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看电视,尤其不看电视连续剧。正如毛泽东说的,文章写得很长就是决心不要人家看。我这次看了一个电视连续剧,大概也有好几集吧,一连看了三晚。题名《苦夏》(怪深奥的)。是甘肃电视台出品。我怎么会看这的呢?因为他是做高考落选青年的思想工作。我对之比较关心。他的工作是怎样做的呢?他告诉两个干部子弟:原则是要坚持的,落选不要紧,自有好运气。他又是怎样来表现这个主题思想的呢?
话说有男女同学兼朋友的两个青年都是干部子弟,他们参加高考双双落选,是由于他们各自的父亲大公无私,不肯舞弊,不肯走后门。此时来了一位加拿大的华侨Mr.夏。
几经煊染,说出他原来是男生张明的生父,又几经挫折得与改嫁的张明的母亲协商,双方同意让张明随其生父出国赴加拿大升学,一直读到博士为止,然后回国,结果被他的同学兼朋友获悉,打电话把张明的养父张工找回家来,阻止了张明离开祖国。
生父出于无奈,只好放弃,而向张明开出一张两万美金的银行支票,任他到何地念书,因此他俩不劳而获一大笔钱,升学结婚而有余。多好的运气啊!
每个落选青年都会有这样阔气而慷慨的亲戚吗?都能走运发一笔大财吗?如果不能,岂非是落选加倒霉双重不幸吗?另一方面,这两个发了财的青年朋友会怎样来用这一笔钱呢?编剧没有意见,因为剧已完了。
真是不堪设想!固然最后表现,她准备参加体力劳动,他已被临时工专录取了,但是钱多是会作怪的。例如《少年犯》中的 XX 从他的母亲手里抢到拾元人民币,就开始饮酒取乐,以至于犯罪。两万美金约等于八万元人民币,两个人一世也用不完,还读什么书?当了博士也不过三百元一月的工资,他们还想苦干苦挣吗?真是不堪设想!养父原来就很姑息他,没考上大学大闹情绪时,就请他上咖啡馆,不但有“言教”,而且有“身教”。他的母亲也特别疼爱他,今后她对儿子是怎样对待呢?真是不堪设想!
有人说,许多小说是知识分子失败后的自我安慰。例如《柳毅传书》描写京考落选的柳毅,结果娶了龙女为妻,成了神仙。这一类作品作为《画中人》《镜花缘》则可,作为青年教材则不可。