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2 lines (45 loc) · 3.77 KB

9162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2 lines (45 loc) · 3.77 KB

模型应用案例—— 数据结构和算法

(摘自《影响教学服务质量的四种力量》,顾学雍等)

###架构设计

1.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具体到课程中就是不同的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ADT),如集合、列表、树和图等,以此为学生表述其内在联系。然后ADT成为在课堂上描述概念和例子的“官方词汇”。而知识积累、传播、创造和运用的技术架构就建立在描述知识的科学语言之上。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词汇能够扩展自身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技术思路。

2.组织架构

学生把自己看成是“知识城”的公民,使用共同语言进行交流,并借助技术工具和架构创造了完整的社会体系。在“知识城”,教学人员是每个班的政治家或市长,他将任务布臵给副市长也就是助教。助教负责观察学生小组和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他们不仅要解答技术方面问题,还要使用上面提到的技术工具来分析学生的个人行为。他们观察在 Moodle 上个人和小组发帖的频率和问答交流的使用情况;他们还要检查学生是否在中央代码库上进行足够充分的上传和修改自己的源代码。学生则组织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某个服务机构或产品制造商。在学习过程初期,每个小组会设计自己的名称和徽标,最初两个星期必须提出如何在“知识城”赢得潜在客户的方案。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客户是同一个班的其他小组。然后每个小组将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设计和实施组织架构。

3.工作流架构

利用“知识城”的背景,学习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堂讲座之前和之后。整个工作流程如下所示:

  1. 课堂教学流程(每星期 3 课时);
  2. 教师讲座;
  3. 学生进行上周的回顾与审查(3 分钟录像);
  4. 学生演讲(利用小组项目作为应用背景讲解技术内容);
  5. 随机挑选小组作进度报告;
  6. 课堂测验;
  7. 内容准备工作(以周为单位循环);
  8. 确定讲座主题(根据教学大纲,上周的小组参与组内讨论);
  9. 制作 alpha 版本讲义(故事);
  10. 与教师和助教进行第一次彩排;
  11. 制作 beta 版本讲义(详细内容);
  12. 与教师和助教进行第二次彩排;
  13. 在讲义的基础上编写随堂测验内容;
  14. 上传所有的内容和资料到源代码库中; 1 . 内容精化工作流程;
  15. 课后马上与教师对课堂进行回顾;
  16. 创建勘误表清单;
  17. 制作回顾讲义;
  18. 3 分钟的视频表现课堂上的精彩瞬间;
  19. 组内排练检查;
  20. 上传所有的资料到源代码库;
  21. 每周小组项目进度报告工作流程;
  22. 根据每周的讲座调整小组项目的发展方向;
  23. 继续发展小组项目;
  24. 制作进度报告和相关技术展示(5 到 9 小时幻灯片);
  25. 上传进度报告和技术演示到源代码库。

###法律设计

知识的积累、传播和创造过程中,通过不同种类的活动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技术架构),让学生们逐渐认识合法与非法之别,避免无意识犯罪。

###市场设计

成员获得的分数、学生的教学评估意见和时间开销属于不同的货币。

###常态设计

在课堂讲座中,每个小组拥有机会来展示他们最新的产品。每个学生的演讲必须在独特性和创新性上至少不 输于前一小组。否则成员个体会感到压力,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表现会反映在小 组的分数中。如果一个小组或个人的表现很糟糕,他们在整个群体中会感到很尴尬,这与 社会常态中的趋同性有关,或者说,他们会面临得不到某种文化认同的压力。

(全文摘自《影响教学服务质量的四种力量》,顾学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