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70 lines (132 loc) · 7.14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70 lines (132 loc) · 7.14 KB

数据结构与算法

一、时间复杂度

1.常数操作:一个操作如果和样本的数据量没有关系,每次都是固定时间内完成的操作。

比如加减乘除、比较、数组交换操作、位运算...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

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a1 + n(n-1)d/2 Sn = n(a1+an)/2

4.**时间复杂度:**写出常数操作数量的表达式,只要最高阶项,不要低阶项,也不要最高阶项的系数,剩下的部分如果是f(N),那么时间复杂度就是O(f(N)),并且按照最坏情况取值

比如 aN^2 + bN + c 取最高项 aN^2,去除系数N^2 时间复杂度O(n^2)

5.最高阶项排序:n^n > n^2 > nlogn > n > logn > c

6.评价一个算法流程的好坏,先看时间复杂度的指标,然后再分析不同数据样本下的实际运行时间,也就是“常数项时间”。

二、额外空间复杂度

三、排序算法

1.位运算

  • 与 & :都为1才为1
  • 或 | :有一个为1就为1
  • 非 ~ :取反
  • 异或 ^ :不同为1,相同为0,也叫做无进位相加

0 ^ N = N N ^ N = 0

异或符合交换结合律

使用异或交换两个数ab的值,前提是ab指向的内存地址是不同的,如果内存地址相同,ab就会变成0

  • a & (a - 1) 如果a>0一直执行,最终a=0,那么执行的次数就是a中1的个数

1010 & 1001 = 1000 & 0111 = 0000 2次 即2个

  • a & (~a + 1) 得到a最右边为1,其余位是0的数 即1010 -> 0010

2.选择排序:通过双层循环,找到更小的数和i位置的数进行交换

时间复杂度:O(n^2)

​ 第一次遍历:n-1次,第一次比较:n-1 第一次交换:一次

​ 第二次遍历:n-2次,第二次比较:n-2 第一次交换:一次

​ 根据通项公式求和,结果是 an^2 + bn + c,所以时间复杂度就是O(n^2)

空间复杂度:O(1)

​ 空间复杂度和n没有关系,只是常量级别的额外空间,所以是O(1)

3.冒泡排序:通过双层循环,相邻的两个数比较交换

时间复杂度:O(n^2)

​ 第一次遍历:n-1次,第一次比较:n-1 第一次交换:一次

​ 第二次遍历:n-2次,第二次比较:n-2 第一次交换:一次

​ 根据通项公式求和,结果是 an^2 + bn + c,所以时间复杂度就是O(n^2)

空间复杂度:O(1)

​ 空间复杂度和n没有关系,只是常量级别的额外空间,所以是O(1)

4.插入排序:依次遍历数组,当前数一直和左边的数比较,比它小的话交换,大或者没数停止

时间复杂度:O(n^2)

​ [1, 5, 3, 6, 2]

​ 第一次遍历:0位置和0位置比较,比较1次,不用交换

​ 第二次遍历:0-1位置 比较1次,不用交换

​ 第三次遍历:0-2位置 3和5比较交换,3和1比较不交换,比较2次,交换1次

​ 但是存在一种情况,[1,2,3,4]数组本身就是有序的,只需比较不交换,这种时间复杂度就是O(n),

​ 最坏情况下每次[4,3,2,1]就是等差数列,时间复杂度就是O(n^2)

​ 按照时间复杂度定义,取最坏的情况,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就是O(n^2)

空间复杂度:O(1)

​ 空间复杂度和n没有关系,只是常量级别的额外空间,所以是O(1)

5.归并排序:将数组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排序,两部分分别从0开始遍历比较,较小的优先放入新数组。

  • 整体就是一个简单的递归,左边排好序、右边排好序、让其整体有序
  • 让其整体有序的过程里用了外排序方法
  • 利用master公式来求解时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 O(N*logN)

额外空间复杂度 O(N)

[3, 2, 4, 8, 7, 2] ----> 分成两部分排序,[2, 3, 4] [2, 7, 8]

比较0索引和mid位置大小,2放入新数组,比较1索引和mid位置大小,mid位置2放入新数组,比较索引1和mid+1位置大小,2索引位置3放入新数组,依次.....

6.快排:随机取数组中的一个数,将大于这个数的数放在数组右边,小于这个数放在数组左边,拆分大于小于的部分,递归相同的逻辑,直到底层,这样可以将数组有序化。

以荷兰国旗问题延伸(即数组中取一个数a,将小于等于大于这个数a的其他的数分别放在a的前中后),主要采用分治算法、递归算法。

时间复杂度 O(N*logN)

额外空间复杂度 O(logN) 递归开辟栈空间

为什么要取用随机数的原因,因为数组也可能存在二叉树那种左倾右倾的问题,如果单纯以最左(右)边的数为基数,遇到[5,4,3,2,1]类型的数组,会导致最坏时间复杂度变成O(N^2)。而采用随机数,结合概率最终时间复杂度可以趋向于O(N*logN)

7.堆排序:将数组转换为大根堆(heapInsert过程),然后将0位置和最后位置交换,排除最后位置再次转换为大根堆(heapify过程),0和倒数第二位置交换,再次转换为大根堆…依次执行后就是顺序的。

时间复杂度 O(N*logN)

额外空间复杂度 O(1)

四、二分法:一次砍一半 一次砍一半 砍几次

1.时间复杂度:O(logN)

  • 有序数组是否存在某个数: 底数默认2
  • 有序数组找大于num最左侧的索引位置,时间复杂度:O(logN)
  • 无序且数不相等数组,找任意一个局部最大值(如果0位置比1位置大,或者如果n比n-1位置数大,或者i比i-1大且比i+1大,符合任意一种就是局部最小值)

五、对数器

1.简单来讲,就是生成随机长度数组,随机值的数组中数,分别放入两段代码执行,最终两个数组一一比对,不对,那么两段代码可能都有问题

六、递归时间复杂度

1.master公式:T(N) = a * T(N/b) + O(N^d);

​ 母问题 a表示子问题调用次数 子问题 除了子问题外的时间复杂度

log(b, a) > d -> 复杂度 O(N^log(b,a))

log(b, a) = d -> 复杂度 O(N^d*logN)

log(b, a) < d -> 复杂度 O(N^d)

/**
 * 子问题调用的次数,即search中调用了两次search方法,a=2
 * 每次调用都是二分,所以b=2
 * 除了子问题外,只有一个比较return,还有一个mid求值,是常量级别的
 * 所以master公式:T(N) = 2*T(N/2) + O(N^0); 
 */
public static int search(int[] arr, int l, int r) {
        //两种特殊情况
        if (l == r) {
            return arr[l];
        }

        //取中点 由于l+r有可能越界,所以采用 r-l除以2 + l的写法
        int mid = l + ((r - l) >> 1);
        int leftMax = search(arr, l, mid);
        int rightMax = search(arr, mid + 1, r);
        return Math.max(leftMax, rightMax);
}

七、堆结构

1.完全二叉树:所有的子节点都是满的,或者同一层二叉树,从左到右顺序满的(即左节点必须有值,如果跳过左节点,右节点有值就不是完全二叉树)。

2.大根堆:每一个子树,最大值都在根节点。

不断往二叉树中插入值,使其变成大根堆的过程叫,heapInsert

3.小根堆:每一个子树,最小值都在根节点。

4.树高:logN N是节点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