非常充足;鄂跃鹏老师研究方向是云计算及软件定义网络、新型网络功能虚拟化、未来网络试验床;李佟老师研究方向是未来网络试验环境、网络虚拟化及深度可编程、网络管控及感知技术;弭伟老师研究方向是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新型互联网技术与安全防护、内建网络安全;张潇丹老师研究方向是未来网络试验环境、网络虚拟化及软件定义网络、新型网络技术测量、分析与评估;韩春静老师研究方向是互联网业务测量分析技术、高速网络流量采集处理技术、网络大数据计算技术;吕红蕾老师研究方向是网络大数据分析技术、互联网业务测量分析技术、网络流量存储与检索技术;游军玲老师研究方向是可编程虚拟化网络技术、云计算及软件定义网络、未来互联网试验环境管控。课题组团队与虎嵩林老师团队有密切合作,经常参与到第五工程部的项目中。 网络安全防护与管控课题组:组里实行超996工作制,工程任务量大,工作强度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李凤华老师是信工所副总工,研究方向主要是网络与信息安全、访问控制、信息保护、可信计算等;郭云川老师研究方向是网络与系统安全、访问控制;王竹老师的研究方向是侧信道分析与能量分析攻击;牛犇老师研究方向是信息保护技术;成员还有耿魁老师。负责第七工程部工作。 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与安全、云计算与网络安全、智能设备与移动互联网安全、网络安全防护与管控、网络体系结构、互联网架构与应用等。

第六研究室: 第六研究室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科学院网络测评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依托部门,重点围绕网络空间安全评测(Cyberspace Risk Assessment)领域开展工作,位于益园园区,具体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桥西杏石口路益园文创基地C1栋中段。六室重点研究方向是漏洞挖掘、逆向工程、Web安全、恶意代码分析、虚拟机安全、高级威胁检测、溯源取证、态势感知等网络安全技术,实力不错,要求较高。六室在考研复试中有机试和笔试。六室需要考勤打卡,另外部分组研一学生需要每周从怀柔雁栖湖校区回到信工所参加组会。 邹维研究员主要研究网络与软件安全、攻防对抗理论与技术(包括整数溢出漏洞挖掘、模糊测试中穿透校验和检查、后门消减等),重点研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安全脆弱性分析与检测、Web与移动互联网、嵌入式软件的安全评估技术等,原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信工所副所长,负责研究室整体发展规划,具体工作由实验室成员共同完成。他团队中的学生在IEEE S&P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团队曾经成功发现10多个零日漏洞,获CNNVD及CVE收录确认,研究成果在领域内国际顶级或著名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获得国际同行关注,曾作为国内首位学者入选信息安全国际顶级会议S&P 2013程序委员会。他的学生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认可度都不低,就业去向包括北大、清华副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UC Berkeley等高校Research Scientist、Intel(中国)公司软件架构师、Google(澳大利亚)公司工程师等。邹维老师的学生主要在霍玮组、龚晓锐组和贾晓启组培养。 刘宝旭研究员是六室主任、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是网络攻防技术、网络安全评测技术、软件与系统安全、安全态势感知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国家信息安全专项、部委重点专项等四十多个网络安全课题项目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两项。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大都在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并成为技术骨干。他培养的学生大都在从事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研究或管理工作,包括中科院研究所、联通研究院、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易华录、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IBM公司等。刘宝旭老师的学生主要在姜政伟组、卢志刚组和刘奇旭组培养。 六室包含如下团队: G1:霍玮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软件安全分析及支撑系统,主要关注软件漏洞挖掘、基于大数据的软件安全分析、智能终端系统及应用安全分析等。团队包含4个小组,工程与科研有比较好的结合。李丰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程序错误检测。袁子牧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面向软件漏洞发现的知识图谱。团队与计算所体系结构国重编译与编程实验室有合作。研一学生需要每周回所,对考勤要求较严格。团队别名VARAS。 G2:龚晓锐正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网络安全对抗、逆向工程、样本分析等。他带领的NeSE(Never Stop Exploiting)积极参加XCTF联赛和各类国际CTF比赛,是一支国内一流的CTF战队,2016年队员获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个人挑战赛全国赛区冠军。曾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多项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所研发的移动应用安全检测系统具备大规模App的深度检测能力,为中国移动公司提供系列手机的安全测评,与赛迪联合发布针对国内电子市场的安全测评报告,并受邀到硅谷与 Android安全研究团队进行技术交流。在网络安全、移动安全方面发表多篇论文,持有9项发明专利。宋振宇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网络测试床、安全评测技术、云计算、网络攻防技术。刘剑副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程序分析与验证。研一学生需要每周回所。 G3:姜政伟高级工程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空间威胁情报与APT发现,团队面向高级威胁发现、威胁猎捕的需求,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可视化技术,研究威胁情报智能处理、高对抗样本自动分析、恶意网络行为挖掘的模型、方法、技术与应用。该组成果已在多个国家级重大工程中有落地应用并取得实效,部分关键技术连续多年获得业界技术挑战赛奖励及部委科技奖。团队还在牵头设计和实施国家网络空间威胁情报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CNTIC,为安全事件的挖掘刻画与应急处置、网络攻击的检测防御与追踪溯源、网络空间的主动防御等提供可靠情报数据与威胁集成分析环境。组内有很好的协同科研与工程实践氛围,注重积累,主要做威胁情报与自然语言处理、用户交互界面开发和信息安全战略研究方面的项目。研一学生需要定期参与所内的学术分享活动。 G4:卢志刚正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态势感知,包括安全数据融合挖掘、可视化分析、数据统一存储与计算等关键技术,主要做深度学习。导师包括刘俊荣副研究员、刘玉岭高级工程师,其他成员包括姜波、李宁等老师,姜波老师负责组内学生整体的学术方面指导工作。研一学生不需要每周回所。组内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保障,以及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科研氛围较好。 G5:刘奇旭研究员的研究方向是Web安全、网络空间安全评测、大数据安全分析,团队实力很强劲,组内老师均在ACM CCS上发表了多篇poster。团队还研究渗透测试技术、APT。另外,组内的氛围好,大家也都很努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实力很强,这些学生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信息技术从业者,并且能够获得一些较难获得的奖项。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网安联赛(X-NUCA)由此团队负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团队别名ArkTeam。汤.元。研一学生不需要每周回所,除非有紧急任务。组内导师还有刘潮歌副研究员。客座博导崔翔的学生在本组培养。 G6:贾晓启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虚拟化安全、云计算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攻防技术。他是80后研究员,科研组非常年轻有活力,科研氛围浓厚,工程实力强,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部门的工程项目,在这个组里不仅能学到前沿知识,而且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博士生毕业要求较高,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黄庆佳高级工程师的研究方向是操作系统安全、云计算安全、网络攻防技术。研一学生需要每周回所。

研究方向 面向重要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研究内部隐患及外来威胁的机理、评测方法和关键技术,包括软件安全与漏洞分析方向、攻防博弈与竞赛演训方向、威胁情报与威胁发现方向、攻击感知与态势感知方向、Web安全与溯源取证方向、系统安全与工具研制方向等网络安全技术。

工程部 项目对口机构:一部保密局,二部网信办、公 安部,三部网信办安全中心,四部安全部,五部网信办、安全中心,六部军委,七部中办(保密局、密码管理局)。

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位于益园园区,是信息工程研究所的系统集成部门,对口重点行业部门,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重点任务开展工作,代表研究所承担和配合重点行业部门的工作和任务,根据所内各个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和特点,进行任务分解和分派,参与和督促相关科研工作,负责整体任务的集成和交付,并根据所内研究室的研发成果与应用功能特点,进行集成或包装,形成适合行业应用的产品、工具、系统和平台,指导和参与企业的推广应用工作。

zhenxiang 发表于 2018-3-12 23:14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博(水)士(货),我对信工所的了解是比较真切的。为了不让后来的考生们中招,除了上一个帖子的点评,我再点评一下几个极品导(忽)师(悠)。 首先,一楼帖子对各个课题组的介绍,是各个课题组自己写的,自我吹嘘、掩盖真实的很多,考生需要广泛调研,不要被帖子蒙蔽。 其次,信工所的使命就是干工(挣)程(钱)。所谓的工程,就是写忽悠文档、做忽悠PPT。所以如果你报考的实验室、或者导师工程很多,请避而远之。否则你上学的几年变成了作家和画家,本人就是如此。

下面是几个极品忽悠,请慎重选择:

  1. 一室的陈驰。号称项目很多,估计你秒懂。典型的忽悠,整天一副投机钻营的表情。曾经在班车上听到他课题组的几个学生毫不顾忌的群骂他,从闵庄骂到玉泉路,下车还在骂。
  2. 二室的戴琼。我有个同届同学在她课题组,对她的评价是:此人是二室主任谭建龙的同学,学术水平等于零,成天装叉瞎指挥刷存在感,是谭建龙的兼职大秘和小秘。
  3. 三室的高能。和她的名字相反,此人很低能,又是典型灭绝师太,其名声被广泛传播。
  4. 四室的王思叶。就是一个包工头,有了项目立马找乙方,连ppt和文档都懒得写,号称精通合作协议和法律文书。
  5. 五室的徐震。和一室的陈驰一个类型,明摆着的投机钻营,无所顾忌。
  6. 在工程部任职的老师,对口保密局、网信办的老师请慎重再慎重。

zhuoyuezai 发表于 2017-9-25 23:01 本帖最后由 KeepOpera 于 2021-10-3 13:13 编辑

部分老师去向: 郭晓杰:天津大学软件学院 王斌:小米,在北大软微招生 王泉:百度 刘偲: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学院 毛震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北京研究院) 陈宇: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https://yuchen1024.github.io 周川: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http://www.chuanzhou.online/ 沙灜:华中农业大学 刘宗斌:自主创业 夏鲁宁: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宋凌: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刘勇: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https://iie-liuyong.github.io 林璟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北京研究院)。研究方向是网络安全、密码工程、容错技术、分布式系统安全,团队曾在IEEE S&P 2015上发表了正式论文,是中国大陆第5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cache的密钥保护技术,每年也在不断发表领域内顶级期刊和会议文章。 孙思维: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学院

原帖文: 不知道什么原因,郭晓杰老师离开了中科院,还是要介绍一下郭晓杰老师的: 1 人对学生非常好 (周围的同学都能看出来,特别是带的学生) 2 学术能力特别强(可以从个人主页看出来) 3 人特别帅

由于各种原因,2017.9月份离开中科院,如果还在其他高校的话,实际可以考虑一下跟郭老师 (问题在于郭老师最后去哪了)天津大学软件学院

zhenxiang 发表于 2018-1-25 14:57 本帖最后由 zhenxiang 于 2018-1-26 10:06 编辑

楼主把信工所介绍的很详细,很多组说的都很对。 但是有几点需要补充说一下:

  1. 读博士只能去一室和三室(也得挑好组),其他研究室就是赚钱的,到处拉项目。特别是二室,学生常年跑甲方,编撰文档,毕业博士发表的论文档次普遍偏低。2. 二室主任谭建龙很水,估计是信工所最水的研究员了,看看他的科研成果就知道了。他没有几篇论文,指导的学生也是发表不入流的论文,挂的项目也是靠方老师和郭老师这两棵大树。谭建龙整日里突发奇想不懂装懂,在所有方向都是“专家”,搞高空气球、搞智能农业在办公室种菜。带着几个人傻呵呵的浪费资源。
  2. 四室、李凤华和在工程部有任职的导师谨慎选择,否则上学这几年就是写文档和ppt,前几届同学都有血泪的教训。

KeepOpera 发表于 2021-9-4 00:24

ttyan 发表于 2021-7-14 13:16 国重多媒体安全与智能分析研究组,信息老旧且不准确,需要更新和补充内容。

信工所延期很常见,不稀奇。里面都说这个组方向小众了,写得很负面。也不可能写这个组是垃圾,大家都不要报,那这帖子就像别的某所的帖子一样被整个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